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职业基本素养教育探究——兼论职业教育“关键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不应是工具性教育。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匠人”也不应是职业教育的全部。目前中国职业教育中职业基本素养教育较为欠缺。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关键能力与我国职业教育提出并探索的职业基本素养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比较中德两国高职教育对关键能力的内涵、培养途径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旨在探索我国高职院校对职业基本素养的理解认识及素养养成问题。  相似文献   

2.
浅析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与职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德国"批发贸易与国际贸易营销员"课程方案的分析,阐述了德国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教育职业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之特色。  相似文献   

3.
德国职业教育独具特色,其职业教育和培训主要是通过"双元制"来进行实施的,建立了以生产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本文通过对中德职业技术教育比较,分析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职教体系、师资培养、管理体制以及评价方式,并对近年来在我校汽车专业的运用探讨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高等职业教育以“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下,注重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对德国在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培养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分析,借鉴德国的一些做法,探讨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如何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德国职业教育新教法在中德合作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爽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6):90-92
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四步教学法和行为导向教学法,目前已在我国职业技术院校教学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根据对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合作班职业技术教学实践的分析研究发现,从德国引进的职业技术教育新教学法,在应用的程度、准确度等各个方函还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培养具备相应数字能力的劳动者以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要。德国为实现培养和提升个体数字能力这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实施了新增、重组相关双元制职业教育专业、更新专业标准使其能够充分反应数字化工作世界对职业行动能力的要求、促进职业进修教育同步推进数字能力提升等一系列举措。借鉴德国经验,该文提出了建立数字能力培养标准,对数字能力培养进行系统设计;聚焦综合职业能力下的多维度数字能力培养,形成数字能力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融通;持续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支持终身化职业发展等针对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下数字能力提升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职业》2012,(1):118
近日,由教育部、德国联邦经济部、联邦外交部指导,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德国职业教育联盟共同主办的2011年中德职业教育交流大会在天津召开。全国人大常委、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德国职教联盟主席罗伊特等两国政府领导和有关企业、行业、学校领导共计250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据了解,2010年10月,为促进中德双方在职业  相似文献   

8.
基于能力本位的德国职业教育有着完善的引导和分流体系,从小学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并通过"立交桥"型的教育体系为学生重新选择专业提供机会。为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德国创设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并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环节开发了配套课程。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以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为基础,为落实能力本位的职教理念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9.
以扩大交流、拓展合作、促进发展为主题的2010中德职业教育交流大会10月14日在山东青岛拉开帷幕。本次会议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德国职业教育联盟共同举办,来自中德教育界、科研界和企业界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向大会致以贺信、德国外交部国务部长科尔皮娅.皮珀议员发表了视频讲话。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方面的差异,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重视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能够将关键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的内容对待。  相似文献   

11.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成立于1994年,是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的全国6所部属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之一,是全国和上海市的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重点培训基地,也是中德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根据中德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协议,同济大学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项目于1996年签约实施。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借鉴德国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开发建设新型的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职业学校师资培养专业。  相似文献   

12.
本通过对中德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分析介绍了德国职教观念、职教立法、师资培养、管理体制。“双元制”企业培训等方面的概况。启示我国应借鉴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健全职教法规体系,推动企业参与职教,加强培养师资,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顺管理体制,重视职校毕业生就业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的区别。从教育目标来看,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核心,重视一般素质和迁移能力的教育,而把职业能力放在职后教育阶段;职业教育则强调职业能力教育。从教育过程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助中德合作(江西)职业教育项目的经验,对比论述了教学评价在中德两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关键作用,探讨了职业学校开展能力发展评价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分析了我国职业院校借鉴德国教学及其评价模式的策略和潜在的问题。最后文章呼吁围绕能力发展评价组织系统化的教师培训和评价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5.
《现代技能开发》2010,(11):81-81
2010年10月14-15日,2010中德职业教育交流会在青岛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与德国职业教育联盟主办,由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青岛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承办。  相似文献   

16.
谈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职高专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特点,又体现着职业教育的特征,因而高职高专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上有着自己的特性。为此探究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内涵,构建适应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解决高职高专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显得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7.
11月29-30日,"2011年中德职业教育交流大会"于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召开。大会的主办单位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国职业教育联盟,承办单位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对外合作与信息服务部、天津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记者榴红):10月25日,由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德国工商行会驻上海办事处主办,北京市公交高级技工学校承办的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汽车机电工专业首届技能大赛在京举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王明达、中国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陈宇、中国建设部人事教育司处长杜英才、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中国项目负责人威利·朗格、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培训处副处长刘振华、北京公交集团副总经理程东利分别致辞,对中德合作职业教育给予了肯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高级人才的培养寄予了厚望。王明达首先对大赛的举行表示祝…  相似文献   

19.
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探索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了德国构建的独树一帜教育类型——"双元制",以及充分展示的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职业性、实践性特点。同时,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精髓予以深刻的诠释,并从中德职业教育现状的对比中,提出了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马树超  许英 《职教论坛》2002,(23):56-58
在中德两国建交30周年之际,应联邦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BIBB)和德国国际发展基金会(DSE,现在改名为德国国际继续教育和发展公司,INWENT)之邀请,10月22日至11月2日,我们随中国职业教育代表团赴德国考察,首先参加了2002年联邦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专业研讨会(柏林);然后参加了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研讨会(慕尼黑);此外考察了汉堡职业技术学校、奔驰汽车公司汉堡培训中心、汉莎航空公司人力资源部(汉堡)等机构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考察团成员还有中国高级人事管理官员培训中心、辽宁职业教育研究所负责人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