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跨国代孕问题中本国法院往往以外国裁判违反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为由,拒绝承认外国法院承认父母子女身份的判决。这种做法有滥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嫌疑,也不符合“最大保护儿童利益”的要求。因此,应当在跨国代孕问题中对公共秩序的适用予以限制;同时,应当对意愿父母的资质进行审查并严厉禁止商业代孕行为。  相似文献   

2.
法院调解制度作为法院结案方式的一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利弊和改革也是学者们广泛争论的问题之一.应从法院调解制度为何存在入手,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3.
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常规手段,调解在现代社会中有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我国人民调解和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应当协调好人民调解与法院调解,形成两者的良性互动,从而完善我国的大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女大学生经济情况调查问卷》,通过对徐州师范大学各院各年级的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女大学生经济自立情况及其在父母养育方式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拥有不同程度的经济自立意识的女大学生在父母养育方式上差异显著,而有不同程度的经济自立行为的女大学生在父母养育方式上的差异不显著。父母应该从小注意对子女自立能力的培养,并且根据父亲和母亲在子女心目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对子女作不同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婚后父母为子女出资买房归属、一方婚前按揭买房归属和夫妻购买父母房改房的归属作了详细的规定。对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起到了指导作用,为不同地方法院作相同判决奠定了基础,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司法的统一性。但是这些内容是按照一般财产法的原理进行设计的,其与婚姻法和此前的司法解释相矛盾。  相似文献   

6.
修订后的<婚姻法>确立了离异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权,但在现实中此主体范围明显过窄,考究其立法目的及我国的国情,应扩大探望权的主体范围,(外)祖父母、兄姐等其他亲属均应享有探望权.此外,探望权不仅是父母的权利,更是子女的权利.法律应明确子女在探望权法律关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切实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法院调解结案率在2000年前后出现了剧烈波动,从起初的逐年下滑转而不断向上攀升,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当事人的诉讼观念转变及法院案件压力增大等因素均成为导致法院调解结案率下滑的主要原因。而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对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反思也引起了司法政策的转变,又使得法院调解制度重新受到重视,法院调解制度成为民事司法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8.
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方或母方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婚姻法还明确规定,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是说,离婚后父母子女关系不变。但是父母离婚的现实,变更了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形式,子女只能随父母一方生活,这直接关系到子女的权益。所以子女的抚养权问题除了婚姻法作了具体规定外,其他不足之处还作了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婚姻法规定,以哺乳期为分界线,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9.
虽缺乏相关法律依据,调解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在法院却得到广泛的运用,调解结案率甚至一度成为法院的工作指标。调解何以如此大行其道,它到底该不该被当下的行政诉讼审判实践所接纳,如果可以,调解与审判该如何衔接。此外,调解如要作为一项制度存在,它本身的价值基础是什么,现实中大量的法院调解活动是否已背离了调解制度设计本身的初衷而发生了异化,此种情况下,该如何规制这种异化的调解活动。这些即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调解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着"东方经验"之美称。在司法实践中法院调解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日益加快,法院调解制度的诸多弊端日益凸显,如法官出于绩效考核的考虑,会将个人意志强加给当事人,出现"和稀泥"、"以压促调"、"以判压调"、"以拖促调"等异化现象。为此,必须进一步规范法院调解程序,对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进行一些新的尝试,让法院调解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更加符合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根据婚姻终止的原因不同,婚姻终止可以分为自然终止和因离婚而终止。植物人婚姻的终止只有因裁判离婚而终止这种情形才存在争议。植物人能否离婚?如果植物人能离婚,离婚又该满足哪些条件?对于这些问题,我国法律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准予离婚,所以,当一方成为植物人的时间满二年,另一方坚持离婚的,可以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这就具备了离婚的条件。因为植物人生存状态的特殊性,植物人离婚还要满足另一个条件——配偶履行了扶养义务。所以,当具备一定的条件,植物人的婚姻可以被终止。因为植物人处于无行为能力状态,所以,在离婚诉讼中,由植物人的监护人代理其行使离婚权。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有许多篇目涉及到当时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内容上,既有子女描述对父母的思念之情的,也有叙述在婚恋问题上与长辈矛盾的。总体而言,这些篇目并不局限于字面"孝",而是更为广泛的真实情感。另外,从在婚恋问题的矛盾上,我们也同时能够看到中国古代社会在《诗经》时代已经开始转型,子女的自主选择权已经开始被剥夺。  相似文献   

13.
学前教育中的社会性别意识是保障学前儿童合法权益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乡村幼儿家长具有社会性别平等的意识,但仍然有小部分家长的社会性别意识还停留在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定位。提高家长社会性别意识需要加强家园共育,幼儿园等机构应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4.
在欧盟有关立法影响下,法国于2001年通过立法将就业年龄歧视纳入法律规制范畴,其后,有关法律制度进一步获得完善。立法上对“歧视”进行了概念界定,以利于判断行为内容是否违法。为了保护中老年人身心健康以及确保用人单位的业务经营,立法上还规定了不视为歧视行为的“例外规则”。有权利即应有救济,对此,法国对就业年龄歧视提供了行政机关救济、劳动法院救济、刑事司法救济三种权利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诉讼时效不能由义务人因同一标的或同一合同的其它案由提起的诉讼中断。因一方提出请求而引起的时效中断的请求表达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权利人表达了不放弃权利的意思表示,均不影响时效中断的成立。对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的,可以重新享有胜诉权。  相似文献   

16.
婚姻自由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人权的具体体现,法律赋予每个公民有自由选择配偶的权利;当婚姻基础不存在时,人们也可以选择离婚。近年来我国离婚率节节攀升,这既映射出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防止探望权的滥用,婚姻法规定了探望权的中止与恢复。人民法院应正确判断探望权人的探望行为是否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作出裁定。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其行使探望权。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司法实践和理论学说的影响下,我国的裁判离婚理由立法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裁判离婚理由立法的发展演变史,体现了立法者对离婚自由、两性平等、人权至上等价值理念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时在立法过程中也无可例外的存在着离婚自由与秩序、离婚自由与子女利益、离婚自由与保护弱者和公平正义原则的价值冲突问题。在不同的价值目标之间该如何权衡,关键是要看如何在这些冲突的价值目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19.
诉讼时效制度是民法上确立的关于债权人的债权在何种时间内受到法律强制性保护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该项制度中的诉讼时效期间起算、中断等,由于法律规定的较为原则,因而在司法实践中有着种种不同的理解和观点,导致了法院和仲裁机构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如不加以规范和限制,将有失公平、公正。诉讼时效规定是国家法律的一种强制性规范,对债权人、债务人是一种约束,同样对法院和仲裁机构也是一种约束,应当一体遵守。  相似文献   

20.
小额诉讼程序是由基层法院的小额法庭或专门的小额法院适用的用来救济小额轻微权利的比简易程序更加简化的民事诉讼程序。小额程序既不是简易程序的附属程序,也不是简易程序的分支程序,而是与简易程序、普通程序并存的一种可适用非讼法理的民事审判程序。适用范围的单纯性及小额性,程序灵活简便,诉讼完全按照常识化方式进行,凸显当事人本人在诉讼中的角色扮演,注重调解,法官拥有更大的职权和自由裁量权,追求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程序价值取向,是小额程序不同于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的特色与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