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给出了一个很有趣味的形式公理体系:一个集合、一种关系、五条公理、若干定理,还找到了该体系的一个应用对象:n维欧氏空间中的邻域系.  相似文献   

2.
归纳罗列了反映实数连续性的十二个命题,并对其逻辑等价性给出一种比较简洁的证明。而且不加证明地给出了另外四个等价命题。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十六个命题中的任一个命题作为实数的连续性公理(完备性公理),建立实数的公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平面变换,把反射作为基本概念用公理化方法建立了变换几何公理体系,并且证明了它与欧氏公理体系的等价性,最后给出了几个简例,可作为中学几何课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 * -恰当半群的一些特征和基本性质,在* * -恰当半群上,我们获得一个包含在 * *中的最大同余μ,同时,给出右* * -基本半群和* * -基本半群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5.
在结合公理Ι1-8,顺序公理Ⅱ1-4,合同公理Ⅲ1-5和连续公理Ⅴ1-2(这里采用希尔伯特的公理体系)的基础上证明了正弦定理、一条定直线的垂线和斜线一定相交与欧氏平行公理是等价的,进一步证明论题。  相似文献   

6.
纪明 《数学教学》2005,(12):3-3
本文证明了中国的墨子命题与平行公理的等价性.并给出墨子命题可以取代平行公理的几点理由.  相似文献   

7.
沿着安德森等人开创的方向,我们将分析性公理系统从经典逻辑推向模态逻辑,所定义的广义谢弗竖混合了模态词和广义析舍.在这篇论文中,我们给出常见的正规模态逻辑的分析性公理系统及其强完全性定理和插值定理,并讨论演绎关系的性质:单调性和切割性.  相似文献   

8.
在Frame理论中,与拓扑空间中的Hausdorf分离公理相对应的分离公理已被较深入地研究,但其结果并不很理想.本文给出相对应于Hausdorf分离公理的另一种定义,称之为分离公理.并证明如把此分离公理应用于Spa-tialframes-拓扑-之上,它将与Hausdorf分离公理完全等价,而且此分离公理对于Subframes以及Frame的和运算有遗传性.同时进一步证明:由满足此分离公理的frames组成的范畴FRAME与Hausdorf拓扑空间范畴TOP是反变伴随的.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空间的一种刻画,主要结果如下:X是-空间当且仅当X具有σ-离散CS*-网络.  相似文献   

10.
应用希尔伯特公理体系分析了现行中学几何教材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1.
在著名的形式演绎系统L 中引入一种新的运算 ,讨论了这种运算的性质,得到了形式演绎系统的弱演绎定理.  相似文献   

12.
:逻辑哲学的中心问题是关于逻辑系统内有效的形式论证与系统外的非形式原型的符合问题。逻辑的形式论证来源于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中未经形式化的实际论证,即非形式论证,同时它又是对非形式论证的反映和概括。因此,逻辑哲学高度重视形式论证及其对应的非形式原形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翀 《巢湖学院学报》2009,11(4):11-15,90
形式合理性的法律产生于现代性的背景之下,深受近代科学所提供的方法论哺育.其基本机理在于通过立法建构一个自治的法律体系,将司法当成是在此封闭体系内运用概念和逻辑进行法律推理的过程并以此来获致裁判结果的确定性,如此来适应人行为的目的理性化并促进资本主义自由法治国理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论模糊逻辑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符合经典有效性标准,我国学者王国俊教授和婓道武教授分别构造了模糊形式演绎系统L*和模糊谓词一阶形式系统K*,这反驳了模糊逻辑缺乏逻辑基础的谬论。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日益进步和逻辑学分支学科的不断发展,经典逻辑过于狭隘的非此即彼的模式及其有效性标准显得越来越过时了。非形式逻辑通过对经典有效性标准的限制和修改,已形成归纳有效性、实质有效性等另类的有效性概念。模糊逻辑用发展了的有效性标准来评估更能体现其理论存在的价值和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5.
法官审理案件时,在适用法律的方式上有逻辑演绎和经验判断之分,这与他们在具体案件审理时所进行的不同的法律推理有关.法律推理有形式法律推理和实质法律推理两种.我国是成文法制国家,在法律推理的适用定位上以形式法律推理为主,以实质法律推理为补充.  相似文献   

16.
演绎逻辑及其价值屡屡遭到错解与误视。虽然前提蕴涵结论,但演绎逻辑仍然具有"创新"功能。在形式结构上,逻辑真理表现为重言式,但重言式不等于同语反复,更不应该用它们来反对演绎逻辑。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s ways of approaching deductive reasoning of people involved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or logic. The data source includes 21 individual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he data analysis reveals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One approach refers to deductive reasoning as a systematic step-by-step manner for solving problems, both in mathematics and in other domains. The other approach emphasizes formal logic as the essence of the deductive inference, distinguishing between mathematics and other domains in the usability of deductive reasoning. The findings are interpreted in ligh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Michal AyalonEmail: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hypothesis that preschoolers’ deductive reasoning would be improved by encouraging use of divergent thinking (DT). Children of 4–5 years of age (n = 120) were randomly given DT or neutral control exercises before deductive reasoning problems. To allow a stronger test of the hypothesis, half of the children receiving the DT exercises were given explicit examples, which have been shown to reduce ideational originality. Results indicate that, as predicted, DT exercises without example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rates of deductive responding, compared to exercises with examples and the control condition.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DT is a key component in the early beginnings of deductive reasoning. Som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逻辑主要研究语形和语义之间的二元关系,是特殊的形式化的推理系统。演绎推理并不必然要求论证是演绎有效的或者是无效的。演绎推理是不可废止的,但非演绎推理却是可废止的。从知识科学的角度看,逻辑的作用在于提供推理形式化的范式。现代逻辑和方法论以及科学哲学之间关系密切。演绎推理只是其中的一种,并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非演绎推理或可废止推理也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刻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一般归纳推理与非单调推理的合理性问题。借助于归纳推理的局部合理性推论,本文修正了常见非单调逻辑的推理模式,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在演绎框架下实现归纳推理的形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