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聚乙烯醇(PVA)溶液中添加NaCl后,可引起PVA溶液性质和溶液成纤后纤维取向度、力学性能的变化。分析NaCl的加入和NaCl含量的变化对PVA凝胶溶液的影响,并通过凝胶纺丝法制得了不同含量NaCl的PVA/NaCl纤维,对其进行表征。测试表明,在相同的拉伸倍数下,当PVA/NaCl中NaCl含量在3%时,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乙烯醇(PVA)超细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溶液浓度、纺丝电压、纺丝距离对纤维微观形貌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对纺丝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纺丝电压是影响纤维平均直径的最重要的参数。经过优化,纺制出最小直径为0.27μm的PVA超细纤维。  相似文献   

3.
皖维高新日前公布了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募集资金将分别用于广维化工生物质制5万吨/年聚乙烯醇项目、蒙维科技10万吨/年聚乙烯醇一期工程和2万吨/年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技改项目。募资项目建成后,皖维高新在华北、华东、华南均拥有生产基地,完成全国范围内的生产基地布局,聚乙烯醇生产向资源优势地区扩张转移,利用当地资源优势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高附加值的聚乙烯醇深加工,发展和延伸聚乙烯醇产品的产业链。公司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聚乙烯醇及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的添加物与粘胶原液进行共混纺丝,探讨了添加物及其浓度、组成和分子量等参数对纤维可纺性、纤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可纺性好、纤度较小、断裂强度较高、断裂伸长率较低的粘胶纤维,并通过正交试验验证了该工艺参数.结果显示:当所选用添加剂为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聚丙烯酰胺(PAE/PAM)、PAE/PAM浓度为3%、PAE/PAM比为1/1、PAM分子量为2 500万时,可得粘胶原液可纺性好、纤维纤度为286 dtex、断裂强度为2.16 CN·dtex-1、断裂伸长率为15.1%的粘胶纤维,与普通粘胶纤维相比较,其纤度降低了9.78%,断裂强度提高了11.9%,断裂伸长率降低了15.6%.  相似文献   

5.
在聚苯胺复合膜的制备过程中以成膜剂聚乙烯醇(PVA),掺杂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及氧化剂过硫酸铵(APS).在非有机溶剂的两相体系中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电致变色的聚苯胺PAn/PVA乳液.并以玻片为载体,采用提拉法制备了(PAn)/PVA复合膜.研究了PVA含量、苯胺(An)与DBSA的量比、过硫酸铵(APS)与An的量比及反应温度对膜的电致变色性、导电性的影响.并用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w(PVA)=4.3%,n(DBSA)∶n(An)∶n(APs)=1.25∶1∶0.42、反应温度为25℃时,所制得的PAn/PVA复合膜具有良好电致变色性和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6.
利用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了尤特奇S100/β-环糊精(ES100/β-CD)纳米纤维.通过对纺丝条件的优化,从ES100佃.CD混合溶液中纺丝得到了表面光滑、分布均匀的圆柱状纳米纤维.研究结果发现,当ES100浓度较高时,β-CD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从2%逐渐增加至20%(w/w,以ES100为基准)均可得到无液珠的纳米纤维.在较低的ES100溶液浓度下,β-CD的加入有利于得到表面光滑的纳米纤维,纤维的平均直径随着卢-CD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红外光谱(FTIR)结果证实了所得纳米纤维中卢一CD的存在,ES100/β-CD的粉末X-射线衍射(XRD)光谱图中没有明显的衍射峰,说明β-CD分子在纳米纤维中分布均匀,没有形成结晶体和包合物.所制备的β-CD功能化的纳米纤维在药物输送系统和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9,(5):F0002-F0002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一种轻质高强的泡沫混凝土保温砌块的研制”项目通过利用改性的聚乙烯醇纤维对泡沫混凝土进行改性,旨在研制一种具有密度低(B06级)、保温性能良好、强度远超规范要求、环保等优点,并且生产工艺简单,既可工厂批量生产,也可现场浇筑的新型保温建筑材料。该项目从选题上看,积极响应我省市建筑节能、环保的政策,积极探索经济适用的建筑自保温方式;从研发上看,提出采用化学机械力分散PVA纤维,有效改善了纤维在水泥基材料中易成束且与水泥基体界面性能较差的缺点,提高了聚乙烯醇纤维对泡沫混凝土的增强效果;从应用上看,PVA纤维价格低廉,粉煤灰为工业废弃物,生产成本较低。且项目采用的制备和养护工艺均较简单,既可批量生产,也可现场浇筑。因此,研发的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MA-AA)/羽毛多肽复合纳米纤维膜,研究了铅离子的初始浓度、反应的时间、羽毛多肽的含量对复合纳米纤维膜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铅离子浓度的增加,复合纳米纤维膜吸附量增大且纳米纤维膜吸附铅离子为吸热反应;在60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且饱和吸附量为33.46mg/g;未加入羽毛多肽时,纳米纤维膜吸附量为34.5g,羽毛多肽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纳米纤维膜吸附量最小;羽毛多肽质量分数在10%~20%时,复合纳米纤维膜吸附量逐渐增加,羽毛多肽质量分数超过20%时,无法收集到纳米纤维膜。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使企业腾飞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廖周荣向记者介绍了“一锭多丝技术研发”的主要创新点和研发试验过程中感人至深的故事。“一锭多丝技术研究”主要在于工艺创新和设备创新以及管理创新。“廖周荣说,工艺创新包括:纺丝成形工艺;酸浴工艺;浆粕聚合度分布;原液老成、黄化、过滤及粘胶组成等工艺;使用新型助剂;压洗工艺。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高性能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的成本,用国产PVA纤维和其他本地原材料如粉煤灰、水泥和细砂等研制了高延性ECC材料.采用四点弯曲试验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ECC的弯曲变形能力、裂缝宽度及裂缝自愈合现象,并对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国产原料制备的ECC均表现出大变形能力,平均裂缝宽度能控制在60μm左右;开裂的试件经过干湿循环养护之后,裂缝中出现了自愈合现象;经济性分析表明利用国产PVA纤维可以极大地降低ECC成本.利用国产PVA纤维等材料制备高性价比的EC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位聚合法在石英毛细管内制备了甲基丙烯酸-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MAA—EDMA)纤维作为同相微萃取(SPME)的萃取头,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测定了环境水样中的多环芳烃.系统考察了萃取时间、解吸时间、盐浓度等实验条件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建立了测定环境水样中的多环芳烃的SPME—HPLC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方法的柱内(n=6)和柱间(n=6)精密度(RSD)分别小于4.45%和5.97%,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100.8%~108.9%之间;3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10~4000μg/L线性相关系数R2〉0.9496检出限在1.008μg/L~2.876μg/L之间.所制备的Poly(MAA—EDMA)萃取头操作简便、稳定性好、成本低;方法快速、灵敏,适于测定环境水样中的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12.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珠芽蓼中没食子酸、绿原酸和槲皮素的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40℃,以1%冰醋酸水溶液-1%冰醋酸甲醇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72 nm(检测没食子酸)、350 nm(检测绿原酸、槲皮素),流速为0.8 mL·min-1.结果表明没食子酸、绿原酸及槲皮素分别在0.2568μg~1.712μg(r=0.9992)、0.2898μg~1.932μg(r=0.9995)、0.01772μg~0.1181μg(r=0.9993)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2%(RSD为2.28%)、101.6%(RSD为2.39%)、100.6%(RSD为1.02%).本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适用于珠芽蓼药材中3个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丙酸钙作为添加剂对紫花苜蓿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对照组和添加四个水平(5、10、15和20 g/kg)丙酸钙组对紫花苜蓿进行青贮.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剂量丙酸钙均不同程度减少青贮料中乳酸含量,除添加5g/kg丙酸钙组乙酸含量低于对照组,丁酸和氨态氮含量高于对照组外,其它添加剂组青贮料中乙酸和丙酸含量高于对照组,而丁酸含量低于对照组.表明了添加5g/kg丙酸钙促进了不良微生物的发酵.综合各项化学指标的分析,在苜蓿青贮时丙酸钙适宜的添加比例为10 ~ 15g/kg.  相似文献   

14.
在50、60、70、80℃下,聚合醋酸乙烯酯( VAc)制得一系列聚醋酸乙烯酯(PVAc),并在氢氧化钠作用下醇解制得聚乙烯醇( PVA);通过黏度法测定聚乙烯醇被高碘酸钾降解前后的相对分子质量,从而计算出聚乙烯醇中“头碰头”的键合几率;然后聚乙烯醇与甲醛在酸催化作用下制备聚乙烯醇缩甲醛,并计算出聚乙烯醇缩甲醛的缩醛度;最后得出聚合温度对聚乙烯醇键合方式和聚乙烯醇缩甲醛缩醛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温度低,聚乙烯醇的聚合度大、相对分子质量大、黏度大,而且聚乙烯醇分子中“头碰头”键合几率小,最佳的聚合温度是60℃;聚乙烯醇缩甲醛的缩醛度则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在红曲霉发酵酿造茶酒的原料中添加制茶下脚料,实验对比测定了发酵前后各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前物料中各营养含量分别为,总糖(302.2±3.29) mg/g,还原糖(126.3±7.46)mg/g,多糖(175.9±9.05) mg/g,粗纤维27.1%,氮(40.64±1.06) mg/g,游离氨基酸(47.04±0.75) mg/g。发酵后物料中总糖(199.1±1.64) mg/g,还原糖(29.07±0.34) mg/g,多糖(170.0±1.30) mg/g,粗纤维18.8%,氮(37.02±0.86) mg/g,游离氨基酸为0 mg/g。发酵前后物料总重量利用率39.4%,各营养物质的转化率分别为总糖60.06%,还原糖86.01%、多糖3.35%、粗纤维30.62%、氮8.91%、氨基酸为100%。发酵茶酒的酒精度达到13%。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儿茶素的含量.方法:样品经乙醇提取,超声30min后,过C18小柱净化,样品溶液经0.45μm滤膜过滤后,用于HPLC分析.使用C18(5 um,150 mm×6.0 mm)色谱柱进行分离,用不同体积比混合的流动相A及流动相B的混合液作梯度淋洗,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40℃.以甲醇∶水∶乙酸-26∶73.5∶0.5(体积比)为流动相.儿茶素在0.02~0.3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98.2%~10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6643%.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精密度高、回收率好、重现性较好、检测限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纤维掺量、不同养护龄期下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有明显增强作用,掺量为1.6%时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8.
以NH4VO3为原料,(NH4)2S2O8为浸渍液,添加少量稀土Ce^4+,用沉淀-浸渍法制备出新型S2O8^2-/V2O5-Ce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以合成乙酸苄酯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超强酸的催化活性。研究发现,当加入CeO2量为催化剂总量的1.0%,焙烧温度为500℃,浸渍液浓度为1.5mol/L,焙烧时间为3h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9.
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在增强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方面的作用,首先通过马歇尔试验与车辙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与纤维掺量.研究表明,玄武岩纤维的最佳掺量为0.3%,最佳沥青用量为4.63%.然后通过高温稳定性试验、水稳性试验及低温抗裂性试验对不添加纤维、添加玄武岩纤维、添加聚酯纤维以及添加木质纤维情况下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对无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纤维沥青混合料提高了最佳沥青用量,其车辙动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低温抗裂强度等均得到了一定提高与优化;在保持最佳纤维掺量的情况下,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且其增强作用优于聚酯纤维和木质纤维.  相似文献   

20.
头孢他啶侧链酸在碱性条件下与DM缩合生成头孢他啶侧链酸活性硫酯时,用价格低廉的亚磷酸三乙酯代替价格昂贵的三苯基膦,通过设计正交实验优选出的较佳反应条件为:固定头孢他啶侧链酸19.8g,反应物料n(头孢他啶侧链酸):n(DM):n(亚磷酸三乙酯):n(三乙胺)=1:1.2:1.2:1.2,反应溶剂乙腈150mL,于5℃反应5h,收率8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