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印度扫盲教育的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扫盲教育的发展动向黄日强印度的扫盲教育从产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发展经验,也有沉重的失败教训。在世界各国扫盲运动的影响下,印度的扫盲教育呈现出下列发展动向:一、政府日益重视扫盲,扫盲条件不断改善扫盲条件的优劣极大...  相似文献   

2.
<正> 在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发生变革的今天,研究和掌握扫盲教育的规律及方法,对加快扫盲步伐,完成扫盲的历史任务是十分必要的。新时期扫盲教育的原则1.扫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扫盲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我国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都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当班人的任务,这是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苏维埃革命运动时期,中央苏区成为真正的"自由光明的新天地"。中共充分改造和优化传统教育载体,引进并创新符合红色革命文化内容的教育模式,有效运用图文类、语言类、活动类、管理类等教育载体,进行以扫盲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教育,极大地实现了文化扫盲、文化娱乐、文化化人的功效。中共在苏区社会教育实践中艰辛探索,积累的教育载体运用类型多样化、选择大众化、创新动态化这一历史经验,对于当前推进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和成人教育有很强的历史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袁学军 《成人教育》1993,(11):F003-F003
<正> 无论在任何时期,教材的内容总是集中地体现出教育的宗旨、目标和教学要求,扫盲教材的改革也应体现扫盲教育的发展趋势。目前,扫盲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将脱盲与脱贫相结合,扫盲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在这个大前提导向之下,扫盲教材呈十大发展趋势。一、规范化、标准化建国以来,我国虽有多次大规模的扫盲活动,却始终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扫盲教育教学大纲,因而各地在编写扫盲教材时无所依据,教材的文化内容深浅不一,思想教育和实用知识教育更没有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5.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的(PauloFreire)农村成人扫盲理论认为成人扫盲有重要的政治民主意义,它是一个唤醒成人的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过程,而传统的以“营养主义”观点为基础的扫盲教育则将人视为被动的客体而对其进行知识的灌输,因此难以取得预期成效。真正成功的扫盲教育应将成人视为平等的个体,教育者应与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在内容选择上要使用“原生词”的教学方法,即选择紧密联系农村成人生活实际的内容,使用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这一理论对我国农村发展成人扫盲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美国成人移民扫盲教育可以追溯至南北战争时期,直至现在,成人移民的扫盲教育尤其是英语教学仍是美国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从移民扫盲教育的对象、扫盲教育相关机构、扫盲目标等几个方面梳理成人移民教育的发展脉络,可以对美国的扫盲教育有一个比较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我国扫盲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代的扫盲教育,经历了三次高潮,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对当今我国扫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即要不断根据国情的变化调整扫盲策略,把科技致富作为扫除文盲的中心环节,并把扫除儿童、少年文盲作为扫盲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扫盲教育干部是扫盲工作的重要引擎,2008年4月本世纪第一次全国扫盲教育干部培训是教育部重启本世纪扫盲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志。扫盲干部队伍的素质决定着扫盲工作的成败,扫盲干部队伍的现状及其对培训的需求则直接影响着培训的设计与成效。通过问卷调查表明,扫盲干部的培训需求具有大量的共性,同时又受性别、民族、宗教信仰、年龄、扫盲工作年限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田野调查和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在扫盲教育中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新创文字扫盲教育的优点是"好学",但因为其实用价值不大,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难用"的一面.本文分析了影响新创文字扫盲教育的主要因素;认为新刨文字扫盲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自愿自择的原则;应该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新创文字扫盲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文盲现象是整个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学者们对扫盲问题提出了各种对策。然而以往的扫盲教育其重心放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上,本文以家庭扫盲教育为核心,论述了家庭扫盲教育的内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其理念等,为扫盲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合作教育的哲学基础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教育的劳动教育思想基础和工读教育实践形式最早发生在欧洲,但合作教育的诞生却在美国,这与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美国民族文化精髓的实用主义哲学是合作教育在美国诞生的重要基础。文章讨论了合作教育的哲学基础与合作教育在美国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指出其对我国合作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对教育传播发展阶段划分的质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文华 《现代教育技术》2001,11(3):16-19,33
目前 ,国内对教育传播发展的阶段 ,一般都是依据媒体发展的进程为标准来划分的 ,而忽视了影响教育传播的其它因素。教育传播作为教育的一个子系统 ,总是与社会发展和教育本身的发展密不可分。划分教育传播发展的阶段不能不考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水平等因素对教育传播的影响 ,同时要考虑教育传播内部的各要素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特征。据此 ,我们将教育传播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渔猎社会教育传播、农牧社会教育传播、工业社会教育传播和信息社会教育传播。  相似文献   

13.
元宇宙是一种整合多种新技术的互联网未来新形态,其与教育领域相结合具有巨大的潜力。文章首先指出元宇宙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而教育元宇宙具有交互性、沉浸性、多元性三个核心特征,并介绍了教育元宇宙的六大底层支撑技术及应用场景。然后,文章从学科教育、非正式学习、职业培训等领域的案例入手,介绍了以VR/AR学习环境为代表的教育元宇宙当前的发展状况。最后,文章分析了教育元宇宙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针对教育元宇宙初期的发展从机制、技术、教学三个方面提出建议。教育元宇宙为研究教育系统的复杂性和教育的发生发展规律打开了另一扇大门,而研究其应用、挑战与展望为教育元宇宙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相似文献   

14.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杰出的教育理论家,是近现代教育、教育理论的最伟大的奠基者之一。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专著《大教学论》中,该书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其教育目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他依据自然适应性原则,详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首次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原则体系,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他的教育体系为现代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始基,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思信 《教育学报》2012,8(1):113-121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从教育思想、教育学派、教育制度、教育编纂四个方面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思想方面,该运动提出了“教育为国家主权”、“教育与宗教分离”、“国家主义教育”三大观念.教育学派方面,该运动时期所形成的国家主义教育学派,丰富壮大了中国现代教育流派的队伍.教育制度方面,该运动促使政府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教会学校的体制.教育编纂方面,该运动时期提出和形成的“教育侵略”论、“文化侵略”论,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学科研究话语范式.  相似文献   

16.
教育政策问题确认是教育政策动态运行过程的逻辑起点,而明晰教育政策问题的内涵和特征则是教育政策问题确认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教育客观情境,为了协调现存的教育利益、价值冲突及满足未来教育价值的公益性诉求.由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予以确认和试图解决的公共教育问题及公益性教育价值诉求。本文结合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问题,分析了教育政策问题的内涵和特征,以期为提高教育政策制定过程的科学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法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立法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建生  廖明岚 《高教论坛》2006,(1):174-176,F0003
法国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科技进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教育立法,建立质量评估制度、教育督导制度、坚持技术创新等加强对高等教育质量控制。借鉴法国的经验,我国高等教育应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依法治教,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苏联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学习苏联教育经验曾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方针,对我国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苏联教育经验在中国的传播主要表现为:翻译苏联教育的理论著作和教材,邀请苏联专家担任教育部顾问、学校的顾问和教师,按照苏联的教育模式建立新型学校,派遣留学生到苏联学习,等等。苏联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强调教育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重视教育、教学、教养在共产主义教育中的作用,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等等。苏联教育的基本观念、教育制度、教学模式以至教学方法被全盘接受,完成了本土化,而且有所发展,并未因为来自左的方面的批判而有所改变。中国现在的教育传统,除了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内核外.还融入了苏联教育的传统。  相似文献   

19.
在中日两国教育现代化的起步之前,这两个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已经有了较大的差距.从教育的视角来看,魏源所著的近代地理巨作<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经历了迥异的传播过程,而这一现象揭示出彼时两国在精英教育和社会认识上的明显差异.正是中日两国在教育发展状况上早已存在的落差,决定了之后其教育现代化的不同起点与进程.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教育领域的"三个世界"及其智能虚拟映射进行了认识切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新的智能虚拟世界:代表数字化教育事实和存在的世界一’、代表人工智能教育认识的世界二’、代表人工智能教育思想和知识库的世界三’。文章指出,这三个新的智能虚拟世界是教育领域的"三个世界"在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智能虚拟映射,扩展了传统教育研究的本体论假设,进而导致认识论的全方位变革。此外,文章还从认识主体、研究对象、研究范式、推理思维、知识表征等五个方面的变化,阐明了教育研究的认识论变革所引发的方法论转变。文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智能时代教育的过程与本质,并为教育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