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读诗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的方法,在诗歌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魅力,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格律、意境美,从而爱诗、读诗,在文学的殿堂里陶冶性情,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上放飞心灵.  相似文献   

2.
杨志华 《课外阅读》2011,(4):211-212
诗是我国传统的文学样式,有人说中国是诗的国度,这一点还是很有道理的。几千年的文学发展史孕育了屈原、李白、杜甫等不胜枚举的伟大诗人。更涌现出《诗经》、《离骚》等不朽的诗歌作品。古典诗歌是一片芬芳灿烂的奇葩,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志士,影响了无数中华儿女。新教材古代诗歌比重逐步增加,新课标对古代诗歌的要求逐渐提高。可是,诗歌难教,这是一线老师的共识。如何教好古典诗歌?如何引导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如何使学生在读诗中提高审美素质?都值得语文教师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儿童诗,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这首诗充满童真、童心、童味,想象丰富、美好,是教育学生尊师、敬师、爱师的好教材。设计理念: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领悟诗歌的魅力,可以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歌蕴含的情感,在读中领悟诗歌蕴含的思想,在读中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因此,本设计重视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和积极性,重视读的层次性和鉴赏性,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目标:1.能正…  相似文献   

4.
沈嘉华 《考试周刊》2012,(44):16-17
"缺失",顾名思义,就是"缺少和失去"。应试能力的缺失,指学生在应试方面缺少某些能力,或由于机械复习,反而使某些能力丧失。在目前的高考诗歌学习中,学生应试能力缺失现象较为普遍,在读诗、读题、解答多方面存在,如不加以重视,着手解决,将严重影响学生诗歌学习的热情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蚕妇》是北宋诗人张俞的最著名的诗歌,学生们在读诗时普遍将“昨日入城市”的“城市”理解为纯粹的“城市”,觉得该诗非常平淡。其实,是学生们没能把握住意思,没能领会到诗歌的神韵,此处的“城市”二字应分开解释,分别为“城市”和“做买卖”。  相似文献   

6.
孙君习 《考试周刊》2010,(12):49-50
泱泱中华,诗教传承几千年,今天每每看到冲刺试题、作文命题中郑重声明诗歌除外。可见现在的语文教育缺乏诗教,肚里算有点墨水的人,有多少人还有“诗”这个概念?有多少人还在读诗?  相似文献   

7.
诗歌最早用于歌唱抒情,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载体。诗歌特有的鲜明节奏、和谐音韵,只有通过读者朗读或朗诵才能充分显现出来。诗歌教学,要书声琅琅,诵读是欣赏诗歌的基石。《全目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诗歌教学理应注重披文人情的有声朗诵。“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诗歌语言含蓄、跳跃、意象蒙眈,朗诵是最佳的理顺方法。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教学倡导以读为主,鼓励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朗读训练点的确立,要引领学生关注诵读技巧,聚焦诗词意象,抓住诗眼和作者背景来品读,以使学生能够读出诗歌的节奏之美、画面之美、情韵之美、意蕴之美,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诗歌的读与赏相辅相依。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在读中赏,在赏中读。重要的是,我们读赏诗歌的什么呢?苏东坡在《书柳子厚〈渔翁〉诗》一文中写道:“诗以奇趣为宗。”“奇趣”二字,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将其解读为:有意味。笔者对此深表赞同。诗歌的读赏,即是要读赏诗歌的意味,  相似文献   

10.
侯峰 《阅读与鉴赏》2009,(10):12-13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教学古诗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夯实学生文化根基具有重要作用。怎样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读中感悟诗情,我们不断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一些具体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可采用"多诵读—找诗眼—品诗情—明典故—悟诗境"的方式,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相似文献   

12.
要使小学古诗文教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就必须充分认识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并把诵读积累作为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式予以合理引导.同时,要加强师资培训,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和师范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专业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施行诗化教育是为了弥补学生专业教育中情志教育的缺失,让学生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现代病菌"的侵蚀;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体悟式的授课法,侧重引导学生进行感性的体认、审美的体验;对于传统诗文,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母语的美丽及其深刻的人文内涵;鼓励学生学作古诗词,学习优雅地使用本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的文体,"文包诗"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对古诗词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素读的视野内,我们可以重构"文包诗"的教学路径:通过提升古诗的陌生化指数,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加强"文""诗"的互文式比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延伸古诗的意义圈时空,培养学生的拓展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就要把有效提问作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与探究,以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文章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意义和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两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在汉语写作中,不仅普遍采用汉语口语语体写作,且语言苍白平淡,表达手段单调贫乏.主要原因在于汉语书面语输入不足。根据语块理论,我们设计了相关实验:选用一些古今经典诗文让留学生进行写前阅读,并通过练习的方式强化其习得效应,然后促使他们将所习得的语块运用于写作。实验结果表明,有目的地输入经典书面语语块可有效提高留学生汉语写作水平,读写同步训练可有效改善写作质量。因此我们建议应多选择一些经典诗文语篇作为范文进入写作教材,阅读、写作教学也应彼此打通,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诗教学一般采用诗歌讲解和带读的方法,其效果并不理想。鉴于此,尝试让学生将所学英诗翻译成中文,并给一定分数奖励。试验表明:利用分数的指挥棒作用,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选择趣味性强的英诗,并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安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古典诗文的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及高雅审美情趣的重任。在教学实践中,应明确教学的功能,增强学生热爱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完善教材建设,科学确定古典诗文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  相似文献   

19.
王博娟 《天津教育》2021,(3):153-154
在当前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推行的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工作面临着新一轮的整改。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教师要加强阅读教学并强化读写结合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强化自身的语文能力。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问题及读写结合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的实质是基于感性认识的理性阅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思辨性阅读,要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辨析把潜在的信息思考挖掘出来,强调在阅读中善于辨别分析,把某些貌似不合理的信息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辨析使之合理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分析辨别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