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知识理论,以生物制药行业228家企业自2005到2015年的专利数据和SCI论文发表数据为样本,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广度、深度以及科学能力对其成为行业关键研发者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广度和深度与其成为关键研发者之间为倒U型关系;而科学能力对这一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即科学能力削弱了技术知识基础广度、深度与企业成为关键研发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一审专利民事案件、专利行政案件数量与当期实用、外观专利授权量及滞后一期的发明授权量总和之比测度我国专利司法保护强度变化,与现有研究结论不同的是,入世后,我国专利司法保护强度逐年下降,2010年开始进入稳步增长阶段。中美出口价值指数的实证结果肯定了这一测算方法的合理性,专利保护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倒U型关系,这与美国经济学家Maskus(2000)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从产业层面数据看,专利保护强度与产业利润率之间同样存在倒U型关系,而且在2009年我国人均gdp到达临界点之前,相对非专利密集型产业而言,专利保护强度变化对专利密集型产业利润率提升更为显著,这也说明了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在协同研发的背景下,多技术知识主体参与、多技术知识资源融合成为共性技术研发和溢出的主流范式,揭示跨领域搜索、产业联盟和共性技术溢出之间的关系,是现实驱动的结果。本文针对当前研究对“共性技术溢出如何产生”这一问题关注不足的现状,从企业“搜索行为”出发,基于专利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构建了373家企业专利数据样本和190家企业产业联盟数据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跨领域搜索对共性技术溢出的影响存在双刃剑效应,而产业联盟特性在二者关系中起到放大作用。主要研究结论是:(1)跨领域搜索与共性技术溢出深度存在倒U型关系;(2)跨领域搜索与共性技术溢出广度存在倒U型关系;(3)产业联盟的数量在“跨领域搜索-共性技术溢出深度”“跨领域搜索-共性技术溢出广度”的关系中均存在正向调节作用;(4)产业联盟的异质性在“跨领域搜索-共性技术溢出深度”“跨领域搜索-共性技术溢出广度”的关系中均存在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向前延伸了共性技术溢出的前因研究,并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协作研发网络结构对产业技术生态位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协作研发网络结构对产业技术生态位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收集1989—2011年间我国汽车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汽车产业不同时期的协作研发网络、计算整体网络结构特征值,并利用专利IPC分类号数据测度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继而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协作研发网络密度、中心性与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呈倒U型关系,协作研发网络集聚系数与产业技术生态位重叠度呈U型关系。根据实证结果,为政府出台相关产业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提供参考,为我国汽车产业加快提升技术生态位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专利组合对知识密集型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持续提高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已成为企业实施专利管理的基本分析单元。目前专利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基于沪深主板上市的99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知识观理论分析专利组合的技术范围和多样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技术范围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专利组合多样性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技术整合能力在专利组合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权利范围在技术整合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专利长度、宽度和高度的福利效应及最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长琪  齐亚伟 《科学学研究》2011,29(12):1829-1834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两厂商累积创新竞赛模型,分析专利制度对厂商创新信息披露和社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对最优专利长度、宽度、高度进行了设置。结果显示,专利长度有利于信息披露,专利宽度对信息披露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社会研发投入与专利长度成反比,与专利宽度呈现正U型关系,与专利高度呈现倒U型关系;适当的专利宽度,长期限,高新奇或短期限,低新奇的组合是最优专利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7.
跨产业间的技术融合已成为诱发新兴产业形成并提升其绩效的重要因素。利用EPO-PATSTAT数据库搜索出生物芯片产业13101项专利数据,利用Datastream、Osiris、Amadeus企业数据库搜集335家生物芯片企业财务数据。运用N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和香农-维纳指数方法,依据专利数据,测算生物芯片产业技术融合宽度和深度。采用面板数据的GLS回归方法,依据2001-2013年间生物芯片产业20个样本企业专利数据和财务数据,实证分析技术融合引发新型竞争协同关系最终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的机理。研究表明:技术融合度对产业绩效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同时提高技术融合的宽度与深度更能带动产业发展;产业融合创新对产业绩效的作用机制随着产业的成长趋势呈现一条开口向下的"倒U型"曲线。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放松产业管制,加强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促进跨产业间的技术融合,强化跨产业间的新型竞争协同关系,更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扩大和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8.
试图基于知识理论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来确定专利组合技术范围、专利组合多样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基于沪深主板上市的99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知识观理论分析专利组合的技术范围和多样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技术范围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专利组合多样性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技术整合能力在专利组合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权利范围在技术整合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多元竞争关系对其战略选择和知识管理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2012-2018年沪深两市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与合作伙伴技术竞争与产品竞争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环境不确定性和企业技术商业化能力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与合作伙伴的技术竞争与产品竞争之间呈倒U型关系,技术竞争强度增加并不必然导致产品竞争强度的增大;产业环境不确定性和企业技术商业化能力显著增强倒U型关系,稳定的产业环境能够缓和企业与合作伙伴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具有较强技术商业化能力的企业与合作伙伴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10.
唐锦铨 《情报杂志》2012,31(7):200-204,190
技术转移是技术合作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合作中技术转移以及技术学习的重要前提是塑造企业的吸收能力.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为样本,关注技术合作中企业技术能力形成过程,研究先验知识、员工资质与培训投入等吸收能力维度对技术转移效果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先验知识对技术转移效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员工资质因素影响力次之,并且先验知识与技术转移效果间存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5—2016年数据,采用层次回归模型,探讨中国中成药制造业的技术转移、内部研发能力影响其知识创新绩效、产品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中成药制造业国外技术引进与产业的知识创新绩效存在负向相关性,与产业的产品创新绩效存在正"U"型相关关系;中国中成药制造业国内技术购买与产业的知识创新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与产品创新绩效存在倒"U"型相关关系;中国中成药制造业内部研发能力对国内技术购买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相关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对国外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绩效间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信息技术产业171家企业2007—2016年间申请并授权的专利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反映产学研合作网络小世界性的两个指标——平均路径长度和聚集系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知识基础宽度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较短的产学研合作网络平均路径长度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提高,而网络聚集系数与企业创新呈倒U型关系;知识基础宽度正向调节平均路径长度与企业创新的负向关系,负向调节聚集系数与企业创新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拓展以质量信号为主要内容的市场信号理论和以技术特征为主要内容的知识转移理论,分别引入技术可供性和技术特征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选取2010—2020年A股上市的313家制造类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实证研究质量信号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质量信号与技术可供性的增强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随着质量信号的加强,技术可供性也有所增强,且技术可供性在质量信号与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技术宽度、技术深度以及技术重叠度等技术特征对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并且负向调节质量信号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为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出重视质量信号的发送与接受,提升技术可供性,有效把握与预知技术创新或变革所可能带来的市场效果,保持适当的技术宽度、技术深度以及技术重叠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多维邻近与合作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三螺旋理论,利用2002-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专利数据,考察了制度邻近、地理邻近和技术邻近对合作创新的影响以及技术多元化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制度邻近和地理邻近均对合作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技术邻近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2)技术多元化作为调节变量,增强了制度邻近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以及技术邻近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3)地理邻近对政府-企业和企业-企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邻近与企业-企业合作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对企业-高校和政府-企业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本研究拓展了三螺旋理论的研究范围,为“官产研”合作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内地31省份之间专利权转让数据构建技术转移网络,对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动态演化进行研究,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省际技术转移的多维邻近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表明,技术转移活动集聚特征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技术流动方向多元化,东部地区内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均存在频繁的技术流动,但西部地区间的技术转移活动较少。多维邻近性的回归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与关系邻近性均对省际间技术转移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邻近性与技术转移呈现倒U型关系;文化邻近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严焰  池仁勇 《科研管理》2020,41(9):33-41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中,并购双方技术相似性与并购后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已得到广泛验证。我们认为,只有在充分考虑并购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基础上,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才更具现实意义。本研究分析了并购双方技术相似性对并购后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并购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机理。采用带调节项的多元线性层级回归分析法对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案例展开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技术相似性与并购后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而并购企业的吸收能力对这一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并购企业具有低吸收能力,该倒U型关系将得到强化;并购企业具有高吸收能力,该倒U型关系将显著改变为负相关关系的理论分析并未得到验证,在实践中表现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层面上决定了众多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而大企业又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本文利用1995—2008年我国装备制造业14个3位数产业的面板数据,分别考察了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1)R&D经费支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与企业规模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2)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以专利度量的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3)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4)不论是对技术创新投入还是产出,国有企业比重都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8.
海外子公司实施逆向知识转移,对母公司获取知识资源,提升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中国跨国公司的132家海外子公司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检验假设模型,以探究海外子公司自主权,对其逆向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海外子公司自主权与逆向知识转移、逆向市场知识转移、逆向技术知识转移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自主权与逆向管理知识转移之间的倒U型关系不显著;母公司吸收能力能够负向显著调节自主权与逆向管理知识转移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赋予海外子公司适度的自主权,有助于实现逆向知识转移,但自主权过多会出现“过犹不及”现象。  相似文献   

19.
摘要: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的重要标志,对引导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技术高速发展的动荡环境下,分析互补性技术融合、替代性技术融合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利用我国汽车产业343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新产品和专利数据,采用负二项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替代性技术融合有利于促进企业开发更多新产品,而互补性技术融合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呈倒U型关系。同时,技术动荡性负向调节互补性技术融合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但技术动荡性对替代性技术融合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研究将原始创新知识搜寻划分为前瞻型知识搜寻与反应型知识搜寻,探究知识搜寻对原始创新知识创造的影响及差异,以及知识积累的中介作用和原始创新意志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前瞻型知识搜寻对原始创新知识创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反应型知识搜寻与原始创新知识创造间具有倒U形关系。知识积累在前瞻型知识搜寻对原始创新知识创造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知识积累在反应型知识搜寻对原始创新知识创造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原始创新意志可以正向调节前瞻型知识搜寻对原始创新知识创造的影响,且原始创新意志显著调节了反应型知识搜寻与原始创新知识创造之间的倒U型关系。研究结果为专利密集型企业实现原始创新知识创造而选择适宜的知识搜寻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