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伦理关系是以社会交往为基础,在一定伦理规则调整下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伦理关系,是以计算机、网络和数字符号为中介,在超文本和多媒体链接中人与人的互动关系及其理法。信息革命使得“时间与空间边缘化”,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现代社会中新的互动模式。网络伦理关系的矛盾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迫切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与方法,结合网络特质,科学建构适应网络发展规律的网络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2.
虚拟社会伦理与现实社会伦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网络社会”概念辨析入手,提出“网络社会化程度”和“数字假相”等概念,分析虚拟社会伦理与现实社会伦理差异的原因,并指出混淆两者关系和不能正确转换两者关系可能带来的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良后果,网络伦理的建构实际上就是解决虚拟社会伦理与现实社会伦理如何调适,转换和兼容的问题,而关键在于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3.
网络伦理特征、问题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伦理是现实社会伦理在网络社会中的延伸。本文阐述了网络伦理的主要特征:伦理主体的自主性、伦理关系和规范的开放性、高度自律性;分析了当前网络伦理在伦理意识、行为和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网络主体的自律意识,加强网络伦理规范建设,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和加快网络伦理教育步伐四个方面对网络伦理建设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网络伦理问题,网络伦理问题主要有四种表现的形式。其产生有理论根源、技术根源、法律根源和主体根源,但网络主体是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本根源。传统文化中“内省”、“慎独”思想在调控和规范网络伦理问题中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息权利的几个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权利的伦理问题研究主要包括网络信息创立(生产)权的伦理问题、网络信息发布(传播)权的伦理问题、网络信息接收(收集)访问的伦理问题、网络信息占有权的伦理问题、网络信息处置权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网络伦理的宏观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提供了一个可交流信息和共享资源的虚拟社会,然而由网络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越来越多。文章把网络伦理问题从宏观上加以分类,认为从网络功能上可分为网络信息经济伦理、网络信息政治伦理和网络信息文化伦理,为解决网络伦理问题作出范围界定。  相似文献   

7.
试析体育传播中的几个伦理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传播在媒体传播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当前体育传播中存在着一些伦理问题:“低俗压倒高尚“、“精英伦理压倒大众伦理“、“工具价值压倒内在价值“、“市场利益压倒社会责任“、“自由压倒规制“等。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锦标主义的侵蚀、经济利益至上观的驱动、后现代社会大众文化的解构、对体育媒体功能的认识偏差等。  相似文献   

8.
网络道德伦理是社会道德伦理的延伸。针对层出不穷的青少年网络道德伦理问题,网络道德伦理教育急切需要从传统的“供给驱动”教育模式向现代的“需求驱动”教育转型,即以需求驱动网络德育,从而更加切实可行地进行和加强网络道德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传统伦理关系虽然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由血缘、地缘为主的伦理关系向以业缘为主的伦理关系转变;由“孝”与“忠”为主的伦理关系向权利与义务结合的伦理关系转变;由上下等级为主的伦理关系向以平等为主的伦理关系转变。然而在当代中国,伦理关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加以调整,促进中国社会伦理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韩伟 《河北教育》2002,(6):16-16
20世纪末,国际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形成了全新的社会活动空间,社会逐渐迈进一个新阶段———“网络社会”。网络化不仅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诱发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心理的全方位的变革,而且从根本上塑造了属于“网络社会”的伦理文化和价值观念,从时间和空间上根本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在网络化的社会进程中,形成了许多与时代共鸣的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与道德问题,信息污染、文化退步、黄毒猖獗、情感冷漠及道德相对主义、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正困扰着网络自身和网络文明的发展,需要人…  相似文献   

11.
传统教学伦理研究主要呈现四种范式,即教学规范论、教学美德论、教学语境论和教学情感论,四种范式各有其自身的价值和限度。教学关怀论以“爱”和“关怀”为伦理导向,以“关怀关系”的构建为伦理基础,以“交往实践”为伦理模式,呈现出关系性、隐含性、专业性、开放性等实践品性,实现了对传统教学伦理研究范式的整合与超越,重构了当代教学伦理研究的范式。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网络伦理问题表现在对人们的道德、民族文化、国家政治、全球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网络伦理问题的产生既与网络技术及其运行的不完善、网络规范的滞后性有关,也与网络行业主体的道德意识的淡漠作用有关。因此应主要从技术监控、法律制约、道德规范等方面构建网络伦理道德秩序,其中以道德规范为主。  相似文献   

13.
工程伦理教育既是提升工程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过程中,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先进,伦理关系复杂,目标和结果难以预测,对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伦理要求.结合智能制造工程的专业特点,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工程伦理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该专业的工程伦理教育模...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学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不仅需要斟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也要考虑参与评价活动的个体或组织之间行为伦理的合理性、公正性问题。大学作为伦理性实体不仅自身存在着伦理关系,还要以自身伦理的实践为学生和社会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高校教师作为教育者担负伦理道德代言人和伦理道德教育家的角色,高校教师作为“学术人”也要遵循一套学术伦理规范。大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所以大学教学内在地具有伦理属性。教学评价是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其具有特殊的伦理品格。在实践上,教学评价的目的应为师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在评价主体应包含教师本人,评价内容应该全面且侧重师德的发展性,评价过程应公开、公正、公平。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伦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图书馆伦理相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伦理的内涵和特点均有了很大变化。在读者歧视、隐私权、知识产权、馆员滥用信息权力和信息服务的社会责任方面往往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了有效地防止这些失范信息行为的发生,使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能够更健康、更稳定地发展,我们必须积极采取对策解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延伸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工智能、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困境。为消解“智能技术+”教育的伦理隐忧,促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对智能技术赋能教育的思考与研究,需借助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以伦理学视角对其中的人机关系进行审视,深入剖析智能技术当前以及未来在价值、责任、隐私、人性等方面可能带来的伦理困境。由于智能技术具有“类主体性”等独特特征,因此,需要以寻求自我价值、加强法律监管、建构理论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等为中心思想,提出可行的消解路径,并力求在未来的教育中坚守教育本质,秉持理性态度,遵守伦理规则,从而保证智能教育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发展对伦理道德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以新的科技伦理精神丰富一定时代伦理道德的内容,以新的科技手段推动伦理道德建设,对伦理道德的进步产生积极效应;也可能引发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导致伦理道德的败坏,产生负面效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受到伦理道德的规范。以正确的伦理道德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是要科学认识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辩证关系,同时赋予科学技术发展与时俱进的伦理道德视野。  相似文献   

18.
Recent advances in technologies for neuroscientific research enable us to investigate the neurobiological substrates of the human ethical sens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several findings in “the brain science of ethics” obtained through brain-observation and brain-manipulation approaches. Studies over the past decade have revealed that several brain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emotion processing and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minds of others play key roles in the human ethical sense. We also discuss current limitations in studying the brain mechanisms of ethics: Although the true significance of the human ethical sense l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s, most neuroimaging studies so far have not captured the rich context of the social interactions that exist in the real world. The latest experimental paradigms focusing on “neural resonance” across brains, as well as a newly developed neuroimaging instrument that allows a wide range of social interactions under natural situations, are promising to overcome this limitation. Applications of such approaches and instruments to study the human ethical sense will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nature of the human ethical sense.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正在走向信息时代。信息网络化决不可简单看作是一种单纯的技术革命,这场穿透力极强的技术革命必将引起经济、政治、教育、文化、伦理等领域的变革。目前,我国网络文化快速发展,反省网络世界的矛盾困境,探讨网络世界的伦理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In Australia in recent years, as in other countries, there has been media attention to, and public interest in, the ethical and proper behavior of people considered to be leaders in society. Some have been “caught out” for acting unethically—harming children, engaging in corruption, disregarding human rights and dignity. The time is right for educators, researchers and authors to demonstrate leadership in ethics by focusing on morals and ethics more strongly and overtly.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has not escaped scrutiny and criticism of their ethical practice. Members of the early childhood sector of the profession however, have demonstrated proactive leadership in ethics. In Australia, for example, a code of ethics and supporting materials were developed and leaders continue to develop supporting resourc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It has two primary purposes. Firstly, I raise questions about current notions of student teacher preparation for ethical practice in complex, changing contexts. Secondly, I propose some ideas aimed at better preparing student teachers for ethical judg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