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西师版五年级下册第66~67页(分数加减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所学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分数加减法怎么算。(板书:怎么算)生:分数加减法与自然数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片段一】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出12。师:你们认识它吗?生:它是二分之一。师:对,读的时候从下往上读。12表示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你的想法?生: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每份是12。师强调"平均分",并板书: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12)。师:有谁再来举个例子呢?【评析】这节课教者不是从分苹果、分矿泉水开始,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2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生活引入播放一段广告视频。提问:从数学的角度看,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分数)明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们平均分东西时产生了分数。(板书:平均分)2.回顾旧知师:(出示教材图)三年级上册,我们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得到了分数;三年级下册,我们把一个整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也得到了分数。你觉得分数是怎么产生的?(板书:分)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假分数的意义。2.会在线段图上正确表示真假分数。3.能根据真假分数的意义给分数正确分类。4.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在绘图中抽象,体会数学概念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形成的过程。二、教具准备:几个苹果以及分苹果的仪器;每人一份线段图。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页。【教学过程】一、数学味导入师:(在黑板上板书"2")它可以表示什么意思?生:2个苹果,2本书。师:(接着板书"3")看到2、3这两个数除了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生:第2小组第3个人。师:对,还可以表示位置(板书"确定位置"),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确定位置"。二、引导式探究1.规范。师:我们班的第2小组第3个同学是谁?生1:李君生2:王铭。师:为什么是两个人?生:因为有的同学是从教室左边开始数的,而有些同学是从教室右边开始数的。师:那我们这样从左往右  相似文献   

6.
认识分数     
【课例描述】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师:丁丁和冬冬在野餐时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丁丁和冬冬、一个蛋糕、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你们能帮他们分一分吗? 生:4个苹果每人分两个。生:两瓶矿泉水每人分一瓶。师:同学们特别善解人意。瞧,苹果和矿泉水每人分得怎么样? 生:一样多。师:数学上,我们把每人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叫做什么?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过程】一、回顾直接板书:a÷b=c。师:你能说说算式中三个字母之间的关系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板书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揭示课题。师:三个字母的取值有没有范围?揭示小学阶段是在"非零自然数"范围内研究因数与倍  相似文献   

8.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培养学生的操作及观察能力。分苹果,导新课师: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led学,每人得几个?生:每人得2个。(师板书:2个。)师:如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几个?生:每人1个。(师板书:1个。)师:如果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多少个Z生:每人得半个。(师板书:半个。)师:半个怎样用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内容——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点评:教师从分苹果的实例中,说明需要引进新的数——分数…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生活化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趋势。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自主发展 ,主动探究 ,增强合作意识。【设计特色】以“说”为经 ,以“演”为纬 ,培养学生求新、求异思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问价师 :今天 ,老师给大家上一节课 ,希望小朋友们都能积极举手、踊跃发言。我告诉大家一个积极发言的好方法。 (看黑板齐读 )想说就说 ,想做就做。 (板书 )师 :相信大家都能做到这一点 !好 ,上课 !师 :同学们 ,你们平时帮爸爸妈妈上街买东西吗 ?生 1:我帮爸爸…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38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天,智慧老人带来了12根香蕉让我们二(5)班的同学平均分一分,大家愿意吗?生:愿意。(板书课题:分香蕉)师:好,请大家拿出12个学具代替香蕉,按照自己的想法,合理地平均分一分,看看谁分得又快又好。二、独立操作,汇报交流师:刚才大家分得很认真,谁先说一说自己平均分的方法?生:我分成2份,每份6根。师:请你说得更完整一些,  相似文献   

11.
【实录一】(除法的认识) 课一开始,教师出示:把8个苹果分为2份,怎么分?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圆纸片当作苹果进行操作。学生反馈:  相似文献   

12.
下面谈一下教学《分数的意义》的课堂实践与思考。案例: 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课前让各小组分别准备了各自想平均分的东西:1个蛋糕(小组内一学生过生日)、1本自己喜欢的书、8个橘子、12枝铅笔、16个小正方体……课堂上,各小组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看可以得到什么分数?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惑?小组长板书各自的成果。不一会儿,黑板上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14~115页。【教学过程】一、感悟影响平衡的因素1.初始经验调动。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几幅图都共同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现象?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跷跷板、天平等图片)生:平衡。(教师板书课题)师:听了几位同学的发言,你觉得平衡与什么有关?(质量)(板书)2.加深经验感悟。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做工""思考""创造"。3.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猜字谜,喜欢吗?一撇一捺,本领最大。(人,书空)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有趣的儿歌。(师板书课题生读,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2~63页。【教学过程】一、创造与分享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分数。请在作业纸上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师:看来每个同学都写下了自己喜欢的分数,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分数,认识吗?(1218)老师有个要求,你能不能在你的作业纸上,写一个和它相等的分数?看看哪些小组能够写出不一样的分数。(学生试写)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会用雅"字。2.读顺读流利课文,借助表格理解内容。3.联系生活实际,领悟重点句段蕴含的道理。4.学习表达,进一步了解借物喻人、首尾呼应等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教学重、难点】1.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2.进一步了解借物喻人、首尾呼应等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教学流程】一、发现、感受树美1.板书课题,读题、释题。请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桃花心木。教师相机补充资料图片。2.检查预习:借助文中词语  相似文献   

17.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预习交流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白杨。(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导课是教学的需要。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开门见山导入新课,能省时高效。】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9~70页。【教学流程】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呈现学生的数学思维师: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分数。(课件出示下面图形)这是两个月饼,涂色部分表示已经吃了的,请问一共吃了几个月饼?用分数怎么表示?写在练习纸上。(学生写分数,教师巡视)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引出"商量"1. 视频出示。(针对不敢商量)2.激起共鸣:你有类似情况吗?什么困难?(板书:学会商量)3.理解"商量"。商量是交流的方式;目的: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先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方式,以《笋芽儿》这一课教学的三个片段为例,来明确一举多得的教学理念。【课例一】师:(在黑板上先板书笋和芽)笋是个生字,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字。(生一边说着笔画,一边书空。)师:谁来读一读这个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