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夏天,瓷都景德镇连续遭受了自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两次特大洪涝灾害,肆虐的洪水给景德镇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瓷城数十万军民为保工家园,与洪魔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在夺取抗洪斗争全胜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我台新闻部记者朱集和,在这次抗洪抢险中,舍小家顾大家,置生死于不顾,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临危不惧的垂范作用,拍摄了大量景德镇人民奋力抗洪的电视新闻,为瓷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水情、灾情资料。6月25日,超历史的洪峰到达之前,景德镇全面…  相似文献   

2.
洪水滔滔,浊浪拍岸。今年入汛以来,长江中下游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的特大洪水。武汉市武汉关水位持续上涨。7月21日,武汉又遭百年罕见特大暴雨的袭击,外洪内涝,武汉市抗洪形势十分严峻。地处武汉市中心,依江而建的武昌造船厂是我国内地最大的现代化船厂,它担负着长江1330米堤段的专防任务。在洪水到来的最危险的时刻,全厂职工和驻厂官兵顽强奋战,与洪水  相似文献   

3.
孔祥玉 《出版参考》2005,(12):37-38
结婚逃出魔爪 1931年8月间,长江暴发特大洪水,淹死了14万多人,南京、武汉两大城市都泡进了洪水里,久久不退。全国人民的心都牵挂着那里,远在北国松花江畔的哈尔滨,市民们也积极行动起来,为江汉一带的受难同胞们募捐赈灾。  相似文献   

4.
’98大抗洪,武汉是长江全流域的重中之重。作为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在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中不负人民重托,在非常之时以超常之举,全面报道举国关注的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宏伟壮举,显示了地方党报的强项和特色。“大局意识”统揽报道6月26日,武汉进入汛期,...  相似文献   

5.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普降暴雨,洪水泛滥,犹如一头猛兽吞噬着长江沿岸各省市,江城武汉面临外洪内涝,700多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面对汹涌猖獗的洪水,我们坚决贯彻江总书记的重要讲精神,死保死守,誓死保卫长江大堤,夺取了防汛抗洪斗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6.
孔祥玉 《出版参考》2005,(35):37-38
结婚逃出魔爪 1931年8月间,长江暴发特大洪水,淹死了14万多人,南京、武汉两大城市都泡进了洪水里,久久不退.全国人民的心都牵挂着那里,远在北国松花江畔的哈尔滨,市民们也积极行动起来,为江汉一带的受难同胞们募捐赈灾.  相似文献   

7.
去年,我国长江、嫩江和松花江苏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共同战胜了这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确保了大江大河大湖干堤、重要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这场特大自然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的程度,气壮山河的抗洪抢险斗争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洪水过后的档案工作却十分艰苦,不仅要抢救、收集、整理在洪水中被水淹、水渍并在雨水中多次转移而受损坏的档案,而更重要的是收集在抗洪抢险中形成的各种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8.
2010年7月8日至下旬,武汉连续受到暴雨、长江中上游洪水的袭击,抗洪防汛成为武汉的头等大事,也成为武汉本地媒体报道的重点。这段时间内。武汉晚报的头版操作上,始终坚持“突出重点、突出动态、注重引导、顾全大局、振奋精神”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一座小城在五十年内两次震惊世界,确属罕见. 而两次世界闻名都与水有关,这就是长江之畔的湖北沙市. 1954年,沙市水位44.67米,荆江分洪工程于7月22日、7月29日、8月1日3次开闸放水.分洪过后,沙市江堤上修建了荆江亭和荆江分洪纪念碑,上书毛主席题字“为广大人民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 1998年,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再次侵袭荆江两岸,“沙市水位”牵动全世界.8月16日,沙市对岸公安县分洪区33万灾民转移,8月17日上午10时,沙市达到历史最高水位——45.22米.又一次,荆江人民经受住了考验,战胜了洪水.  相似文献   

10.
●是他们用文字和图片把百年不遇的汛情告诉大家 ●是他们传达了党中央的关怀和华夏儿女的情谊 ●是他们报告着子弟兵的英勇和人民群众的安宁滚滚洪水,浊浪滔天。百万军民在战胜长江一次又一次洪峰的同时,湖北日报社百余名新闻工作者始终历战在抗洪抢捡第一线。他们以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转战长江各险段,冒着生命危险,用他们的笔,用他们的镜头,真实记录着百万军民的锁洪魔的英姿,书写着湖北百年不遇的98抗洪史诗。  相似文献   

11.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作品是易碎品、速朽品,对广大受众来说,昨天的故事就已经占老。新闻的骨干品种消息,时效强、动态性强、篇幅短小,蕴涵的信息相对较少,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时日似乎更短一些。但翻阅新闻发展史,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有深度、有形象、有感情、真实地记录时代足音的消息作为历史的见证,有着穿透时空的生命力。 消息的深度从哪里来?很多专家、新闻界同行从理论和实践中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九八之夏,长江、嫩江和松花江发生特大洪水,我有幸参与了湖北日报的长江抗洪救灾报道。在这场惊心动魄的人水搏击中,数以千计的新闻记者真实地记录了党领导军民战胜洪水的每一步足迹,一大批新闻作品将与抗洪取得的胜利一起,载入史册,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参与采写的多篇消息,谈谈发掘消息深度的体会和思考,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相似文献   

12.
在江城武汉人们的记忆中,洪水几乎每年都要来袭.这与武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息息相关.武汉地处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区间流域面积为60多万平方千米,不仅面积广阔且有众多支流汇聚.亚热带季风气候导致夏季高温多雨,有时甚至会形成长达20至30天的梅雨期.区域内大规模降雨,叠加来自上游的洪水,很容易导致江水迅速上涨,造成水灾频发.  相似文献   

13.
1998年,长江发生了巨大的洪涝灾害,沿江城乡处于危险之中,当时情况非常危急。在中央领导同志江总书记、朱总理和其他领导同志的深切关怀和指导之下,广大人民和解放军战士奋勇抗洪,经过奋战荆江、激战洞庭、死守洪湖、捧洲营救、保卫武汉、鄂东排险、九江堵口、皖江拼搏,以及江苏抗洪等战役,终于克服了洪水的危险,取得了抗洪的巨大胜利。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表现了共产党领导对于人民的关怀及其英明决策,也表现了党的领导之下的广大人民与解放军战士的智勇,表现了中国人民和解放军战士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一、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关键节点——从《武汉共识》到《长沙宣言》2013~2014年,据长江中游四省分别在武汉和长沙会商会议签署的《武汉共识》和《长沙宣言》,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指以长江中游四省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和合肥为核心,形成沿长江、环洞庭湖、环鄱阳湖和沿皖江城市带的37个地级市横跨四省的合作区域。2013年2月,长江中游四省在武汉缔结《武汉共识》。  相似文献   

15.
“做好档案工作体现的是历史的眼光,历史的责任,必须高度重视.要站在对历史负责,对党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对待档案管理工作。”这是我带领霸州人民战胜1996年特大洪水经历留下的深刻体会。  相似文献   

16.
同样一个事件,出于不同记者的手笔,会产生不同的宣传效果,这个道理在读了6月16日一些报道葛洲坝船闸首次试航圆满成功的新闻后,又一次得到了证实。 6月15日,我国在长江的葛洲坝举行了大型人工船闸的首次试航,这是战胜长江、造福人民的一件大喜事。新华社向全国发布了消息,工人日报、湖北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部分别发表了本报专讯。分析和研究这五篇对同一事件的报道,探讨其长短,并从中找出些带规律性的东西,我看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1998年,一场特大洪水侵袭中国,九江封堵决口之战让世人难忘。十二年后的2010年,长江、鄱阳湖再起狂澜.九江发生了自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从六月下旬开始。长江九江段、鄱阳湖水位持续在高位徘徊,长时间超警戒水位,九江这个众水汇聚之地,成为了全省防汛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今年入汛以来,江苏遭受了特大洪水侵袭,尤其是千里长江,浊浪滚滚,出现了建国后仅次于1954年的第二高水位。面对洪水的肆虐,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奋起抗洪,勾画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洪图”。新华日报的编辑记者在编委会的正确指挥下,闻“汛”而动...  相似文献   

19.
武汉石化毗邻长江,负有2241米堤段的防守任务。随着长江武汉关水位的迅速上涨,工厂不断调集重兵,堤上有密集的守堤队伍,堤下有可随时出动的实行军事化管理的抢险突击队集结待命。在百年不遇的洪水面前,在长江汛情日益险恶的形势下,《武汉石化报》作为企业的传播媒体,因势而动,发挥了通报情况、鼓舞士气的重要作用。以总编为中心6月下旬,工厂防汛进入临战状态,由于此时只是初期,而工厂正面临扭亏的关键时刻,报纸面临的任务十  相似文献   

20.
去年入夏以后,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中国人民同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斗争。今天,这场伟大的斗争已经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在总结这场斗争的时候,许多人开始注意到“新闻报道”在抗洪抢险救灾中显示出来的“特殊魅力”。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的那样:“新闻工作者及时报道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不畏艰险,深入一线积极宣传抗洪军民的英雄事迹,弘扬正气,鼓舞斗志。”也正像朱镕基总理1998年10月7日视察中央电视台时指出的那样:“在今年的抗洪抢险中,广大新闻工作者用宣传舆论鼓舞广大人民万众一心,战胜洪水,克服艰险,对全国上下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一名赴抗洪一线采访的“大堤记者”,静下心来把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在眼前“过一番电影”,体会最深的就是抗洪精神鼓励着我们搞好抗洪新闻,抗洪新闻弘扬了抗洪精神,激励、鼓舞了前方将士,教育、感动了后方群众。于是,便有了今天这个话题——抗洪新闻与新闻抗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