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伞面发展的人.身体发展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承担着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责任.为了使每一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2006年国家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2007年4月23口巾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于2007年4月29口启动了"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号召学生走到阳光下,参与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2.
"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已全面启动,这将对增强我国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阳光体育"活动离不开生命教育,它们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那么,如何将生命教育融人"阳光体育"为其保驾护航呢?  相似文献   

3.
让"阳光体育"真正阳光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如何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去,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让学校的"阳光体育"真正阳光起来呢?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阳光体育",体育教师是实施"阳光体育"的主力军.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活跃思维,敢于探索,打破体育教学的一贯格局,引领学生享受"阳光体育".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7年5月7日,向全党全社会提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一个涉及全国所有在校生的青少年群众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应运而生.为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决定,从2007年起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体育上作条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发展水平,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措施."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强调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把这一问题上升到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认识,并随之在全国启动"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8.
实施素质教育"健康第一",体育教师思想认识必须先到位. 2006年12月23日,全国学校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加强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里程碑,是我们党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大举措.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认识到:"青少年的健康是国家的财富,更是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根基.有了健康的体魄,就能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边缘青少年"的内涵" 边缘青少年"工作,是香港青少年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边缘青少年",是指24岁以下(15~19岁居多)没有工作,虽然选修了一些课程,但是每周上课时间很短,由于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客观因素与自身的主观因素无法达到和谐而在行为上产生偏差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10.
"挑战意识"耐挫能力""和谐心理"是当代青少年必须具备,也是尚待加强和完善的心理素质.学生阶段是培养其优良品质和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在观看第50届世乒团体赛后,从一个体育教师的角度,对如何利用学科特点,科学合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1.
爱"面子"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发展的表现之一,也是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在中国特色的文化、教育等心理氛围中的一种体现.正确对待面子,能使青少年讲自尊、讲人格,昂扬进取、奋发向上;错误地对待面子则会使青少年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掩盖问题,甚至害怕真理,这极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健全.文章首先分析了青少年的"面子"心理及其主要行为表现,并从社会文化、家庭、学校以及其自身四个层面探析了青少年爱"面子"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的"补充教育"实质上是本土化的青少年非正式教育.作为一种课外活动教育,它在时间、场所和内容等方面对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实现延伸与拓展,对青少年的个体发展与国家的文化传承和社会整合具有重要意义.青年运动、社区中心、青年村以及犹太旅行与徒步是"补充教育"的主要组织、机构和途径.以色列"补充教育"具有突出的自身特色: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形成各有所长的教育合力;突出问题意识,制定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内容;注重教育公平,推动实施广泛覆盖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实践;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注重培养青少年领袖;注重文化滋养,实现价值传递.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自由、个性解放的国家,"性自由"、"性解放"曾流行一时,早在六七十年代,青少年未婚同居、"少女妈妈"现象就相当普遍.然而,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令许多家长和社会有识之士深感不安,特别是性病和艾滋病的流行,给了那些"性自由"的鼓吹者们当头一棒.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的青少年性教育开始得到了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网络性爱"具有虚拟化、简单化、多样化、随意化和现实化等特征.青少年学生进行"网络性爱"的主要原因是由其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青少年学生"网络性爱"交流弊大于利,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教育,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5.
一项最新青少年教育研究成果表明:媒体一度渲染的青少年"性早熟"观点缺乏科学依据.事实是青少年性意识萌发提前了,是"心早熟".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的"早恋"问题与教育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界定"早恋"定义的基础上,阐述了性成熟和社会的发展是造成青少年"早恋"的两个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教育者要端正思想观念、加强性教育、重视青少年的异性交往等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新新人类"的流行语看其群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新人类"是当代青年群体中的一个新起群体,有着该群体自身独有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从青少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渗透与价值扩张的角度来看,无论从服饰装扮到流行歌曲、从对明星的追逐到体闲生活、从职业岗位到社会地位的影响力,青少年文化反过来影响整个社会文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于是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青少年经济","一个青少年本位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因此对"新新人类"这一群体的关注就具有了时代性和现代性.本文从"新新人类"的流行语这一切入点着手,试图对"新新人类"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从中找出该群体某些异于传统青年群体的特征,从而对这一群体有一宏观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2004年8月,浙江省宁海县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起步晚,定位要高.作为校外教育主阵地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应该是社会公益性的校外教育机构.校外教育要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对少年儿童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据《中国教育报》2021年6月2日02版报道:?今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施行.防止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直播、游戏现象,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应有之义.与此相关的两则消息,引发了舆论的关注:一是部分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没有相关的自动弹窗提示,内容过滤上主要依赖家长监管;二是短视频平台抖音实行有史以来最严格的未成年保护措施,其中包括14岁以下实名用户将直接进入"青少年模式",且进入后无法退出.?如今,青少年触网已是普遍情形.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使广大青少年受益匪浅;另一方面,许多青少年由于缺乏引导而沉溺于游戏、网聊、网恋,甚至误入计算机犯罪的歧途.解决此类问题,必须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推行"四结合"的青少年信息技术教育新模式.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建构和实践,提供了一个"四结合"青少年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研究个案,并且给出个案研究的六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