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先后发生三次歪曲史实、美化侵略战争的教科书事件,公开篡改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受到日本国内和亚洲各国的强烈谴责。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3日,由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严重歪曲历史的中学历史教科书通过了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激起了亚洲国家的强烈谴责和抗议。它不仅否认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的性质,还肆意鼓吹臭名昭著的“侵略有功论”;它不仅对日本军国主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没有任何反省,反而歪曲历史事实,竭力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罪行开脱。这部教科书将严重毒化日本的历史教育,给日本走向未来埋下重大隐患。“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是1997年由日本一些右翼学者成立的,会员超过1万人。该会成立的目的就是要为日本编纂一本“新教…  相似文献   

3.
阅读下列有关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的内容 ,然后运用相关学科知识 ,回答以下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 ,日本一些右翼势力借历史教科书重新审定之际 ,在提交鉴定的历史教科书中大肆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 ,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这次在由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主导编写的 2 0 0 2年度初中历史教科书中 ,涉及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内容里出现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 ,有些观点极端错误。为此 ,在二战中饱受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的中国、朝鲜、韩国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就日本教科书问题提出了强烈抗议 ,纷纷要求日本政府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之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的推出 ,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日本右翼势力不仅推动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发动了极其残暴的侵略战争 ,战后 ,仍坚持“皇国史观” ,否认战争罪行 ,成为日本修改中学历史教科书 ,歪曲史实的根源。 2 0 0 1年 4月“教科书”案使日本右翼思潮达到高峰 ,这必将对日本下一代产生长久的恶劣影响 ,也为人们敲响了日本军国主义复辟的警钟。  相似文献   

5.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日本又在修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妄图篡改侵略战争历史,抹杀战争罪行,用军国主义思想毒害日本青少年,培养他们的“爱国心”。   几十年来,日本右冀势力一直在青少年身上做文章。 1977年文部省修改了中小学校的学习指导要领,规定必须唱“君之代”。 1979年日本国会通过年号法,给昭和天皇的神格化和元首化涂上了一层迷彩。 1980年日本法务大臣在内阁会议上叫嚷:“现在的教科书在培养爱国心方面大有问题”。 1980年 1月自民党决定“向左翼倾向的教育问罪”, 4月自民党抛出教科书编写改革方案,纠正左翼倾向, …  相似文献   

6.
世界教坛中出现的历史教科书公然违背历史的现象,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美国一些宗教团体为了维护其宗教利益,日本右翼势力为了掩盖日本在侵略战争中的罪行,任意修改、篡改历史教科书,严重误导了青少年,破坏了民族和国家的形象。因此,我们要坚决抵制有意识地篡改历史的反科学做法,还历史以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7.
日本右翼团体编纂的《新历史教科书》,已于2005年4月5日再次被日本文部科学省核准通过。该教科书有五个反动立场: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侵略罪行:把日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美化为“解”;宣扬皇国史观:打所谓的“近代化”牌,歪曲侵略战争的实质;扩大日本的“战争损失”。这本地地道道的军国主义教科书中,几乎提及了日本所走过的军国主义教育道路中的所有重要问题,并极尽翻案之能事。本刊为了还历史的真相,帮助历史教师进一步揭露和批判日本右翼分手的反动本质,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西60周年之际,特发表赵亚夫教授的系列文章。这些文章有针对性地为我们展示了日本战时军国主义教育的反动内容和罪恶本质,想必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更深刘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勿忘历史 兴我中华冯建中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其战争胜利50周年。半个世纪前,日本和德国、意大利共同策动了一场世界大战。日本在侵略战争中,给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特别是中国人民,遭受了日本军国主义最野蛮、最残暴、最灭绝人性的...  相似文献   

9.
9月11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材研究会、中国地方史志研究会学术交流委员会联合举行“中日教育学者关于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问题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京、津地区部分大学和教育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大田尧,宋庆龄日本基金会副理事长仁木富美子,早稻田大学教授铃木慎一等从日本专程前来赴会。与会专家认为,如何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当年发动对中国和亚洲各国的侵略战争是一个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一个涉及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和长久安危的问题。战争结束已经56…  相似文献   

10.
2001年4月3日,日本部科学省宣布审查通过了2002年开始使用的8种中学历史教科书.其中包括日本右翼学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主导编写的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教科书。这一结果,再次激起了日本国内舆论及亚洲国家的强烈谴责。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Historical thinking’ has a central role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istory education. At a minimum, history educators must work with a model of historical thinking if they are to formulate potential progression in students’ advance through a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test that progression empirically, and shape instructional experiences in order to maximize that progression. Where do they look, and where should they look, in order to construct such models?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three major strands have developed, one based in the empirically minded and instruction-oriented British Schools Council History Project, a second through the more philosophically oriented German field of history didactics and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nd a third in the US. All three had roots in the historiography and philosophy of their own national traditions. Canadian history educators have been working with a pragmatic hybrid defined around six ‘historical thinking concepts.’ While this model has both been highly influential in the reform of Canadian history curricula and prompted adaptations elsewhere, there has been only minimal theoretical discussion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concepts to each other or to the three traditions which helped to shape them. This article is a contribution towards filling that gap.  相似文献   

12.
"重建"——历史文学创作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历史题材创作铺天盖地而来,存在的问题很多.历史文学创作的第一层面即为重建历史真实.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历史文学"的界限究竟何在?鲁迅的"博考文献,言必有据"大体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这就又涉及到言之所据的"真实的历史人事"存在于何处的问题.实际上,历史本真虽然存在过,但难于把握.历史文本所记述的只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大致框架和概貌以及空间方位、时间的断限等,书写者会因观点的不同而对人物与事件作出不同的判断,有偏见也在所难免.历史文学要恢复历史真相是不可能的,只能走重建之路."重建"的意思是根据历史的基本走势、大体框架、人物与事件的大体定位,甚至推倒有偏见的历史成案,将历史资料的砖瓦,进行重新的组合和构建,根据历史精神和艺术趣味,整理出似史的艺术世界,并在高一个层次上回到历史文本,让历史文本重新焕发出艺术的光辉.艺术地重建历史世界应注意三个维度:认识的维度,价值的维度,审美的维度.  相似文献   

13.
“重建”——历史文学创作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历史题材创作铺天盖地而来,存在的问题很多。历史文学创作的第一层面即为重建历史真实。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历史文学”的界限究竟何在?鲁迅的“博考文献,言必有据”大体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这就又涉及到言之所据的“真实的历史人事”存在于何处的问题。实际上,历史本真虽然存在过,但难于把握。历史文本所记述的只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大致框架和概貌以及空间方位、时间的断限等,书写者会因观点的不同而对人物与事件作出不同的判断,有偏见也在所难免。历史文学要恢复历史真相是不可能的,只能走重建之路。“重建”的意思是根据历史的基本走势、大体框架、人物与事件的大体定位,甚至推倒有偏见的历史成案,将历史资料的砖瓦,进行重新的组合和构建,根据历史精神和艺术趣味,整理出似史的艺术世界,并在高一个层次上回到历史文本,让历史文本重新焕发出艺术的光辉。艺术地重建历史世界应注意三个维度:认识的维度,价值的维度,审美的维度。  相似文献   

14.
对史学批评性质与作用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史学批评的认识对象、认识目的、认识过程所体现出来的性质特征 ,说明史学批评对史学的分析和评论 ,其重点在于考察史学家的史学思维过程。史学批评具有主体性与当代性的特点。史学批评的作用一方面体现为史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 ,促进史学理论在实践运用中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另一方面则起到沟通史学与社会之间的中介与桥梁的作用。史学批评由此而推动史学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实证"到"年鉴"--论西方史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初诞生的法国年鉴学派是现代西方史学的重要代表,其创始人费弗尔、布洛赫以及年鉴学派第二代、第三代的史学家,在批判十八世纪实证主义史学的同时,全面重构了史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完成了西方史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本文从史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方面论述西方现代史学这一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历史观是唯心史观,具有历史退化、历史循环、“神创论”、“命定论”、偶然性决定历史命运和英雄决定历史等特点。然而,柏拉图的历史观的某些合理因素不容忽视。他突出了人在历史中的地位,实现历史由“神”向“人”的过渡;它也为历史哲学的形成提供了知识积累和方法上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中关于历史学性质、历史学家工作与过往历史实在之间关系的看法,可以区分为重构论、建构论与解构论三种观点。在重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在建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以特定历史学家的特定视角呈现史家对历史某个面相的理解;解构论则认定,人们无从突破史料的限制或者说是文本性的限制而触及到过去本身。由此出发,它们在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关系上也持有不同的论点。重构论认为,历史事实自身就会呈现出意义,从而支配着历史解释。在建构论看来,史家对于历史事实的建构当中就包含了解释的因素,事实与解释并非截然分离。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在这一问题上所持立场也即解构论的主要特征,是历史的文本化、解释对于事实的支配地位以及历史解释的多元论立场。  相似文献   

18.
论历史事实     
历史事实既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也不是历史认识主体纯粹的主观重构,它是融主客观于一体,历史认识主体与历史资料在科学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统一。  相似文献   

19.
孟子与史学     
孟子与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他对古史进行过整理以及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他重视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基于一定的诠释立场对历史进行诠释,以史论政,史论一体,构成其学说的一大特色。孟子的历史理念和史学思想在当时处于先进水平,在我国史学的创立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历史认识主体认识客观的历史进程,要凭借一定的中介质,目前,这一中介质被定义为中炙,这样的定义既没有区分历史认识中介质和一般认识中介质的不同,又没有对史料作为中介质时的性质进行仔细的分析,不免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发生歧义和混乱,本文试图通过对历史认识过程的根本特点进行分析,澄清和规范这一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