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何峰 《大学生》2013,(9):41-41
正"故事"有时是一种局限,比如有被害者心态的人,会错过与别人真诚交流的机会。但"故事"也可能是一种解放和动力,比如当孩子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被鼓励和认可,从而更加相信成功和认可都是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故事"中。我们甚至不能够选择我们要生活哪一个"故事"。我们脑中的"故事"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一遍一遍地回放着,不断被强化。我们通过这"故事"去理解世界,决定如何行为。对我们来说,"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就像生活在水中的鱼,浑然不觉水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物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而又有用的自然科学,它不是想象得那么抽象和深奥。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现象里面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都可以用所学的物理原理来解释。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你会发现,物理就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  相似文献   

3.
毛章德 《广西教育》2009,(19):28-28
《赏识你的学生》一书中说:“赏识每一位学生的长处,肯定他成长过程中的细微进步,让他不断有成功的体验……”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学生不听话,越来越难教。我们为何不去听听学生的心声?假如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老师的训斥声中,他们还会有自信、还会听话吗?笔者认为老师要善于采用“赏识”的方法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4.
亲子共读 这个故事的作者我们已经不陌生了,我们读过她的作品《不要再笑了,裘裘》。今天这个故事会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和同伴的相处:在一个群体里,你也许是故事里的大老虎,也许是这只小老鼠,也许是在最后才露面的那只巨型河马……不论你是谁,不论你是巨大的还是渺小的,你都是人群里的一个成员,你需要着别人,也被别人需要着,你得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你要不卑不亢,朋友相处的玄机和种种美好,都要在自己的把握之中。 这个故事能够成为一颗种子,今天植入我们的心灵,明天随着我们一同成长。今天,我们从故事里领略了一个道理,明天,当我们渐渐长大的时候,我们从中获得的还会有很多很多。 故事收尾的时候,突然闯入了一头巨大的河马。生活就是这样的呀,在老鼠和老虎的身边,会有河马的,还会有蜜蜂或者蝴蝶,大家要想愉快相处,就得读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故事     
王泽林 《新作文》2013,(3):27-33
@子衿说:读王泽林的文章,或许你会被一种沉默的成长带来的隐痛所打动。就好像你遇见一个有很多故事的人,他冲你展开明媚的笑容,但是你知道其实在这笑容背后有着太多太多的隐忍与无奈。《我们的故事》写于王泽林出国留学之前,相比较于他出国之后写的文章,这里面少了一丝成熟的稳重,而多了几分成长的青涩与冲动。其实每个人"一夜长大"的潜伏期都是很漫长而且雷同的。不经历一些风雨,不经历一些孤  相似文献   

6.
当你怀着兴奋的心情从幼儿园跨进小学的大门时,当你从以玩耍活动为主转向以学习为主时,这时的生活就成了校园生活。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大厦,是我们的第二家园。每天每个同学的黄金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在这里,我们要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怎样做人,学习怎样做事,学习各种本领。在学校,爱护同学,互帮互学,关心老师,为校争光;在学校老师的培养教育下,我们由不懂事变得懂事,由不会做事变为会做事,处处看到成长的影子。怎样写好在学校成长的故事呢?该多下点工夫哟!  相似文献   

7.
邻居家小明就要升入初一了,面对将要跨上的人生新台阶,面对五彩斑斓的初中生活.他非常好奇,见了我就问:“初中学习紧张吗?知识好学吗?难题多吗?”我笑着回答:“只是改变一下环境,你在长大,知识也在长大.,,初中知识就像我们每天吃的馒头米饭一样重要,初中生活是我们成长过程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有成长的方式与快乐,也肯定有学习知识的方法与成就.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读童话,要是我们的数学课本都用故事的方式来编写,一个个枯燥的数字变得有思想、有感情,她们也经历各种奇遇,也和我们一样会说话,会思考,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情感,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可以成为我们说话的对象,你会觉得数学是很好玩的。有一套书就叫《好玩的数学》,都是数学教授写的,书中讲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大家—读就被吸引住了,一些高深的数学问题一看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9.
教材解读 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有的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教训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有的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有的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有的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还有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  相似文献   

10.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仿佛都十分平常。大人们每天坐车去上班,下班后又坐车回家;而我们小孩子呢,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去上学,放学后又急冲冲赶回家写作业,每天都过着平淡而又无味的日子。但在看过一本书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用心去体会生活,你就会发现世界每天都在变,每天的生活都有它独到新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知足     
张芯蕾 《当代学生》2012,(Z1):48-49
主持人晓月:每天,我们都在经历些什么,快乐的、悲伤的、匪夷所思的……每天,我们也总在思考些什么,模糊的、清晰的、灵光一闪的……有时候,也许一句话、一句歌词、一个故事、一个场景就可以让你陷入深深的思考,并从中感悟到些什么。总之,生活中充满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读懂父亲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懂"的过程——学习一种知识,了解一种事物,掌握一项技能,理解一个道理、一种情感、一个人物,明白一种心意、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人懂得多了,便长大了。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很懂事;有的人年纪一大把,仍然很不懂事。年轻的你,正在试图弄懂这个世界和你自己。在懂与不懂之间,常常会有故事发生,有情感碰撞,有心灵振荡。请以"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千字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3.
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道路都是不同的。但在这些千差万别的经历当中,我们发现,许多优秀教师之所以做得很出色并取得成功,还是有着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逆境中的坚守,淡泊名利的心态,善于学习和反思……其实每一位教师,只要沉下心来回味走过的路,总会发现影响自己成长轨迹的那些特殊的故事或心灵的顿悟。本期让我们走近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沈坚校长,读读他从教19年来的困惑与思考,或许能够让你发掘一些成功的经验。欢迎更多的老师拿起笔来,写下你在成长过程中的故事与感悟。无论你是身处高位的还是普通的,是优秀的还是平凡的,是成熟的还是青涩的,我们期待着……  相似文献   

14.
专家导读     
《小朋友》2007,(6)
读书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好的书,会对你讲述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有意思、有意义的故事,会给你描述课本上没有的各种有趣、有用的知识。读的书多了,眼界就宽了,你就会更聪明。  相似文献   

15.
哈里.波特有件"隐形披风",穿上它,无论身在何处,别人都看不到他。其实,我们身边也有不少"隐形人",他们就生活在你身边,每天来来去去,但是你好像就是看不到他。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课型述略所谓写作理念,就是关于写作的一些道理.大多数语文教材,都有写作理念的教学内容.比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就有"你的生活很重要""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写作也是对话""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等"写作观"的教学内容.很多人会认为,中学生没有必要懂得什么写作理念.的确,对于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写作的基本能力,这也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但并不能因此否定中学生了解一些基本写作理念的必要性.事实上,对一些写作基本理念有了正确的理解,有了清晰的认识,能有助于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题目】成长是什么?成长是一种历练,成长是一种收获。成长的路上有荆棘,我们会受伤,会疼痛,但我们不会回头,我们学会的是忍耐。成长的路上有风雨,迎向风雨,我们的生命会更坚强。成长的路上有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充满活力的我们。成长的路途,我们要一步一步认真地走,用心去感受每一步的意义。幼年的成长,伴有父母的呵护,而少年的成长,则伴着烦恼。成长的日子,需要你学会整理烦恼,释放心灵。这样的生活,也是一种珍藏。要求: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相似文献   

18.
热题在线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这样那样的小事.它可能平凡得让你转眼忘记,也可能在不经意间又会重新闯入你的心扉;也许看似平淡的小事会带给你心灵的顿悟;也许通过无数这样的小事会让你对生活、对社会有新的理解。世间最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  相似文献   

19.
读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像自己坐在一位兄长的跟前,他与我们促膝长谈,娓娓叙述一个个教育故事。此时,你丝毫察觉不出一位教育家的居高临下。他用非常朴素的语言,说了一些我们每天都经历的事情,讲了许多令我们恍然大悟却又浅显易懂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很多事情是我们预想不了的。但从宝宝出生第一天,他/她的营养健康大权就掌握在你手中。你会给你的宝宝喝什么样的奶?Case每天,我都要解答一些貌似简单却困扰许多人的问题,比如:"我应该给宝宝喝什么奶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