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于洋  殷晓峰 《传媒》2021,(22):49-52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紧抓时代主题,聚焦社会热点,拓展节目形态,革新节目传播策略,开启了节日晚会高质量、多元化、全覆盖的新探索.本文从精神内涵创新、节目形态与艺术表达创新、节目传播策略与文化产业创新三个维度对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进行详细分析、总结经验,并展望未来文化节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姚子艳 《青年记者》2017,(14):92-93
作为一档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播出引发了社会的“焦点式”关注.相较于第一季,第二季在节目播出时间、内容设置和参赛选手的确定、节目终端的营销和推广方面都有诸多创新和突破.探究与辨识这些创新模式,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理念及新媒介技术相融合,合力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话语和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3.
文化基因在塑造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模式和认知框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典籍里的中国》节目通过创新的节目形式、融合多种现代化媒介手段,将中华元典的文化基因注入当代的文化环境中。通过讲述典籍的核心思想和历史故事,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展现其中蕴含的集体记忆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方子民 《东南传播》2018,(7):134-136
《耳畔中国》是2017年安徽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中国风音乐竞唱节目,节目突破了以往音乐歌唱类节目千篇一律的节目模式,将音乐与传统文化创新结合,在"唱"民歌的同时又"说"民歌,"说唱结合"的创新,打破了民歌演唱纯表演式的展示,缔造了一档真正有意义的、能够代表"中国声音"的节目.文章从节目的制作主题、节目模式、内容叙事、整合传播等四个方面入手,对该节目如何将音乐与传统民族文化完美的创新结合做出探讨,以期对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和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化历史题材的节目内容不仅会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因而这一题材一直受到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重视。用文明史观叙述历史,以人性视角解读历史,用故事化的手法展现人物命运,是文史类节目的创作思路之一。本文以徐州人民广播电台文史类栏目《尘封档案》为例,对广播文史类节目的创作思路与技巧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作为唯一覆盖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的国家级广播媒体,是促进港澳与内地相互了解的重要平台。华夏之声于2006年初策划推出了一档大型系列广播节目——《魅力中国》,该节目本着让港澳人士更多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主旨,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现中国历史、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等魅力。《魅力中国》节目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和香港电台普通话台联合制作,在香港电台、澳门电台和中央台共同播出,开创了中央媒体联合港澳媒体共同制作、播出广  相似文献   

7.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中地方传统文化所展现的市场吸引力逐渐显现,春节联欢晚会成为地方台有效建构自身形象的重要着力点。本文以鲍德里亚的仿像理论为研究视角,以近两年河南卫视春晚的节目制作为分析对象,从技术创新与传统优化、历史嵌入与意义生产、艺术仿像与文化连接三个维度讨论其在节目中展演的文化仿像。本研究认为,两届河南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将地方传统文化与电视媒介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在春节联欢晚会的艺术仿像、文化展演、数字化融合、互动与虚拟性等方面进行了开拓式的探索,向我们展示了在仿真时代下春晚形式与内容上的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8.
如今,新影像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得许多以往电视中所无法呈现出来的画面变为现实.国内首档考古空间探秘类文化节目《中国考古大会》运用全新的场景营造手段,将灿烂的中华文明和丰硕的考古成果运用技术化场景进行呈现,利用现代表现手法营造让人身临其境的氛围,创新了考古类节目的影像呈现方式.这种创新的技术化场景营造手段既充分展示了中华文...  相似文献   

9.
李观慧 《青年记者》2016,(26):81-82
近几年,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异军突起,其受关注程度之高甚至超越才艺类真人秀节目.观众对节目的喜爱热度,预示着亲子类节目仍具有较强的收视号召力.有观众需求就有节目继续创新发展的必要和动力.2016年初,北京卫视开办了一档以素人宝贝入住明星家庭的形式展现二胎时代新育儿观的真人秀节目《二胎时代》,这是根据中国家庭的特点打造的创新式亲子类真人秀节目.通过跟拍四位素人宝贝入住明星家庭后四组家庭的变化,真实展现宝贝们彼此之间的情感互动,见证他们从陌生到熟悉、从矛盾不断到和谐相处的过程.节目紧跟国家政策,紧密结合社会热点,掀起了热议.节目第一季的成功播出,为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莫漠 《视听》2023,(9):49-52
视觉修辞关注图像的意义体系,强调对符号信息意指形式的挖掘。导演程耳利用极具个人化风格的量子纠缠式叙事,引出空间隐喻的社会表达、生态表达以及精神表达。在视觉修辞视域下,《无名》通过土地、领带、楼梯等意象的表意性、多面性和象征性展现了文化衍义的层次感,使得影片具有修辞性意义与视觉文化意涵,从而实现悬疑历史电影文化认同的符号建构。  相似文献   

11.
杨红光 《中国广播》2014,(10):90-92
广播历史节目在日新月异的媒介发展变革中如何展现自身的特色与价值?本文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名牌栏目《话说天下》为例,从选题、叙事文本、播讲三方面分析了节目创作的宗旨与方法,指出对历史素材的适度“加工”,相对于史实本身而言,对节目意义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具有丰富的地理环境和优秀的社会资源,形成了无可替代的中国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中沉淀下来最为宝贵的东西,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不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独特性,中国文化也不例外,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非遗"综艺节目指在节目的过程当中,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吴倩 《青年记者》2017,(17):56-57
山东各地方言承载着古往今来山东人的生活智慧与山东各地的民俗风情,传承方言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社会价值.同时,乡音乡情接地气,最能触动百姓心声.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以方言为切入点,打造了一档立足齐鲁文化的大型语言类文化节目《乡音对对碰》.节目通过海选、复赛等环节将熟知各地市方言的选手齐聚一堂,以答题闯关的形式进行竞争.节目自2015年开播以来,获得了收视率和观众口碑的双丰收,成为此类节目中的一匹黑马.笔者以《乡音对对碰》节目为例对电视传媒的责任进行剖析,希望对此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陈杨 《北京档案》2006,(7):32-33
2004年7月4日,在上海举行的"2004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20片"殷墟甲骨"拍出4800万元天价!此拍备受世人瞩目,4800万元虽说是天价,但终归有价.而殷墟甲骨作为国之瑰宝则是无价的,因为其考古研究、历史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故拍卖的真正意义在于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让世界关注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而提高中国历史文化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刘媛媛 《传媒》2021,(23):73-75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历史文物的呈现与传承加深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与延续.传统文化节目《国家宝藏》依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经典文物为切入点,通过担任"国宝守护人"的明星视角,带领受众共同欣赏富有历史价值的珍贵文物,探索文物背后的人文历史知识.节目通过对历史记忆的挖掘,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实现新时代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播的交融.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背景和媒介功能看电视谈话节目的现实困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出的主流、精英、大众三种文化相互整合的态式;以及对电视谈话节目运作的影响,并分析了由此构成的现实困境:在三种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下,电视谈话节目倾向于调和、缓和矛盾,形成了一种"夹缝里求生存"的状态;由于缺乏真正意义的沟通,观众对主持人的依赖性导致了节目的模式化。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对于文化信仰与精神诉求的关注和思考越来越迫切。追根溯源,传播历史文化,探寻精神根脉成为时代赋予媒体人的重任。在此背景下,牡丹江新闻广播适时推出了一档集中展现家乡历史文化风貌的节目《追寻牡丹江历史文化足音》,通过历史广播  相似文献   

18.
春节晚会与中秋晚会是中央电视台的两大主题晚会,观众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均居各种综艺晚会类节目前列.本文通过对春节晚会与中秋晚会的运作模式、文化主题和节目形式的比较分析,力求展现二者之间的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19.
<流金岁月>是电影频道(CCTV-6)1996年4月推出的一档介绍中国经典电影、引导观众欣赏优秀国产电影的节目,经过近十三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一档浓缩中国电影文化精粹、展现中国几代电影艺术家风采的电影类谈话节目.  相似文献   

20.
文博档案包括考古档案和文物保护工程档案两部分.其中,考古档案是指在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基础资料,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考古发掘报告、科研报告等.而文物保护工程档案是指在文物保护建筑在维修、重建、复建时的立项申报、规划设计方案及施工设计等工作环节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材料,以及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的专业资料集成.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有多年来的考古研究成果和文物保护维修设计项目档案,包括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图纸、幻灯片、录像、照片、拓片、保护方案、文物标本、电子文件等各种载体的档案材料.这些档案是历史时期社会建设与发展的缩影、文化的沉淀,具有多方面的社会文化价值,它们能带给我们跨越时空的记忆,并启迪后人获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实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