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转型阶段的两宋,其商品经济正在经历着一场重大变革,虽然当时主导性的经济仍然是自然经济,但宋代商品经济无疑呈现出划时代的发展变化:坊市制度的打破,商业大都市的形成,草市、墟市的繁盛与经济型市镇的崛起,商业活动的活跃,坊郭户籍的出现,社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商税比重的增大,都表明当时的商品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封建国家惠商政策的实行以及宋代经济观念的转变和富商大贾社会地位的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
承西晋末年之乱,东晋南朝的流民问题格外突出。这些流民来源有二:北民南迁和东晋南朝内部流民。为解决流民问题,南朝政权或遣返流民,或赈恤灾民,或侨置郡县,或实行土断。流民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侨居江淮之间的流民武装构筑了东晋南朝南方的安全屏障;北方流民构成了东晋南朝政权的支撑性力量;流民也促进了门阀势力的壮大,巩固了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  相似文献   

3.
补白三则     
东晋南朝的“棋品” 东晋南朝是围棋极为盛行的时期。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出现了衡量棋手水平的等级标准—棋品。 棋品最早出现于东晋时期,东晋人范汪曾撰有《棋九品序录》一书,就是记录当时棋手品级的著作。棋品,类似今天的围棋段位,亦划分为九,但次序相反,以第一品为上。东晋南朝时期,具备一定水平的棋手都有品级。像南朝刘宋羊玄保,“善弈棋,棋品第三”;南朝宋、齐之间,琅琊人王抗棋术最精,为当时第一品,吴郡人褚思庄“思  相似文献   

4.
南朝时期,皇权走出了东晋时期的低谷,进入“复振”的新阶段,而两个时期地方势力与中央的关系迥然不同,导致这种转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东晋南朝时期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地位关系的变化。与东晋相比,南朝时期中央财政在国家财政中所占比例日益提高,地方财政所占比例则日益减小,这时当时政局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东晋南朝的户籍源于西晋。西晋的正式户籍是“黄籍”,在黄籍上注册的主要是纳税服役者。“白籍”始于东晋初期,是侨州郡县所辖的侨寓户的户口册。即一种临时性的,不役不税的空虚户籍。“土断”就是以侨寓户现居地为准定其籍贯所在并登记入籍,以便征收赋役。在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下,士族豪强凭借强权隐庇大量侨户为佃客等私附人口。因而士族地主必然反对土断并公然破坏土断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浙西航线是指上接新安江流经建德、淳安、富阳、桐庐,向东经杭州湾注入东海的水上交通线路。它作为功能地域概念,反映了东晋南朝浙西城市的空间分布以及浙西与皖南的交通网状结构。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视角,是东晋南朝文人行旅的一条重要交通之路,能够显示出东晋南朝文学生产和文学传播的一些基本特点,有利于考察地域、交通和文学的关系,把握东晋南朝不同地域文学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东晋时,流民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力量,走上历史舞台。由开始作为一种南北缓冲的力量到成为一种强大的武装,再逐渐变为东晋王朝极为倚重的北府兵,流民的壮大对于东晋政局,乃至于南朝的政治走向都有着重大的作用,流民武装也对门阀政治的演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流民和流民武装的变化发展是一条认识当时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
<正>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东晋南朝山水散文中的优秀代表作品,最近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不论从备山水散文之一体,还是从东晋南朝文学的代表作的角度看,它的入选都值得欢迎。  相似文献   

9.
东晋南朝时,既是安徽地理沿革中最称混乱的一段时期,也是安徽人口史上至关重要的一段时期,而这缘于侨州郡县的广泛设置与侨流人口的大量迁入,依据典籍,东晋南朝安徽境内可考侨州7,侨郡41,侨县131,可考的侨流人口,大明八年时近3万户,近19万口,而东晋南朝安徽境内侨流人口总数,则估计要超过40万口。  相似文献   

10.
南朝国婚形态是东晋的继续和发展。门阀制度和人物风尚对南朝国婚影响甚大。南朝国婚和东晋时期一样重视门第等级和人物才能品性等素质,但南朝国婚婚选倾向荫华势弱之族和清虚退让之士。南朝国婚门第观与人物观的变化反映了门阀制度和门阀士族走向衰微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1.
明代的商税大体分为过税和住税;在征收及管理上则实行中央直接管理,中央与地方双重管理,地方自行管理,皇家宦官管理等多种征收管理形式;对商税征收的法律控制,除《大明律》有关条目之外,大诰、榜文、诏令、律例等在不同的阶段发挥不同的效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商税应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但在明王朝专制政体下,进行商税改革是不容易的,祖制的羁绊难免因循守旧,朝纲的不振需要锐意改革,彼此之间形成了难以调和的冲突,各种政治势力在利益上的争夺,使明代商业发展曾经出现过短暂的辉煌,又显示出沉积的荒诞。  相似文献   

12.
帝国的契税     
西晋亡国,东晋建立,小朝廷盘踞在长江以南,跟胡人打起了持久战.打仗要花钱,而东晋刚刚站稳脚跟,钱根本不够用,怎么办呢?无非是多收税.以前买个丫环、卖头牲口、买块地皮、卖套房子,都不用交税,现在得为国家做点儿贡献,花一百,交四块,花一万,交四百,号称"散估".这个税今天也有,不过不叫"散估"了,叫"契税".  相似文献   

13.
南朝王谢家族内部关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琅邪王氏和陈郡谢氏是东晋南朝时期的一流高门,东晋是门阀大族与皇权共治的一朝,而南朝皇权有振兴之势,门阀大族无法与皇权共治,并且逐渐衰落。本文比较了南朝时期处在衰落过程中的琅邪王氏与陈郡谢氏内部的孝悌关系,发现陈郡谢氏远较琅邪王氏团结、和谐,并对其促成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东晋南朝时期门阀制度的社会基础的基本特点,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和伦理四方面。作为东晋南朝社会主体的世家大族集团(即士族),为维护其特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官吏的选举、庄园经济的经营、世代家学传统、宗教信仰、编定家谱、以及限定通婚范围等方式,严格区分了士族与庶族之间的界限,使东晋南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门阀等级社会。  相似文献   

15.
北宋开封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市场的空前繁荣,是与当时行之有效的物价管理紧密相联系的。开封对商品价格的管理主要包括对价格制定、价格调整以及对市场物价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北宋开封市场商品的价格,法律规定多承唐制,主要实行国家统一宏观管理,官署、行头、行户三者共同或单独负责定价、议价的方法。当时制定价格的措施主要有二种:其一,是由官署、行头、行户三方共同商议,按商品的成本、质量确定商品的销售价格。宋政府规定:开封“依令,每月旬别三等估”。(《宋刑统》卷四)“天禧二年  相似文献   

16.
南朝时期官方史学较之东晋有着明显的发展,这在南朝官方史职机构建设方面得到充分展现。南朝自刘裕建宋起即沿袭东晋设置著作官,此后各政权又相继延续,并随时代变迁在著作官品阶和职掌上略有调整。南朝后期撰史学士的增设,是官方加强史官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南朝前期"史学"馆的出现与总明观中史学分科设立,则是官方在撰史机构之外重视史学建设的又一突出表现,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史学史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商品经济在宋代获得了很大发展,在社会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有学者却认为:宋代并不存在颇为发达的商品经济,也不存在商业性都市的普遍发展,并以商税为例,说熙宁十年城市商税额在全国商税总收入所占比例为20%略强,如果再加上坊场钱,只能占到10%强了,并由此得出宋代不存在商业性城市的普遍发展。文章针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提出论据证明此观点是不符合宋代商业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18.
东晋南朝士族盛行门第婚姻,国婚是此时门阀士族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婚在东晋南朝的流变则充分说明了门第等级婚姻及身份内婚制的灭亡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东晋南朝道教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南朝时期 ,政权迭更 ,时局动荡 ,为道教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葛洪、陆修静、陶弘景一批文人道士对道教的教理、教仪进行了发展和完善 ,对道教组织进行了清整 ,使东晋南朝道教士族化日趋成熟。特别是茅山宗的创立 ,标志着道教已进入宫观制阶段 ,它为唐宋道教的兴盛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古代,政府对所领民户数目的升降问题异常重视。特别是东晋南朝时期,社会动乱不安,人口大量损失,偏安一隅的东晋南朝政权,由于士族特权,大量人口为“私门”、“大户”所吞噬,民户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因而二百七十余年间,以整顿户籍、搜括人口为主要目的的所谓“土断”先后竟实施了十次,从东晋成帝咸和年间(公元326—334年)首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