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敦煌俗文学里有一类是以散叙为主的通俗小说,实质上就是话本,但多数是说话人所抄的提纲式的底本.唐代早有“说话”这一项文娱活动.当时讲李娃故事的就称作《一枝花话》,见于元稹诗的附注.敦煌写卷中有一篇《庐山远公话》,明确地题作“话”,无疑是现存话本的早期形态.讲的是梁朝高僧慧远的故事,不过和《高僧传》里所记慧远事迹大不相同了.《远公话》铺叙了远公的许多神奇事迹,最奇特的是远公在庐山修行,遇到以白庄为首的一伙强盗,把远公掳去为奴.随后白庄又以五百贯钱的身价把远公卖给东都崔相公为奴.远公在崔相公家勤苦劳动,还给他们家里人讲《涅槃经》,感动了崔夫人及众家人.这时远公的徒孙道安来东都说法,远公请求去和他比赛讲解经义,问倒了道安,才说出自己原来是远公,因为前世替崔相公的前身作保,欠了白庄的前身五百贯钱没还,所以现世要给白庄作奴还债.于是崔相公奏报皇帝,迎接远公入宫供养.最后又回到庐山,归依上界.这个故事虽然宣扬佛法,然而正统的僧人并不承认它是事实.元代僧人普度在《庐山莲宗宝鉴》中指出《庐山成道记》有七处不合事实的地方,正和《庐山远公话》相同,可见这个话本只是一种通俗小说,而且直到元代还在流传不衰.  相似文献   

2.
瀑布之最     
叶娟 《阅读》2013,(27):15-16
学完课文《黄果树瀑布》后,同学们一定想知道中国还有哪些瀑布吧?下面请小书虫给大家介绍介绍吧!1.最诗意的瀑布——庐山瀑布庐山瀑布历史悠久,历代诸多文人骚客在此赋诗题词,赞颂其壮观雄伟。最有名的自然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已成千古绝唱。庐山瀑布最著名的应数三叠泉,被称为庐山第一奇观,旧有"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三叠泉瀑布之水,自大月山流出,缓慢  相似文献   

3.
陕西户县重阳宫,是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修炼、归葬的地方,也是全真教三大祖庭之首。从金元时期开始,统治者常有为重阳宫刻石立碑的传统,重阳宫也因此积聚了大量碑石文物,形成蔚为壮观的祖庵碑林。在众多碑石文物中,尤以五通蒙汉双文合刻的圣旨碑最具特色,学术价值也最高。大元宸命碑就是五通蒙汉双文合刻的圣旨碑之一,通过此碑,我们可以对元朝时期的蒙汉翻译句式有进一步的认知,同时通过碑文也能折射出元朝时期的相关历史事件,应引起相关学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宋代江西派诗风向以瘦硬为世人所认可,陈师道作为该派三大代表人物之一自然具有这一风格,但是对这一风格的内涵,迄今尚未见比较系统而具体的分析。本文从陈师道文本出发,参考前人的多种意见,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文章认为:(1)选字俚俗,意象粗疏;(2)造句拗折,声律奇崛;(3)语意跳跃,章法曲折;(4)炼意炼句,格高律严;四方面共同组成了陈师道诗瘦硬风格的基本特征,并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诗歌最古老的传统表现手法之一。苏轼是北宋诗坛大家,苏诗是北宋诗歌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诗中比喻的运用,颇值得一谈。 一 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景);喻词(标  相似文献   

6.
论殷夫的诗     
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殷夫,生前曾自编1924年至1929年间诗作65首为一集,题名《孩儿塔》。1936年3月,鲁迅在《白莽作〈孩儿塔〉序》中说:“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既准确而又形象地揭示了  相似文献   

7.
胡伟杰 《阅读》2015,(11):24
我曾震撼于泰山的巍峨,也曾感叹于黄山的壮观,但更陶醉于那美丽的庐山三叠泉,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一道风景。我们来到庐山三叠泉景区,沿着山间石径前行,环眺四周,两面是蜿蜒起伏的山峦,山上的树郁郁葱葱,松树抽出了新芽,青翠欲滴,谷底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越往里走,雾越大,它从山谷里"水漫金山"似的涌上来。庐山上一座座山峰像小岛一样在雾的海洋里若隐若现,一会儿整个庐山便笼罩在浓雾之中了……远处渐渐地传来了一阵阵"哗哗"的水声,我心想:马上就要到三叠  相似文献   

8.
敦煌写本王梵志诗以通俗浅近为特色.过去论者较多地着眼于梵志诗的通俗化、语体化,而对其诗的使事用典却很少论及.梵志诗“不守经典,皆陈俗语”(《敦煌写本王梵志诗集原序》)凡已成为定论.然读梵志诗不难发现,所谓“不守经典”说并不可靠.使事用典在梵志诗中并不罕见.对此,我们当然不能视而不见,也无须囿于《原序》的成说再不作科学的探析.基于此,本文拟对王梵志诗的用典特色作初步探讨,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对梵志诗研究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德说,诗,是一切文章中最富有哲理味的。 泛系诗素律指出,典型的诗往往包括九个方面的要素,除哲理外,还有意境、形象、创新、含蓄、精炼、个性、妙句、音形美。 泛系美学对这九个方面均有一定研究,它是侧重泛系(广义的系统、关系或它们的种种复合)并融哲理、数理、技理、艺理于一体的跨学科美学研究。泛系美学认为,美是对真、善、禅的升华显生,也是低层次的美的升华显生,同时美又对象化为某种真、善、禅。真、善、禅有几十上百种相对性,美除有其相对性外,更有时空环境、联系反差、升华与对象化  相似文献   

10.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为适应科举考试需要而形成的集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教育机构。保定莲池书院是第四任直隶总督李卫所创办的官立书院,其教育目标定位于为科举考试服务,从而造就了众多封建官僚,培养出一大批文人学者。但随着科举制的废除,书院制度推陈出新,提倡自由讲学,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学术交流与争鸣,为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现代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资源。这些因素或成分不仅有教育历史价值,更有其超越时空限制在现代教育语境下的现实意义。而且在文化传播与人才培养、文化遗产保护、爱国主义教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亦可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洪成等的新著《名胜之巨擘,文化之渊泉》一书第五章所述"吴汝纶倡设莲池讲学院"一事并不存在。希望学界对莲池书院的研究从实际材料出发,并加以详实考证。  相似文献   

12.
以散文《荷塘月色》朱纯深译本为例,在图形/背景理论的视角下,指出散文汉英翻译中构建英语从属结构的必要性和具体方式———选择空间域中图形或时间域中图形,构建多层次从属结构,并探讨了翻译中句式结构转换背后的深层认知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评点者深谙奇书的才子文心,打造一种开放、积极参与的批评模式,拓宽了《金瓶梅》的阅读空间,《金瓶梅》评点成为其生命存在的形式。他们传承《金瓶梅》的文化精神,构筑了斑斓璀璨的古典小说理论话语阐释世界,并促进了我国小说观念的近代化和批评体系的完善。我们必须寻找一种合适的研究视角,参以比较小说学理论,寻找文本阐释和理论言说的民族文化生态,在中国小说美学史的脉络上凸显《金瓶梅》评点的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14.
"荷"是古今作家爱歌咏的对象,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对"荷"的歌咏可以从六个方面来分析歌咏"荷"之形态美;借"荷"写爱情;以"荷"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荷"喻女子;借"荷"抒羁旅之愁;借"荷"的品质言志.  相似文献   

15.
《荷花三娘子》的本事源头至少有两个,均出自《幽明录》。经过蒲松龄的加工,化神奇为更神奇。把以前荒诞的故事变得“情深而不诡,事信而不诞。”  相似文献   

16.
敦煌讲经文是敦煌遗书中一种重要的佛家讲唱文学样式,由于文献记载甚少,多数讲经文的创作时代都非常模糊。文章集中考证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十吉祥》等八篇讲经文的创作时代。  相似文献   

17.
自朱自清先生的美文《荷塘月色》问世以来,有关该文的主题、结构便议论纷纭。从散文文体特征入手,运用叙述学的视角解析叙述者“我”在该文中独特的存在方式与作用,并进而阐释《荷塘月色》特有的叙述结构,可寻出一条相对清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8.
构成《金瓶梅》间架重要元素的"墙"共有三堵,分别位于王婆家与武大郎家、西门庆与花子虚家、李瓶儿与潘金莲居所之间。这三堵墙不仅促使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金瓶梅》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青泥莲花记》强调个体存在的多元性和流动性,是为了说明“娼妓”身份的可改变性,最终否定个体作为“娼妓”的存在.《青泥莲花记》忧患欲望和激情力量的强大,故以禅玄消解欲望,对激情进行道德性转换.士人将娼妓从良、从死的激情行为纳入慕才、守信、节义的框架中加以解释,使激情成为品德.有些娼妓从良后以婢仆自处,竭力避免与丈夫可能有的亲昵,苦心经营合道德的生活,而没能将激情纳入妇道者,则成为挞辱的对象.现代间谍战利用性获取情报,古代性欲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情报,没能有效克制情欲被看作德行有亏,故一旦欲望进入忠孝节义叙事则品德就变成有争议的.男女在两性关系中都投入激情,但社会对男女激情投入程度和激情爆发强度的接受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