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运用目光、面部表情、姿态、手势等无声语言或语音、语速、语调等辅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行为。大凡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较好的言语能力外,都很重视非言语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明确指出:“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面部表情上。”[1]“高等师范学校应当用其他方法来培养我们的教师们,如怎样站、怎样坐、怎样从桌子旁边的椅子上站起来、怎样提高声调、怎样笑和怎样看等等‘细枝末节’……如果  相似文献   

2.
表情动作是情绪的一种外显形式,包括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言语表情.教师的言语信号代替不了表情动作,两者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教学时教师完全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具有可视性,所以教师必须在较好地以言语传播知识信息的同时,在表情动作上下一番功夫,达到两者的有机结合.马卡连柯说过:“高等师范学校应当用其它方法来培养我们的教师.如怎样站,怎样坐,怎样从桌子旁边的椅子上站起来,怎样提高声调,怎样笑和怎样看等等,  相似文献   

3.
论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基本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基本功能常思亮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面部表情上。”①“我相信在高等师范学校里,将来必然要教授关于声调、姿态、运用器官、运用表情等课程,没有这样的训练,我是想象不出来可能进行教师工作...  相似文献   

4.
董克亮 《甘肃教育》2014,(21):72-72
正语言是人类交际活动最主要的信息载体,但是交际工具不仅仅是语言,人们还依靠一些非言语行为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如各种手势、姿势、眼神及面部表情等。美国心理学家伯特·梅宾总结出这样的公式:交流一项信息的总效果=7%词语+38%声音+55%面部表情。凡是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较好的语言能力外,都很重视非言语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技巧的主要形式,也是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那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初探高丽娟非语言行为是指教师借语言以外的东西,如面部表情、手势、语调等来辅助或补充言语行为所需要的内容的过程。通常在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言语行为的使用,但对非语言行为却往往忽视。即使有部分教师注意了一些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运用,但...  相似文献   

6.
于金荣 《学子》2012,(7):46-47
语言是教学的基本媒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媒体。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还靠一些非言语行为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如,各种手势、姿势、眼神及面部表情等。美国心理学家伯特.梅宾总结出这样的公式:交流一项信息的总效果=7%词语+38%声音+55%面部表情。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良好语言能力和素质,更要重视非语言行为在教...  相似文献   

7.
教师非言语交际行为与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语言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保证。非言语交际行为是人类交际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非言语交际行为会增强教学效果、融洽师生关系。因此教师有必要使用诸如身体姿态、面部表情、目光、手势等非言语行为以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论非语言交流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非言语交际的功能来说明了非语言行为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解和认知产生极大影响,对教师的个性、对学生的期待值、姿势、语调及面部表情对学生语言习得能产生重要影响,并进一步的说明了非言语交流直接有助于外语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并能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人类交际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非语言交际作为语言交际的辅助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具体表现为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言与环境语四种。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和增强课堂管理方面起着必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有效、适时地运用人际空间距离、眼神接触、面部表情、副语言、体态、客体语言、环境语,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张政英 《文教资料》2012,(5):172-173
教师的态势语,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面部表情、眼神、动作、服饰等各种非言语的交际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运用有声语言传播知识、传授技能,神情容貌、举手投足、身姿体态都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掌握态势语的运用技巧。  相似文献   

11.
表情可分为言语表情和非言语表情。言语表情指语音、语调、语速、停顿、节奏、拉长等。非言语表情指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如目光、手势、姿态等。教师传授英语语言知识时的表情是丰富还是贫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不仅能使自己的教学言语充满吸引力.提高教学言语表达力,而且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进行语言知识信息交流的过程,为了使这个交流过程更加自然、生动、形象,更加地贴近生活,教师应该恰当地运用自己的表情。  相似文献   

12.
盛光希 《湖南教育》2002,(23):48-48
非言语沟通即人们用身体姿态、实物等传递信息、交流情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沟通,就是运用面部语、目光语、手势语等体态语表情达意。 用“真”面部语言 面部表情是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其关键在一个“真”字,切忌矫揉造作。教师面部表情的总体要求是自然稳重而又落落大方。既不能“冷”与“呆”,也不能“油”和“滑”,理想的面部语言应该做到: 自信和友善。教师的微笑是  相似文献   

13.
属于非言语的音调和面部表情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是非常可观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言语与非言语的协调统一的交流过程。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既重视言语交流,又重视非言语交流。但就目前我国学校的情况来看,人们还只强调教学中的言语交流,忽视非言语交流。许多教师对非言语的应用还处于“不自觉的阶段”。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和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流的作用及运用作一初探。 一、非言语交流的作用 非言语交流研究的范围包括一切非言语的基本现象。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主要包括人体的行态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以由辅助语言和类语言构成的副语言系统等。 许多研究亦已表明,非言语交流在交际过程中起着巨大的辅助甚至是独立的作用。在课  相似文献   

14.
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相倚而立。对于前者,人们时常关注。而对于后者,却鲜究其理。所谓非言语行为,是指运用表情、姿态、手势、仪表等无声语言或语音、语速、语调等辅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行为。它不仅可以加强、扩大言语行为的效果,而且可独立地传达信息,在课堂人际沟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指出:信息的冲击力1 =7 % 言辞+ 38% 声音+55% 面部表情。[1] 质言之,信息传播主要依靠非言语行为。这里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具体分析非言语行为的类别、特点、作用和运用技巧等。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反馈,是指在师生交往情境中,教师对源于学生的态度、行为、言语、情感、创意和作品等,通过瞬间应对思考后,借助言语、非言语信号(含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等),再返回给学生的一种教育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江苏丰县教师进修学校王治业一、什么是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身体部位的变化,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非语言形式,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除口头语和书面语之外的一种特殊语言。它是教师...  相似文献   

17.
教师评价学生大体上有三种方式:一是书面评价,二是口语评价,三是非言语评价。每种评价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却常常忽略非言语评价及其独特功能。其实,在学生评价中,非言语学生评价使用起来最简便、最频繁;教师正确地运用非言语评价有时也最有效,并能产生“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独特的评价效果。一、非言语学生评价的类型所谓“非言语学生评价”,是指教师以面部表情、身体姿态、手势和声调等非言语方式对学生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与言语评价(如评语、口头表扬和批评等)相对应,比如教师对学生某种良好行为…  相似文献   

18.
言语是人们交际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在教师与学生的个别谈话中,语言交流固然相当重要,但非言语交流形式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非言语交流包括动作行为、面部表情、空间距离等。作者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十几年,运用非言语交流方式与学生个别谈话,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1.与学生谈话的面部表情。  相似文献   

19.
非言语评价指用表情、身体姿态、语调语气等非言语方式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如用微笑点头表示赞同、摇头摆手表示反对、瞪大眼睛表示惊奇等。与有声语言相对应,学校生活的师生交往中,这种非言语评价的使用最简便、最频繁,也最有效,具有其他评价方式所不具有的优势。教育评价是教和学互动的过程。非言语评价通过教师的面部表情、体态、语调语气等暗含的期待,对学生间接评价,作用是吸引学生注意,调整学生行为。这种方式的评价有三个特征:1.一定的无意性。人的面部表情、体态等多数是在一种无意识的情况下的自发自然行为,生气时皱…  相似文献   

20.
教师非言语行为作为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手部非言语行为、脸部非言语行为、身体非言语行为、副语言行为、空间语言行为。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教学进程和增进师生情感方面有显著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规范自身的非言语行为,要加强实践练习,提高非言语表达技巧,同时要适量,掌握好"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