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课程语文教学应注意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让学生充分融入学习与生活中.语文教学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的培养.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本生活的理解感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也是语文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将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突破生活和语文教学之间的隔阂,让语文融入大众,接近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悟和运用语文,在语文中理解和感受生活。要让语文教学和学生心灵之间相互联系,改变原本传统的、古板的教育方式,这样学生们就会感受到生活中是存在语文的,增加对语文的喜爱,促进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0,(91):32-33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语文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提高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其中的写作能力。而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要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就需要语文写作教学与生活接轨,丰富学生们的生活体验。著名的教育学家于漪就曾说过:"语文和生活紧密相关,离开了生动鲜活的生活,语文的生命力何在?教语文忽视生活活水,忽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那无疑是沙上建塔,终难成效。"因此,提高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写作教学与生活接轨。  相似文献   

4.
耿静静 《现代语文》2013,(4):136-137
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要推进语文教学向日常生活的回归,将语文的外延等同于日常生活。这里的"生活世界"指向生活的"意义"层而非生活的"事实"层,指向学生的内心生活而非学生的外在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内心生活化,只有深入学生生活与其心灵的碰撞,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本文仅从作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丰富的源泉是生活,语文是一门对生活、对世界表达强烈情感的学科,语文写作更是将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在纸上作为一种收藏。基于此,写作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多年来教师一直注重语文写作教学,但是效果却是时好时坏,那么要想让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提升,就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生活,才能够对生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从而进行语文写作能力的塑造和提升。  相似文献   

6.
王凤平 《考试周刊》2012,(68):37-37
语文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升华。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理解得深刻,就要注重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活情境中理解语文、运用语文,把生活经验理论化,把语文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的学习源自于生活,生活与语文两者密不可分。将生活化教学方法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让语文教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语文素养的养成,能够提高学生生活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涵义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指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我们只有以课堂教学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教学贴近生活。因此,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生活进行细心观察、独创思考,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从生活中寻找语文资源。  相似文献   

10.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从而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教学连接生活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扩充知识的"内存",使他们享受到创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和生活具有紧密联系,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对高年级的学生使用这一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小学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分析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体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和训练语  相似文献   

13.
生活处处皆语文。所以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要“生活化”,学生生活要“语文化”。现实生活是语文教学的灵犀活水,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在生活中学语文,不断提高听、说、读、写和交际能力,把语文教学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中去,使生活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灵犀活水。  相似文献   

14.
站在学生的角度教语文,实际上就是对学习生命体主体地位的重新确认,就是对语文与生活的本源关系的重新确认。语文原本就是从生活中形成、提炼和分离出来的,其源头在生活那里,离开了生活就不是语文。站在学生的角度教语文,就是要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起点。以生活的情景为教学情景,以生活的过程为教学过程,以生活的角色去理解和安排教...  相似文献   

15.
知识源于生活,小学语文教学是理解学生生活的重要的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极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进行生活化的教学,除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还能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这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并探讨了一些生活化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曹秋红 《新疆教育》2012,(5):143-144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观察生活,多访问”、“再现生活,巧演示”、“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运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更融入生活,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就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8.
石登光 《成才之路》2011,(25):34-3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需要生活化。能用生活理念构建语文教学的新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那么,怎样才能用生活理念构建语文教学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语文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以致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学、逃学。联系生活,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揭示语文教学规律,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沟通,构建生活语文教学模式,才能使语文成为学生乐学的学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耿忠良 《文教资料》2009,(32):72-74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我们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乐于汲取广泛的语文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