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作为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华文化典籍的对外翻译和出版,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但仍存在着未实质走进去、品牌缺失、影响力较小、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本文针对中华文化典籍的对外翻译和出版的特色和内涵,提出了加强规划布局、加强品牌开发、加强本土化生产、破解翻译瓶颈等措施,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典籍走出去的实效,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力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海外传播,是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各国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新媒体时代为典籍对外传播创造了全新的机遇,本文通过跨文化传播视角分析新媒体时代典籍传播的现状,探究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对外传播策略,以寻求最佳传播方案、达到最佳对外传播效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王泽晨 《视听》2022,(3):61-63
文化是一个国家休戚与共的重要纽带,而我国典籍记载的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所在.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典籍符号和人物符号的呈现,营造出中华文化的庄严仪式感;利用矩阵式仪式空间的设置,造就仪式活动的氛围感、真实感和认同感;运用沉浸式的仪式互动,加强观众对于仪式活动的情感体验.在仪式化传播的整个过程中,该节目建构了受众...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典籍极为宏富,灿似珍珠,当中流散海外的数量相当庞大。据我国学者初步统计,中国图书典籍被英、法、美、日、俄等20余个国家的100余所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所收藏,海外收藏的中华典籍近百万册。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高度重视,使流散海外的典籍陆续回归祖国。据"十三五"中的古籍出版规划,如何让海外珍稀典籍回归,予以再生性保护,从而延续中华文明之根,是当前传统文化版权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2):119-127
《中国典籍与文化》杂志主要面向广大知识群体,阐述文化理念,发布学术新见,交流治学心得,沟通资料信息,同时积极引导传统文化的关心爱好者,深入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通过他们影响更广大的人群,进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认同和人文素养。基于此项理念,杂  相似文献   

6.
抢救、传播中华文明史料的责任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大学出版社,责无旁贷地肩负着文化积累的使命。她有责任抢救、传播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史料。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影响图书馆在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中功能定位的因素,并对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中图书馆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思考,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余锐 《传媒》2023,(20):41-43
电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围绕青年受众主体地位,创新传统文化大众表达,展现中华典籍思想传承,凸显传统文化时代价值,满足青年群体多元需求。《典籍里的中国》依托丰富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多媒体互补、联动,实现多渠道立体传播,进而提升传播效能,强化青年群体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9.
曹立新 《视听》2024,(3):101-104
在全球化不断加深,外来文化不断侵袭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断层渐显,我国急需创作出优秀的文化类节目来改善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重塑文化记忆。《典籍里的中国》作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优秀代表,通过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构建出一个从传统到现代、从典籍中国到现代中国的广泛的情动场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忆有着重要作用。《典籍里的中国》中个体记忆的呈现、仪式化表达以及场景内涵,为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生肖文化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历代典籍均有记载。文章追溯了十二生肖的演变过程,考证了载有传统生肖文化的典籍出处,研究了传统生肖文化中蕴藏的民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出版,源远流长;中国图书,博大精深;中国典籍,为世所罕见,亦是举世公认。中国出版不仅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而且在世界文化的发展史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深层剖析雅俗共赏──《元典文化》丛书的启示刘小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典籍,辉煌灿烂。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有为数不多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奠基意义的“文化元典”。“文化元典”是著名文化学者冯天瑜先生创制的概念。“元典”有始典、首典、基本典之意蕴,...  相似文献   

13.
从文体学角度考量,中华文化源头性典籍《尚书》是中国古代公文的滥觞。在传统的“文本于经”思想的影响下,作为“群经之首”的《尚书》对后世的中国古代公文的文体及行文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古代苏州藏书家以抄书保存流传典籍功绩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从苏州藏书家刻苦自抄、精校精抄等方面评述了藏书家保存流传中华文化典籍的功绩。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探讨了网络文化的定义、特征、功能,以及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语言表达方式,知识存储方式,汉字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为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华文化只有抓住机遇,挺进世界网络文化阵地,利用网络这一新型传媒,使中华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刘焱  贾雨凝  陈婧薇 《传媒》2023,(1):44-45
在《故事里的中国》和《典籍里的中国》为代表的“中国”系列文化节目中,主创团队从传统文化中挖掘优质内容资源,通过传递家国情怀和建构文化仪式感在内容方面进行了升华,还以多模态话语的戏剧呈现方式进行了叙事创新,强化了受众群体的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于风 《新闻世界》2020,(5):41-44
乡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传播关系着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中华文化传播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当下,新媒介时代的到来,为乡村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新媒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发展,但同时也为乡村文化传播带来了一定的隐忧。本文从乡村文化传播过程中凸现的问题着手,试图探寻促进乡村文化传播的多元路径,从而有利于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试论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玉珍 《图书馆》2002,(1):57-59,65
网络文化具有平等参与、多元竞争、开放和个性化等特征,对传统文化的传统方式、语言表达方式、知识存储方式、汉字文化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为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古文明国家文化尤其是东方文化面临着西方文化霸权的严重威胁,中华文化只有抓住机遇,挺进世界网络文化阵地,利用网络这一新型传媒,使中华文化得以整合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詹雯丽  江文豪 《新闻世界》2023,(10):118-120
《典籍里的中国》抖音号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采用“文化+话剧”的方式,讲述典籍中的故事,旨在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分别从文化、语境、意义、媒介、形式五个层面分析《典籍里的中国》抖音号的传播内容与效果,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从文献传播角度看中华文化的连续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过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本文拟从文献传播角度探讨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阐述文献传播在保持文化延续中的重要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