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2.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建立教师定期流动制是实现我国教育均衡、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之路。日本公立基础教育中实施的中小学教师“轮岗制”给我们带来了启迪。借鉴经验,建立起我国中小学教师三种互动模式:区域、城乡流动模式;毕业生流动模式;东西部流动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县域内教师流动整体上呈现出以"逃离"农村为特征的"单向上位流动"格局.通过对已有的教师流动归因研究进行整合分析,得到了引发乡村教师"逃离"的"三纵两横"分析框架:从纵向看,促进教师流动的原因可整合为教师个体、教育与学校系统、社会系统这三大从微观到宏观的系统性因素;同时,三大体系的要素又可横向划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两大分析路径.其中,具有本土化意涵的非正式制度不仅对乡村教师"逃离"具有在地化的解释力,也是目前教师流动研究中的薄弱点,是未来可期突破的理论着眼点.基于"三纵两横"的分析框架,初步搭建出解析乡村教师"逃离"的非正式制度路径,锚定了深化这一分析路径的本土化思路,并从文化视角提出了进一步剖析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4.
5.
我国中小学师资配置存在城乡、校际不均衡的现象,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制度是消除不均衡现象的重要举措.日韩两国有着规范的教师流动制度,在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可借鉴日韩两国的经验,通过保障流动教师的待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及相关配套措施,建立教师流动的评价制度.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师的合理流动等措施,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师流动制度,推动城乡、校际师资配置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7.
我国教师流动政策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完善,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问题。教师流动政策制定理念以强制性主导,政策规定零散、凌乱,缺乏体系性,政策执行偏离目标而走向失真,政策内容贫乏和不合法等问题。为此,要确立以人文本,重在引导的教师流动政策理念;形成健全完善,具有操作性的教师流动政策体系;构建利益表达协调机制,改进教师流动政策执行过程;推进清理修订,强化教师流动新政策制定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教师流动伦理是指在教师流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理念、道德法则、价值规范。教师流动伦理历经了政治伦理主导与经济伦理主导两个时期。当前教师流动存在着政策伦理缺失、主体道德病态、流动程序伦理偏差等困境。为实现教师流动的伦理转向,需要从教师流动政策、主体、程序等维度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日本当代基础教育世界领先,由法律规定的教师"定期流动制"促成公立学校均衡化已达到比较理想的程度,日本的义务教育基本上没有家长或学生"择校"等现象.日本公立学校教师的"定期流动制"①肇兴于二战后,1960年代初趋于完善,并一直沿用至今,世界公认相当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在全社会的基本普及,教育公平、教育均衡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人们期待通过"教师有序流动"来解决师资发展不均衡问题.然而,笔者在参与"教师有序流动"的实践中,发现"教师有序流动"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其原因是人们对"教师有序流动"内涵认识不清,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对教师流动的理论研究和舆论导向,缺乏对"教师有序流动"的激励机制的建立.本文就尝试着对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思考作一阐释.  相似文献   

11.
12.
教师流动已成为当代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有关幼儿园教师流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教师的失衡流动与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研究者普遍认为,幼儿园教师的流动高于其他阶段的教师流动,处于失衡状态。引发失衡流动的影响因素既有外部的客观因素,也有内部的主观因素。未来的相关研究应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重点方面进行拓展与创新,并应着力探寻切实有效的途径,使幼儿园教师流动保持在正常水平,从而确保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义务教育不断均衡发展的今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使命——加快流动、增强教育活力,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流动存在着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城乡不平衡和校际不平衡。教师的流动意愿存在着地域、职称、学历、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别。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教育行政方面、观念偏差、学校缺乏沟通、教师的工资待遇存在着城乡差别等。构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教育管理者要树立以教师流动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观,学校要有实打实的执行力,从改革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和建立农村教师、薄弱学校教师特殊津贴制度着手,全面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教师全员流动要成为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中小学教师流动之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汪丞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11):65-69
本文对中日两国中小学教师流动进行了比较,揭示了二者的异同,呈现了我国教师流动中的不足,并以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为借鉴,提出了一些规范和完善我国教师流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通过实施跨区域多样化流动形式相结合的中小学教师流动模式,实现了区域内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在配套保障机制下保证了其流动模式的长效性和持续性。这一模式使教育需求点与供给点得到一致性对接,实现了区域间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的交流、更新,并抑制了"择校"现象的升级蔓延。实证分析证明,这一模式对师资资源均衡配置具有正面效应。同时,成都市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实践也面临着强制性有余、鼓励性不足,学校、行政部门与教师目标不一致,利益矛盾突出等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通过实施跨区域多样化流动形式相结合的中小学教师流动模式,实现了区域内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在配套保障机制下保证了其流动模式的长效性和持续性。这一模式使教育需求点与供给点得到一致性对接,实现了区域间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的交流、更新,并抑制了"择校"现象的升级蔓延。实证分析证明,这一模式对师资资源均衡配置具有正面效应。同时,成都市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实践也面临着强制性有余、鼓励性不足,学校、行政部门与教师目标不一致,利益矛盾突出等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对云南省30个县10356位乡村教师的调查显示:云南乡村教师中近80%有流动(调动)及流失(改行)意愿;教师的流动及流失意愿呈现出"向城性"与"返乡性"两种趋向;3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流动及流失意愿最为强烈;总体上工资收入越高,教师的流动及流失意愿越弱,但学校区位的影响不容忽视。影响乡村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子女上学及家庭生活"、"工资待遇与工作负担"、"学校位置及交通、住房条件"、"学校管理与教学风气"、"社会氛围与工作环境"。为此,须要关注教师作为"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创造条件帮助教师解决子女上学和夫妻分居等问题;应在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保障不同层级学校教师岗位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在教师招聘时实行"家庭来源地优先"的政策,吸引优秀青年返回本乡本土从教;想方设法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尤其是为青年教师提供周转住房;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帮助乡村教师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的无序、单向流动导致优质教师资源过于集中,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政府应当对教师流动予以宏观调控,加强教育省级统筹,提高农村学校的吸引力,改革教师编制和人事管理制度,建立教师交流激励机制,以制度引导区域内教师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人性假设论,将教师分为“生存型”、“享受型”、“发展型”三类.提出在制定“教师流动政策”时,充分考虑不同教师的特点和需要,使教师能在达成组织目标的同时获致个人目标的满足.从而完成从“服从”到“参与”的转变,真正实现“教师流动”政策身上所承担的任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20.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推进离不开优秀师资的共享,城乡间的差异必然要求教师城乡间流动。虽然这种流动也实行了较长时间,但其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缺乏一套系统的流动教师的管理机制。针对这一现状做出探究,从流动教师的确定、调动、任用、激励、监督和评价着手,试图建立相对比较完整的流动教师管理机制,希望对城乡间教师的合理流动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