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玫 《百科知识》2021,(18):70-71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汉语越来越被国际上的人们熟知,为了更好地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许多国外学生开始学习汉语.目前我国已经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他们在教学期间除了让学生学习到汉语知识,还可以对国外学生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2.
优秀文化和思想的融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意义。新的发展时期,大学生受多元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认知较少,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忽视了传统优秀文化在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现状,探讨了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专业本科生中医养生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对此教学改革持肯定态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医养生学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专业本科生中医养生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对此教学改革持肯定态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医养生学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教学中融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让学生在源远流长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陶冶情操,体验崇高的情感,领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巨大力量.信息技术渗透力极强,是传统文化教育最便捷的载体,我们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更好、更系统地引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让高科技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政治教学中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加强对学生传统美德的教育、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精神层面的道德素养。本文首先简单探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政治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其次,简析中国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成语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增加知识储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开阔眼界,接受汉语的文化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将成语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积累成语、运用成语。  相似文献   

8.
胡小剪 《科教文汇》2020,(11):33-34
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人们在生存、生活与劳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劳动成果与智慧结晶,逐渐凝聚成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据重要席位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精神息息相关,并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是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与内容,因此高校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资源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以解决当前爱国教育存在的弊端,提升爱国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在对中华民族历史深入了解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从而真正迸发出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通过树立正确的教学融入理念、制定合适的教学融入目标、精选恰当的教学融入内容、采用有趣的教学融入方法和布置灵活的教学融入作业等,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传承。  相似文献   

10.
张琳 《知识窗》2024,(2):111-113
各个学科都蕴含丰富的育人资源,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体育课程也不例外。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极具可行性,因为体育运动、体育精神等能涵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基于此,文章论述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分析高职体育教学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并探索高职体育教学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0,(13)
中华文明是中国历史的见证,是中国人精神的传承。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就有"衣冠上国,礼义之邦"的盛誉。经历了几千年时间的洗涤,中华文明才真正具有了比较完备的礼仪规范和传统美德,这项成就是令世人瞩目的。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学科,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文化传承和弘扬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本文笔者重点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赵捍平 《科学大众》2013,(8):111-112,14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形成的,其中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超凡的智慧。在新形势下,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从目前中职学生的道德状况看,不容我们乐观。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迷失了自我,思想混乱,胡思乱想,有的甚至胡作非为。道德滑坡现象较为严重,德育教学与形势不相适应,实效也不明显,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审视并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优势,使德育实效得以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怀着使教育成为美化人的工具这一思想,在班主任教学管理中,以配乐吟诵诗歌的方式,将美学教育思想灵活地运用到平时的吟诵诗歌和创造的班级教育教学中去,让孩子在充分传承中华传统优秀诗歌文化,体会现实生活,提升学生人性中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科技寓科学于技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将中国传统科技融入小学教育,一方面能够为教学提供“内源于生活、外寓于游戏”的课程素材,传递跨学科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能够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帮助他们树立现代科学生态观,从而推动小学教育人文精神的复归。  相似文献   

15.
徐军新  易志军  吴建新 《知识窗》2023,(11):120-122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文章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从专业、课程、校园文化三大维度,着重研究、分析不同维度的拓展路径,全方位、一体化、高起点地提出构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1+N”模式课程体系,并提炼这一课程体系的特色,科学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题,保证教育质量,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人类发展和生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是增加和提高人类生存的主要手段和因素。随着当前各种先进技术手段的不断应用,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内容,就是实现从传统的旧的教育思想逐步的朝着当前新的科学技术相互转化,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语文教学作为当前教学中的重点,是我国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对汉语进行全面传承的关键。当前,语文教育界的两个重要问题是语文素质教育和语文教育现代化。在中专教学中,语文教学是不可忽视的过程,更是提高其学生素质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日趋频繁,大学生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更加突出,如何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其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题。那么,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如何呢?课题组以宁夏师范学院为例展开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总体一般,自觉"很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学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9.09%;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比较单一,作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课程开设还是师资都很匮乏;从校园教育情况来看,活动零散,缺乏固定机制。总体而言,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依然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18.
汪雪 《知识窗》2022,(3):126-128
高校思政课的开设目的是培养拥有健康、正确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传承优秀文化的人才。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合理引入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意义和原则,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学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较为重要的课程,简单的理论课程并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需要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更多的元素。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有意义,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样既实现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本文就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实现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目前,我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不利,特别是学校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不完善,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认识的少,学习兴趣不高。为此,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教育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待学生能更好的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肩负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