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应该具有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充满睿智与激情,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与合作相得益彰。这样的课堂才能培养出出色的学生。这里,笔者主要就教师应如何从教学环节上打造理想课堂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重视预习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及时发现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并通过独立思考来先行解决浅易的问题。课前教师都应认真准备预习学案,把  相似文献   

2.
小学高年级课文预习浅谈□潘秀英学生要掌握好教师所教的知识,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有些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因此听课效果极差。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  相似文献   

3.
做好课前的预习,不仅能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学习新知,仅依靠课堂上听教师讲授是远远不够的,不但要课后反复复习巩固,更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学生做好了预习的工作,课堂效果会事半功倍。对于高中历史课而言,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正>预习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这样解释:"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显然,预习是学生主动性的学习行为。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预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一、预习的重要性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重要性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以下四点。1.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课前如果没有准备,听课就显得非常被动,还会手忙脚乱,课堂效率也不高,在复习的时候更是费时  相似文献   

5.
刘红平 《考试周刊》2012,(37):75-76
1.细预习,勤阅读,多思考,培养自学能力。 要抓好预习环节,即课前自学。这是上课前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做到上课前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在听课时,能将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最重要、最关键的知识点上,提高听课效率,丰富感性认识,从而验证自己预习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也为自己在课外少留疑难问题,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供自己支配。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显得呆板被动。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一、指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预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教师在课前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同时,教师还要进行预习检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汇报,展示预习成果,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例如,在教"老师伴我成长"这一课前,我让学生采访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一位老师,然后在课堂上说说  相似文献   

7.
预习,即课前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初步理解新课内容,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预习前的认知准备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从时间和内容上说,预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章或几章,这种预习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进行;学期预习,指开学前在假期里,把新学期的教材先自学一遍。做好课前预习,可以使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做好细致的预习,可以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明白,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些问题上,做到听课时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8.
赵静 《辅导员》2014,(14):146-147
预习,就是课前的自学。这是孩子上课之前的独立的自学。是学习常见的环节之一。预习,应该是学生养成的必备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之前,做好了预习,上课就有了良好的心理、知识的双重准备,对新课有兴趣,课上就是积极主动地学习,有针对性的去听讲,对于课堂的重难点也很快就能掌握。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孩子培养终生的、可持续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它的革新之处在于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对课堂的知识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学习。学生课前就对学习目标,预习任务非常清楚。教师也可以通过预习作业反馈更明确学生的困难在哪里。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减少讲解的时间,给学生更多时间提问、练习,小组合作,互相学习。现以我的一堂语法课为例,来探讨翻转课堂在语法教学上的可取之处以及需要注意的改进的细节。一、学习目标明确,预习有充分指导和检测  相似文献   

10.
陆菲 《教书育人》2014,(3):55-55
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预习就让学生提前知道了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上课时就没有悬念,学生就没有好奇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并非如此,数学的课前预习很有必要。通过课前学生自己的先预习,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明白之处,在新授学习时就可以带着疑惑、带着想法去听讲,这样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1.
一、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课前的培养应由浅入深,根据目标教学,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在预习中了解本章本节哪些是重点,那些是难点。通过预习,结合目标,知道该学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样就为新课的学习作好准备,带着预习中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进入课堂,结合教师的讲解,对照学习,使自己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接受知识。通过这样一种自主性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与教师和同学共同讨论达成共识,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变得轻松和谐。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使他们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去探索、求知、创新。在预习指导上,教师要指明前进的方向和路径,避免学生走弯路。  相似文献   

12.
<正>1课前自觉预习的习惯高中生有一定的阅读和自学能力,在课前展开预习是完全可行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前预习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搜集相关信息,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但大多数学生没有自觉预习的习惯,有些学生即使预习,也多停留在表面,不能为课堂学习形成有力的支撑。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预习进行必要的干预,给出预习的具体内容、设置预习的具体要求、布设预习的操作路线,这些做法对学生养  相似文献   

13.
预习,就是指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盲生通过课前的摸索、动脑、自己理解而自主获取知识。这种学习方法在提倡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特别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在教学中笔者也深有体会,凡是课前进行了充分预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参与者。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掌握课堂调控的策略。1.预习调控预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是课堂教学的前导。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有些学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学起,无从下手,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指导调  相似文献   

15.
许多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够,也没有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当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一、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1.预习性阅读应该在课前。预习性阅读是课堂学习的一个关键,能在课前进行恰当地预习性阅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可以将提前预习的知识中不懂  相似文献   

16.
正一、课前预习现状1.课前预习放课堂.教师没有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而是把课前预习放入了课中.学生因为没有事先预习,对新学的概念不知道,对新学的规律不理解,对建立概念、探究规律的科学方法不了解对规律成立的条件不熟悉.所有本该课前掌握的东西,全部要到课堂上去解决,这样,就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教师由于要赶进度,有些环节难免不扎实,水过地皮湿.而且,由于学生没有学习新课前的充分准备,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预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听课时就会目的明确,也就能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去获取知识,预习有助于加快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预习更是一种学习能力,它不仅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更能帮助学生“会学”知识。可以说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新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上课前预习必要的。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前要指导学生提前预习,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预习比作业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一、课前预习现状I.课前预习放课堂.教师没有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而是把课前预习放入了课中.学生因为没有事先预习,对新学的概念不知道,对新学的规律不理解,对建立概念、探究规律的科学方法不了解对规律成立的条件不熟悉.所有本该课前掌握的东西,全部要到课堂上去解决,这样,就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教师由于要赶进度,有些环节难免不扎实,水过地皮湿.而且,由于学生没有学习新课前的充分准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感悟深度,都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20.
"预习"一直是各科教师普遍采用、行之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在课前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为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做好准备。但是,如果预习成为教师上课的干扰因素,那就违背了预习的本意。本文分析了课前预习的得与失,以及怎样避免预习带来的弊端,尽可能地发挥预习的最大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