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选取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衡量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研究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区域性差异。15年间,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但是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和时间阶段性特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地区差异性持续扩大,总体上呈现出“东部沿海-长江中游-西北边陲”三级阶梯递减的变化规律,具有“东部高西部低、中部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这一区域发展特征,提出了促进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缩小地区差异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1—2018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EA-BCC模型测算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效率,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了科技金融政策、金融发展程度、科研经费强度、政府科技支持力度、科研人数和科研人员学历等因素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效率的协同效应。研究表明:(1)高效的科技金融发展具有“多重并发”的特点,受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其中科技金融政策是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2)推动地区实现高效科技金融发展的路径有四条,分别为政策平衡型、全面协作型、科研投入型和环境人力型。  相似文献   

3.
运用2001~2013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进行测度,分别利用空间地理权重和空间经济权重下的空间杜宾计量模型(SDM),实证检验了我国科技金融能否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是否受其他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科技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地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上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各省市区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受其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考察不同区域和城市规模下城镇化发展对绿色发展效率影响的差异性,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优化提供理论参考。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19年我国2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城市和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并分别从区域和城市规模两个角度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2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差异显著,效率从高到低分别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与绿色发展效率呈现显著的正“U”型影响关系,拐点为74.96%,城市规模越大则城镇化水平越早达到拐点,从而实现对绿色发展效率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科技金融生态发展对绿色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政府、企业、中介和市场四个层面构建科技金融生态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2012—2021年中国29个省份的科技金融生态指标进行赋权测算,并构建非参数可加模型对中、东、西部地区科技金融生态水平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科技金融生态、绿色技术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科技金融生态模式的构建对绿色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影响结果存在地区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高技术制造业的延伸和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环节,高技术服务业对于扩大内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测度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发展水平,本文从基础条件、产业结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四个维度,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子,并利用基于加权马氏距离改进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在产业规模、基础条件与创新环境方面差异明显。据此将我国31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梯队,并分别从政府、各梯队区域内和区域间三个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建丽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4):131-139
在构建地区科技金融发展体系对我国30个省(区、市)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模型对地区宏观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对微观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科技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正向激励作用,且主要通过科技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发生作用;(2)科技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存在所有制差异和研发强度差异,非国有企业和高研发强度企业获得的科技金融支持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8.
科技金融效率测量因时间和空间差异存在精度失偏和效度不足的内在问题。伴随科技投入而来的金融活动能实现科技活动的现实效率和潜在效率共同提升,但不同区域范围分析存在显著异质性因素,这需要具体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测量。本文运用DEA模型对我国2005-2014年30省(市、区)科技金融效率进行测度,并结合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方法从经济带、行政区与省级层面等范围视角对科技金融效率区域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十年间我国科技金融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呈现出东-中-西梯形递减分布格局,区域内差异化严重且呈现出锯齿状波动变化态势。区域间差异程度总体趋于收敛状态;从科技金融效率区域差异分解结果来看,区域内差异对总差异贡献显著,区域间差异次之。这反映出现有行政区划格局及投资驱动下的科技金融活动效率区域内呈现出极化效果,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推动经济发展内生性能力正在显著孕育当中,区域间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9.
张倩  张玉喜 《科研管理》2020,41(7):79-88
结合财务柔性这一特殊视角,分析了区域金融发展和企业财务柔性对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直接及间接作用机理,并运用HLM模型,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592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结果支持研究假设:首先,企业层面财务柔性对研发投入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其次,区域层面金融发展、金融机构发展水平和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不但能够直接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提升,还作为调节变量,促进了财务柔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作用;同时,区域金融结构指数越大,即资本市场融资所占比例越高,金融发展对研发投入的直接和间接调节作用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银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打造智能化新型银行是未来银行业的发展方向.探讨金融科技的内涵,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逻辑出发,构建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探讨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全面性以及可比、可操作、可量化等;构建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含资源投入、服务能力、风控能力、基础能力、研发能力和应用能力等6个一级指标,以及金融科技资金投入占比等15个二级指标;对上述指标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1-2018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DEA-BCC模型测算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效率,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科技金融政策、金融发展程度、科研经费强度、政府科技支持力度、科研人数和科研人员学历等因素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效率的组合效应。研究表明:(1)高效的科技金融发展具有“多重并发”的特点,受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其中科技金融政策是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2)推动地区实现高效科技金融发展的路径有4条,分别为政策平衡型、全面协作型、科研投入型和环境人力型,其中科技金融政策是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重要因素。建议科技金融发展效率高的省份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积极弥补不足的方面,而发展效率较低的省份应根据地区发展优势因地施策,寻找符合自身科技金融高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借用并优化刘君构建的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05—2016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显示,全国各省域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断提高并保持良好发展趋势,但不同区域间高等教育科技发展存有较大差距。在科技创新结构方面,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虽有提高,但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始终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科技发展水平。为此,可通过建设科技城、实施高等教育圈发展战略等措施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科技金融视角,通过建立投入导向的BCC-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6-2015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进行动态和静态全面分析,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探析影响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且地区间差异明显;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均对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具有推动作用;政府支持力度、科技人员素质、金融中介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均对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陕西省省、市两级对比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总体数量、文本类型、颁布主体以及政策工具4个维度对陕西省科技金融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目前陕西省科技金融政策体系较为完整,在数量上呈现稳定增长,在文种类型及主题上日渐丰富,省市两级能呈现省级引领、市级学习并赶超的态势,但政策工具结构失衡,政策颁布主体缺乏协作性,因此建议协调政策工具结构,增加需求面政策工具的使用,加强横向与纵向部门的协调性,并积极提升政策从省级传递到市级层面的效率,同时提高政策的实践性及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科技与金融是我国发展自主创新道路的“双轮驱动”因素,厘清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机制至关重要。在梳理北京市银行业科技金融业务与科技创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TVP-VAR模型,从动态的角度研究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之间的联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非对称性特征,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长期滞后效应;同时,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存在短期显著正向响应,但是在长期中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故而,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北京市政府应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发展,通过提高金融效率助力科技成果资本化,进而驱动科技创新的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9-2017年农业科研机构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创新水平的中介角度分析农业科技资源错配与农业科技生产率之间的作用途径.研究发现,农业科技资源错配可以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生产率,也可通过技术创新间接影响农业科技生产率;分区域来看,东部、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中介效应不显著.因此,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政策措施需要从"直接"向"间接"转变,注重提升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省科技金融发展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20个省市为对标省市,对科技金融相关内容进行统计。从科技产出、投融资体系以及支撑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指标选取,筛选出18个子指标建立三级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对每个指标赋权重,构建出一个有权威数据支持、科学的指标体系构成的科技金融发展评价模型,并得出2015年各个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数。模型结果表明新三板挂牌比例,R&D投入强度,财政支持力度对于区域科技金融发展起突出作用,广东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数排名在20个省市中排名第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创新基础较薄弱,科技创新合作意愿和基础普遍不足,各国之间深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亟待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的内容与机制也亟待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本研究通过重点梳理分析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经验,总结得出其具有四方面共同特征:搭建多层次科技交流平台,深化科技人文交流;科学布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拓宽科技合作网络;建立健全海外孵化器,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创新合作体系;推进联合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援助水平。中国可从中汲取有益的做法,根据自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创新模式。建议重点从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合作网络、特色创新合作体系、科技援助水平等维度探索构建人才、技术、空间等多种要素协同创新和联动发展的合作生态,通过增强国际科技话语权、有效互补协作和开展科技援助等方式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6—2014年我国30个省市区科技金融投入与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和SFA模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和科技金融效率值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在样本期限内,我国科技金融效率上升6.56%,但是效率水平不高;科技金融效率在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总体上来说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但是江西、贵州等地的科技金融效率提升较快;我国各地区可以分为4类,大部分的投入规模与效率水平比较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