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为商品化文学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文学的商品化倾向和商品化文学的态度是既承认又批判。商品化文学是一种大众文化的话语形式 ,是一种低调的文化文本 ,难以提升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的世俗化有着较为长久的发展历程,而商品化则是伴随商品经济而来的。当下中国文学的世俗化、商品化主要袁现为作家创作、图书出版、文学期刊改版、文学评奖和文学作品影视化几个方面。面对当前学界对中国文学的世俗化与商品化毁誉交加的评论,我们所应秉持的态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寻根     
新时期文学发展到寻根阶段,开始对本民族文化的进行深入反思。其中,儒家文化以其入世的实用性被重新接受。道家文化“心远地自偏”的无为与散淡,游离于商品化的文学大潮,显示了不同的文学风格。莫言等作家退回到了比儒,道更久远的原始文明,力与性成为了最完美的图腾。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百年中国文学的反思,重点讨论了这段时期文学的“政治化”、“象牙之塔比”和“商品化”问题。正是因为有“三化”的存在,使得文学的本性被迷失,因此,对当今的文学发展产生了一种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5.
作家李佩甫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文学正处在一个网络化、商品化时期,也是全民写作的时期。人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和认识,但是这不叫创作,这顶多算是一个故事,或者说算是一种经历。现在是生活比文学更精彩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中国文学的商品化特征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的商品化是指近十年来作为精神生产活动的文学受大众生活和大众文化的商业化影响而出现的商业化风气。文学的商品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文学运作模式上以批量制作和追求外在包装为特征;在创作方法上追求“好看”的效果.呈现类型化的倾向;在内容上以世俗生活的闲适性吸引读者,以迎合大众的欣赏习惯为能事,注重文字的消费性。文学的商品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自身的发展,但过分追捧文学的商品化则不可避免地导致文学作品的水准下降、审美价值的降低.最终导致经典性作品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宋人文集有的是在作家的生前编定,大多数是在作家的身后编成。编排体例,主要有分体、系年和分地编排等三种形式,从文体的分类可透视宋人的文体和文学观念。文集收录的范围,相当广泛.北宋时唯有词作不入文集,南宋时编印的文集开始收词,从文集与词集的分合可考察宋人词体文学观念的变迁。文集的印刷出版,比较自由。宋代文集的自由印卖,表明宋代文学开始走向“商品化”,宋代文学的商品化,对文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小说曾出现严重的“污浊现象”。文学商品化和社会进步受挫虽是原因.但更根本的原因是先进文化缺位:一方面当时小说的读者群和作者群不具备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当时的精英们未能以先进文化引导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9.
当今文学生产流通领域日益喧嚣的商品化倾向,是一种美的缺位和把美低俗化为低级快感的形式主义。为此从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于文学生产消费的二重性理论和对形式主义的进一步解剖对当今文化产业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反思,揭示其媚俗形式下的奴性本质。  相似文献   

10.
文化商品化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是民族旅游地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以贵州小黄村侗族大歌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探讨侗歌的商品化对侗歌传承的影响,发现小黄侗族大歌的商品化过程包含了文化资源的品牌化和商品化两个阶段.商品化过程中含有异地文化商品化和本地文化商品化两种形式,二者都推进了侗族大歌的传承:本地文化商品化主要体现为表演队、侗歌表演的出现,他们从多方面推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以侗歌产品在异地的展演以及打(文艺)工等方式为主的侗歌文化的异地商品化则提升了小黄侗族大歌的知名度,增加了外界对小黄侗歌的关注,增强了村民自豪感,促进了侗歌的社区传承意愿.  相似文献   

11.
"文学产业化"在今天与其说是一种提法,不如说是一种现实.我们把文学界定为审美的和意识形态的二维的观点遮蔽了我们对文学的全面认识.文学产业化的出现是我们从生产实践的角度考察文学艺术,把文学艺术创作看作一种生产形态,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是文学在社会"场域"中的生存选择,是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的有效融合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学产业化是文学在当今市场经济下的一种生存选择,是文学的一种新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从一诞生起,就有一种不同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人类知识的空前膨胀,科技高视阔步导致了“合法性危机”(利奥塔德),这一状况反过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导致一种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的极端倾向。生命的意义和本文的深度同时消失,消费意识的渗透使自然与人类意识这两个领域日益商品化。商品禀有一种“新型”的审美特征,而文化则贴上了商品的标签,复制、消费和平面感成为后现代文化的代码。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和文学范畴使用“市民”这个概念的时候,更多的场合是指一种生存状态,一种文化形态。研究“市民”,尤其是中国“市民”,应该从历史的演变去作一种动态的辨析。从整体上来说,近现代意义上的市民文化是近现代大工业、近现代城市化的产物,是人类步入近现代以来。在科学和民主的广阔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是顺应时代发展方向的。但市民文化也是一面双刃剑,既有正面,亦有负面,既有积极面,亦有消极面。市民文学是市民文化价值观的文学文本载体,市民文学必须是反映市民的生活、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文学,必须是以广大市民为接受主体的文学。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比较文学离不开比较文化。随着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比较文学学科独特的跨文化研究性质也促使其向比较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因素的过滤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文化因素对异国文化的过滤是一种常的现象,而对外来文学的过渡在文学翻译中显得尤为突出。本文立足于传统文化因素的过滤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强调在文学翻译中应特别重视理解和把握语言深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消费文化下的文学研究是当前文艺学的热点之一。消费文化是在消费成为一种主流时,社会主流群体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集体意识的能动反映,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在此情景下的文学研究所面临的是后现代语境和文学上启蒙范式的失落。消费文化对文学研究的激荡与提升可使其更加关注视觉文化与文学接受者的地位,并且更加关注自身的理论建设。当然,文学研究还需对自身进行及时重建与调整,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林哲敏 《文教资料》2009,(22):10-11
上世纪90年代,文学商品属性被确认,由此文学商品化思潮兴起.文学商业化与商业大潮相呼应,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避免负面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的文化商品化与文化真实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旅游业中的化商品化对东道地区的民族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化真实性的涵义也在化商品化背景下悄然发生着变化,对于化商品化对民族化真实性的是非功过,本将从人类学、民族学等多个角度对旅游业中的化商品化与化真实性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张恨水小说创作是张恨水对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文学表达,是对民族文化现代化的一种文学实践,它展示了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种自我认同。因此,无论是作为现代中国民族文化叙事,还是作为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学实践,张恨水小说创作与民族文化认同有着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哲学角度说,命名其实是一种文化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整个文化构建的关键引领部分。落实到文学活动中,一种新的"命名"过程,其实往往也就是那一种新的文学得以生成的过程。"崇左文学"这样的一个称谓,其实是文学之外获得的——崇左建市的直接结果。一开始,这样的"一种文学",其文学价值含量自然微乎其微;但,既然有了"命名",就已摆明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希望、期待。紧随着"命名"策略,"崇左文学"已经展开了初步的构建。新兴的崇左市文化建设的需要,本地作家、批评家的努力,"崇左文学"必将获得"名副其实"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