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营  王婷  杨晓 《时代教育》2012,(11):48+57
通过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体系的建设、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的保障、学位论文要求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结合大连海事大学的实际情况,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优化,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了经验和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为分析对象,从实证角度考察了研究生课程对其教育收获的影响。分析数据后发现,研究生的课程参与以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对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四个方面的教育收获均产生显著影响。认为培养单位在课程建设中,要营造支持型的学习环境,促进研究生的课程参与;调整研究生课程目标构成,兼顾学位标准要求和社会现实需求,促进研究生培养的高层次性和适切性的统一;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促进研究生基本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的全面养成;改进研究生课程实施工作,在目标指向和过程组织上体现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实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最基本的质量标准。通过分析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单位在研究生教育中,要根据学科发展水平,不断地修订、完善培养方案,打破原有学科局限和视野,优化设置层级明确的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保证培养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科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基于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职业化高端人才,以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应用型研究生课程设置,构建了模块式课程体系;搭建了化工实验平台,建立了校内外实践基地,以确保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条件与质量;针对“双导师制”培养模式,采取了适应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学位论文管理措施等.目前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形成了学科、企业和学生多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美国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美国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导师指导、专业实践、学位论文要求及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衔接等方面的特点的分析,对比我国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基本情况,提出了提高我国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和促进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及其保障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公共课程的教学及其质量评价较之专业课而言独立性更强,也更容易被忽视。从质量保障角度看,工程硕士研究生知识产权课程存在地位边缘化、教学实施与课程目标契合不够以及教学目标达成评价的事实缺位等问题。由知识产权法学教育向知识产权教育回归,进而明确其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是质量保障视角下该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为此,要通过围绕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突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养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配套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等综合措施,确保该课程为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提供支撑的有效度。  相似文献   

7.
论两年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应从目前以攻读学术型、研究型学位为主的状况,逐步调整到多种类型并举,以应用型、过渡型学位为主的新格局;从学制、体制、课程设置、导师指导、学位论文要求、科研与实践等方面论述了在新培养目标下两年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8.
日本自2004年开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前仅设置法学学科,授予“法学博士专业学位”,其人才培养机制即代表着日本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现状。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从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统一与多样的招考制度,寓行于教的课程及教学,强制实践学分及内外双向评估等凸显了机构专门、多元培养、资格衔接、学位单列的特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博士人才培养方面,应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流线型培养过程,健全三维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国外著名高校交通运输类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其课程体系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其学位要求、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总结出国外交通类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特点,一是课程内容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强化方法论、数学建模、数据分析以及软件技能方面的学习。二是课程设计注重学科间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三是重视将学术类讲座或项目研讨会作为课程体系之外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课程衔接是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贯通的关键所在。课程体系研究坚持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原则,采取整体设计、分段实施、递进培养的策略,科学定位培养目标,以岗位群和能力要求为导向构建衔接式课程模块,并就实践环节的衔接、主干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提出改进与完善的措施,对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高校通识选修课程多年的发展实践,对通识课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通识课程结构体系、管理机制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总结了提升管理质量的可行性举措,并从理念提升、规范管理及课程发展等方面对今后通识选修课的发展作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数学是普通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应用性,提升普通高校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的重点。随着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等数学课程也加快了改革步伐。介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方面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课程教学作为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第一模块,是学生从接受式学习向研究性、自主性学习转变的黄金期,对形成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研究生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课程教学中出现内容缺乏整体性思维,重参与、轻深度,重成果展现,轻思维交流,评价的反馈性和区分度不足等问题。研究生的培养同样需要"金课"的滋养,在课程教学中体现以需求性为导向的内容设定、整体性的问题创设、交互性的思维展示和指引性、真实性的评价反馈等特点,着重在内容重构、回归现实、思维交互展现、过程数字化等方面进行改进,以切实提升研究生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如何将BIM技术融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中,针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知识和能力要求,制定课程体系,提出教学改革方向,为相关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普林斯顿大学和南京大学的物理学本科课程设置进行综合介绍和比较,归纳出两者的基本特征,分析两者的主要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了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物理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对南京大学物理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的课程建设问题,提出了幼儿园的活动课程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该从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并以此作为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依据;以所创建的“智慧树”课程模式,展示了南京晓庄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校本课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GIS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随着我国GIS本科专业教育的蓬勃发展,GIS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凸显。为解决这一矛盾,急需对GIS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其课程体系保障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文章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详细阐述了我校GIS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以期为高校GIS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南京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呈现繁荣景象,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对南京市105所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作了分析,并对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幼儿园的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工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以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为例,探索项目化课程群的构建方法,采用“项目贯穿、递进互融”总体思路,根据工作相关性组建课程群,系列课程群形成“从简单工作到复杂工作、从操作层面到经验层面”的课程体系结构。在课程实施中,项目化课程群增进了课程间的关联,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工作过程的整体认知,便于开展协同教学。项目化课程群本质上是从系统、整体的视角来优化项目课程。  相似文献   

20.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引入课程群的概念,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把全部课程根据能力培养要求分成基本素质群、专业基本技能群和岗位能力群三个大群.课程体系实施采用"1+1+0.25+0.75"四段式学习模式.为保证课程实施,建设一体化教室,配置为完成学习领域所需的全部教学资料,制定"学习工作单"供学生自我检查和自我训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