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清代硃卷集成》中录有清代习《诗》士子履历、《诗经》义试题、士子答卷及考官评语等,故于《诗经》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些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由此窥视普通士子的习《诗》情况,二是可见科举考试出题倾向对士子《诗经》学风的影响,三是可反映清代《诗经》学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入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中,亦各有千秋。现摘录其中10位,以飨读者。中国历史上唯一可考的驸马状元——郑颢  相似文献   

3.
科举考试是隋唐以来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补充官员队伍的重大举措,历来被视为“抡才大典”,皇帝甚至亲自主持殿试。科举对封建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清代雍正四年(1726年),却禁止浙江一省的士子参加当年的乡试和次年会试。这种停止一省士子参试的做法,几乎是自科举制度实行以来绝无仅有的事情。关于这一事件的起因,历来史家观点都  相似文献   

4.
"宾兴"原指周代选拔人才的活动与礼仪,如文献记载"周礼大司徒之职,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1]572清代,各地兴起了资助士子路费、帮助其完成科举考试的组织,它们往往以"宾兴"为名,以合上古之制.江西的公藏机构中保存有不少宾兴原始资料,本文对这些资料作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5.
清人极其重视科举,士子读书的目的是求仕进。由举人、进士入仕被称为“正途”,将来有可能出将入相,据统计,清代的740多位尚书中,进士出身的多达339位;980位地方巡抚中,进士出身的就有390位,至于举人、进士出身的中下级官吏就更多了。故《清史稿》称,“(官吏)虽有以他途进者,终不得与科第出身相比”,因此,清代科举出身者,在社会中地位很高。清代的笔记小说,有不少内容涉及到科举,并从多角度记载、反映了科举这一社会盛事,其中用道教来解释科举现象的材料很富有文化韵味。  明清道教承袭了唐宋以来将进士神秘化的说法,认为…  相似文献   

6.
古代甘肃,地处中原之西,为华夏之边陲。古甘肃本是华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但由于历史上之种种原因,其文化渐趋落后,这从选举取士制在古甘肃的实施上可以得到部分的反映。《礼记·礼运》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里说的是原始社会的酋长公选制。可见选举取士,古已有之。至汉武帝“置五经博士”、“开创太学”、“确立察举制度”时,选举取士作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始得以确立。古甘肃自此以始,历朝均有贡举中选之士。隋唐开创科举考试制度后,古甘肃历朝则皆有士子登科。汉代的察举取士制,是…  相似文献   

7.
<正>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王红春所著《明代进士家状研究》一书,2017年7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该书所涵涉的家状,是指科举考试前士子投纳的家状,其中记录士子的履历、三代、籍贯、年貌等个人及家庭的各项基本信息。但家状今多已不存,该书综汇现存明代56种会试录、57种进士登科录中所载进士家状,参辑明代进士同年齿录、履历便览、乡试录、地方志和明人文集的相关文献史料,梳理了明代1.8万余名进士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对明代进士的会试录取、家庭职业结构(役籍)、入试身份、习经、及第年龄、家庭代系结构(祖上三代存殁状况)等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8.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朝政府为了打击郑成功的势力,采取"迁界"措施,漳州沿海龙溪、漳浦、海澄、诏安奉旨迁移内地。土地荒弃、人口流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复界之前的20年间,漳州教育受到严重挫折,科举文科考试上榜人数稀少,武科人才及非科举出身的名将在漳州应运而生。时任福建总督的姚启圣对漳州教育倾囊相助,使漳州士子为之奋发努力,并在复界之后,科举考试得到振兴。  相似文献   

9.
宋代科举考试极大地激发了图书编撰、刊刻、流通诸领域的活力,促进了宋代图书业的发展。同时,宋代图书业的发展又为广大读书人提供了更多便利服务,大量图书的编印流通也为宋代社会文教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科举考试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宋代科举考试和图书业之间的关系是彼此为用,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0.
明代《进士登科录》中"皇帝制策"和"进士对策"这两部分保存了大量明代科举考试的原始文本,它们分别有一定的格式体例。明代时务策问往往是发策者感时事而发,士子对策也都有的放矢。问答皆重时务,很有针对性、现实性,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可补史之缺佚。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但是,无可否认,由于受首场八股文的影响,时务策格式的僵化及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独立学院图书馆发展中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欢 《晋图学刊》2008,(5):93-95
独立学院图书馆作为高校图书馆模式的创新,突破了原有的概念和管理制度,与高校图书馆模式有融合,有改革。本文介绍了在独立学院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做出了一些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资产管理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图书馆资产使用的合理、高效、整体优化,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效用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虚拟形象代言的运用是企业实现品牌塑造战略目标的一把利器.在当下多元竞争环境中,图书馆引入虚拟形象代言营销策略,有助于拉近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提升图书馆服务、树立现代图书馆形象.虚拟形象代言赋有鲜明的人物品性、强大的亲和力、很强的可塑性、形象的专属性,图书馆虚拟形象代言在定位、塑造、推广及应用过程中,要遵循原则,讲究方式方法,方能树立品牌,发挥应有功效.图1.表1.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14.
清代秘密社会(或秘密结社)是清代历史上下层群众为了互济互助和自卫抗暴,或为了求得精神上的慰藉而自发结成的社会组织。秘密社会分为秘密会党和秘密教门两大系统。秘密社会由于在信仰内容和行为方式与主流社会相悖离或对立,因此往往受到主流社会的打压,  相似文献   

15.
王业兴 《历史档案》2001,1(2):108-113,119
中国的近代化是被延误了的近代化,这一观点是90年代初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问题研究中心历史学教授罗荣渠先生提出的。国内许多关注这一问题的学者均认为,西方列强的入侵导致了中国近代化的中断,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然而,在国家间的横向比较中,我们发现中国和日本同属后发国家,在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有着许多相同的背景和相似的起步条件,  相似文献   

16.
汉代是中国文献学的奠基时期和繁荣时期。论文阐述了汉代文献学的发展和文献学家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历史档案》2003,(1):89-91,84
中国古代皇家藏书历史悠久,而清宫皇家藏书的特色更为鲜明。清宫藏书的来源主要三部分:首先,清初定鼎北京,明皇室庋藏的全部典籍转而成为清官藏书。二是清诸帝广泛访采民间古籍,如顺治朝广搜民间有关明天启、崇祯二朝史事的档册、典籍;康熙朝访辑经、史、子、集善本;乾隆朝规模最大,几乎自始至终地命令内外官员留心访查各种书籍,不拘刻本、  相似文献   

18.
数字时代图书馆工作中读者角色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在数字时代由于图书馆资源结构及服务方式的变化,读者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读者不仅是信息资源的使用者,也是信息资源的建设者和宣传者。  相似文献   

19.
信息共享空间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近年来国内高校兴起了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热潮。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资金短缺问题、收费合理性问题、理念与服务问题、业务重组、人员融合与管理问题、开放时间问题、服务质量评价问题及方法等。面对这些问题主管部门应该争取各方支持采取多种对策共同应对,而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则是有效应对各种问题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黄宗羲编选的《明文海》,共482卷,收录明代近800位作者的4500多篇文章,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明文总集。清修《四库全书》,《明文海》被收录其中。据陈垣考证,《四库全书》收录万页以上的著作仅31部,《明文海》即为其中之一。但《四库全书》的编纂,既有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