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   总被引:146,自引:0,他引:146  
本文集中讨论了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和教育发展观等几个教育思想问题。提出: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转变,一是要把唯社会价值观或唯主体价值观转变为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使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协调平衡的价值观;二是要把传统的知识价值观转变为包含知识、能力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三是要把急功近利的教育发展观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特点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符合人类发展和人性发展需要的新的发展观和价值观。它把发展理解为人类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持续、整体、协调、平等的运动过程。它认为发展不是经济的单兵独进,而应是人、经济、能源、社会的综合发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生共荣;是上述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而整体发展和协调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持续健康地发展,是为了建立一种代际之间的良性传递关系,以保证留给下一代继续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传统的工业文明发展观相比,可持续发展观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发展的整…  相似文献   

3.
走向21世纪,教育思想的转变,应着重转变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教育发展观。把唯社会价值观或唯主体价值观转变为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使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协调平衡的价值观;同时,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把外在价值观转变为内在价值观。把传统的知识质量观转变为包含知识、能力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把急功近利的教育发展观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崭新的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其根本是实现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带来了质的飞跃。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高等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育发展观、教育价值观及教育质量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发展,发挥人的潜能,兼顾目标与利益的统一,注重发展的后续力。  相似文献   

5.
面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成为21世纪教育主题的今天,高职教育的功利化日益影响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力,影响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实现高职教育功利化的超越必须从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发展观,在服务于现实社会发展的同时,更着眼于未来,着眼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素质的提高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应试教育不只是一种教育观念、教育现象或教育模式,它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是一种非正式的、隐性的制度,由一些包含了一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隐性规则系统组成,深刻调节着人与人、人与教育、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特质——天人协调、取象比类、崇德利用、贵和持中,以及其衍生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决定了应试教育制度的生成,制约了应试教育制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教育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转换之际,我国政府已正式确立了以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为两大战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方略。其中以谋求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全新的发展观和价值观,自然涉及到人类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对教育这种维系人类文明延续和发展的最基本途径提出了重大的变革要求,从而拓展了当代教育的思维空间。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本质要求:优先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永不停止的发展模式,它所关注的核心是人,这就必然使有识之士重新考虑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传统的经济增长和经  相似文献   

8.
析终身教育的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之所以在理论界被誉为“可与哥白尼学说带来的革命相比,是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在实践中成为世界各国指导教育改革和规划的基本原则,其核心在于终身教育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它克服了传统教育发展观的理念偏颇,吸收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积极成果,适应了知识经济创新的要求,在发展的主体、过程和动力上有了新的突破,展现出系统化、整体化、综合化的特质。 一、发展的主体是人而不是物 在依靠武力征伐的时代,教育被当作培养战争机器的工具,培养的人是好斗的武士;在强调宗教信仰的时代,教育则被当作培养上帝奴仆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对传统发展观深刻反思后所提出的一种全新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是人类理性选择的结果。与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相比,具有物质层面、体制层面和价值观层面等多层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应试教育不只是一种教育观念、教育现象或教育模式,它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制度,是一种非正式的、隐性的制度,由一些包含了一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隐性规则系统组成,深刻调节着人与人、人与教育、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特质——天人协调、取象比类、崇德利用、贵和持中,以及其衍生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决定了应试教育制度的生成,制约了应试教育制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一、教育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传承人类文化,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可持续发展观不同于以往传统经济的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明确了今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而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一定创新技能的人。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几千年所创造的成果。教育不仅仅要引导人们认识世界,还要推进人们改造世界;它不仅要将前人的宝贵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人,还要培养、激发后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使他们充满信心、勇于开拓,成为具有完整意义的创新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战略业已成为世界各国迈向21世纪的行为纲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战略的提出,对提高人们对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自觉地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有着重要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启示。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它的基本含...  相似文献   

13.
国外学习改革的新进展与大学生学习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国外学习改革的新进展当代有关学习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是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连的。20世纪80年代后,通过一系列的世界会议,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持续发展应是包括生态、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性的整体的持续发展,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整体性的持续发展具有层次性,其基础是生态发展,其工具和手段是经济发展;其中心是人和社会的发展,其结果是整体发展。人的发展包括人自身的发展和为人的发展提供保证条件的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要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二要有利于人的素质的提高;三是要有利于人的潜力的发展。[1]联合国…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简单的协调关系发展到一个紧张关系的历史过程,造成现代人的生存危机。可持续发展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反思传统人与自然的伦理观,强调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和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价值观,又称文化价值观,是人们心目中一种比较稳定持久的标准体系。它可以确定一个人、一个群体或整个社会选取什么样的生存方式、行为模式或交往准则,以及何以判断是非、好坏、美丑、爱憎。由于人们的价值观几乎影响一个人、一个团体、甚至一个国家的所有活动,因此,它必然对特定社会的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传统价值观念中对教育影响极为深刻的是重视功名。在我国封建社会,官的地位历来很高。旧中国有三教九流之说。在上九流中,除  相似文献   

16.
浅谈我国传统教育价值观的特点及其改造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价值观在人们的教育思想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人们对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看法。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教育思想之所以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发展的需要,重要的是,在我国当代教育思想体系中,传统教育价值观还保持着相当大的势力。因此,弄清我国传统教育价值观的特,点,对我们选择和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改造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有两个明显特点: (一)在教育的社会价值观上属于求高偏执型。即只注重教育在维护社会政治统治方面的价值,轻视教育在发展社会生产、促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与认同。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和发展最快的、非宗教性的教育运动,华德福学校遍布于各大洲各种不同背景和社会价值观的国家。华德福教育以史代纳(Steiner)的人智学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发展学生对社会、人与自然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为目的的教育.它重要的功能是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使得教学不仅仅提供给学生以知识,而且给学生一种文化,使他们获取更多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从而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9.
以往的教育价值观以“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为主流,这种认识存在着缺失。从关注生命、关注自然的角度出发,需对教育的价值作重新的审视。“生态价值观”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它以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生态价值观”是对传统教育价值观的超越与提升,教育活动以此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论主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我国高校德育的发展历程,有两个方面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一是前苏联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是中国封建历史中积淀下来的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念。由于这种影响使高校德育形成了强调统一性、消解差异性的教育目标,形成了以简单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和政治为中心的教育内容。如果说前苏联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影响是阶段性的,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社会轻个人的价值观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影响则是持久性的。它构成了我国高校德育价值观的文化基础。中国古代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是以儒家教育思想为指导而形成的,其突出表现是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