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森  单中惠 《比较教育研究》2021,43(12):38-45,70
从1904年杜威的《手工训练在基础学习课程中的地位》一文被介绍到俄罗斯,杜威教育思想已经在俄罗斯传播了117年.杜威教育思想在俄罗斯的传播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十月革命前、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20世纪7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在俄罗斯迎来了一轮新的热潮,俄罗斯学者对杜威教育思想在俄罗斯传播历史分期的划分、苏联时期践行杜威教育思想的教育实验活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苏联去杜威化的原因、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再认识等方面,挖掘了大量新史料,发表了诸多新论断、新观点,以客观反映杜威教育思想对俄罗斯教育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育过度已为西方学界广泛研究.对于教育过度的社会影响在国内外学界已有论者进行了研究.在此,笔者主要基于社会学的视野,审视教育过度对教育投资者和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值此世纪之交,对20世纪国内外的数学教育做一回顾,并对未来做一展望。 一、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回忆 本世纪数学教育的巨大变革,应该说是从60年代开始的。 1. 60年代的新数运动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在美国出现了一个找导弹差距运动。最后认为,美国航天技术落后的原因之一是基础理论落后。于是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教育革命。联邦政  相似文献   

4.
1970~2010年国际比较教育研究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1)比较教育的研究前沿基本按时期顺序演变,依次包括受社会科学理论、实证方法和人力资本理论影响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平等观念、世界体系理论和教育实践影响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全球化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和新市民社会理论影响的2000后。2)比较教育的研究热点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而且与当时的社会变革和理论发展关系极为密切。3)比较教育的知识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逐渐趋于稳定并基本成熟,研究方法形成了以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为主,部分与应用心理学、哲学和历史学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的格局。4)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际组织在比较教育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苏联成人教育的巨大工程、对成人劳动者终身学习的半强制性的要求、类似义务补偿教育的体制和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高,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被视为20世纪启蒙计划的光辉典范。但自从前苏联解体后,此模式已不再适合目前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要求,当局不得不对整个苏维埃教育系统进行重建。变革后的俄罗斯成人教育更趋同于西欧同行。  相似文献   

6.
纵览20世纪美国教育社会学发展史,我们不得不承认,70年代是美国教育社会学研究活力四射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有二战以来一直占据美国教育社会学主导地位的结构功能理论,而且有对结构功能理论猛烈批判的冲突理论横空出世,甚至聚焦于学校教育过程的符号互动论也是在此时崭露头角。这种繁  相似文献   

7.
文章为纪念苏联新哲学运动50周年而作。正是在20世纪60年代那场思想解放运动中,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俄罗斯(苏联)科学哲学。而以苏联解体和苏联哲学的终结为界,又可以把俄罗斯(苏联)科学哲学划分为两种研究范式:逻辑-认识论范式和社会-文化论范式。这种范式转换既是俄罗斯(苏联)科学哲学学科内部逻辑演变的结果,也是与西方科学哲学趋同演化的结果。在社会文化的历史背景之下分析科学活动,把科学哲学研究与科学社会学或科学元勘结合起来,是俄罗斯新科学哲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一、女性主义对现代教育的批判和重构女性主义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其影响迅速波及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诸多领域,而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女性主义学术研究和现代教育发生了剧烈“碰撞”,这种碰撞主要表现在女性主义对现代教育的批判与重构上,引发了一系  相似文献   

9.
德国教育人类学的孕育和发展深受生命哲学、精神科学、现象学、哲学人类学等哲学思想的影响。哲学家康德、狄尔泰、博尔诺夫等人在德国教育人类学成为一门专业研究领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继承了发端于20世纪初的精神科学教育学的衣钵,是精神科学教育学学派的一个分支,在20世纪70年代其影响达到巅峰,并对俄罗斯、荷兰、加拿大等国的教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内地的教育社会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进入了恢复重建时期.而在此期间,<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的编辑出版、在高校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及成立全国性学会等.标志着教育社会学已经成一门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11.
从以前的苏联到现在的俄罗斯联邦,成人教育在俄罗斯发生了巨大变化。俄罗斯抛弃前苏联成人教育的旧有模式,力图寻求与新政治主张相适应的成人教育模式。转变和探索的过程是艰难的,俄罗斯成人教育在遭受重大冲击的同时,也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2.
论苏联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学习苏联教育经验曾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方针,对我国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苏联教育经验在中国的传播主要表现为:翻译苏联教育的理论著作和教材,邀请苏联专家担任教育部顾问、学校的顾问和教师,按照苏联的教育模式建立新型学校,派遣留学生到苏联学习,等等。苏联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强调教育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重视教育、教学、教养在共产主义教育中的作用,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等等。苏联教育的基本观念、教育制度、教学模式以至教学方法被全盘接受,完成了本土化,而且有所发展,并未因为来自左的方面的批判而有所改变。中国现在的教育传统,除了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内核外.还融入了苏联教育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This section focuses on educational sociology and social pedagogy, two designations mirroring somewhat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very much the same reality. The first article presents Finnish Educational sociology from the 1950s to the 1990s and is based on doctoral dissertations and other significant or typical studies in the field. The author argues that empirical research originated during the 1950s and the early 1960s. A typical theme of early research emphasized the school class as a miniature society. In initial studies on the activities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youth, society itself was already dealt with as a structural entity. In the 1970s, when the Finnish comprehensive‐education system was built,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were the major themes. Then, in the 1980s, the march towards diversifi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range of educational sociologies started. Finally, the expansion of evaluation research was realiz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ep Finnish economic depression of the early 1990s. The lesson here is very sociological: the social context does matter. The second article focuses on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research related to social pedagogy in Norway, a ‘new’ Norwegian subfield within the discipline of education which was bom almost three decades ago. It is marked by some influential intellectual patterns 1970s from the new social movements of the 1960s and 1970s. In the discourse on social pedagogy in Norway the recep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spirations from the Norwegian positivism debate, the new sociology of education and post‐positivist social theory were the main academic sources of development which motivated normative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a number of new theme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subfield of social pedagogy has led to a renew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normative theory within education as an academic field of knowledge, to a broad acceptance of the possibilitie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strategies, and a new emphasis on integrative research effort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is engagement has reduced the outcome of a unique contribution to a thorough re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高等教育层次分类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联转变为俄罗斯以来,高等教育制度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介绍了当今俄罗斯高教层次分类问题,并认为,俄罗斯高教层次结构变化特色是:既保留了苏联时期高教典型层次结构特点,又并列添加了美国等西方国家高教的典型层次;俄高教的层次分类已基本与国际教育分类标准一一对应;它的学位在国际互认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5.
教育社会心理学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至今还缺乏严密的学科体系。学科体系的形成需要一个独特的研究对象、合理的逻辑起点。教育社会心理学的逻辑起点是“互动”的社会行为,研究对象不是在教育心理学中增加社会心理学的内容,也不是在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沿袭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教育社会心理学独特的研究对象应是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有机结合,主要是研究在学校情境下,学生和教师在团体中进行互动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社会学经历了近30年发展的停滞后,在最近20年时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引起了我们的进一步思考:我国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应当从以概论性研究为主、具体问题研究为辅转变为以具体问题研究为主、概论性研究为辅,立足于解决中国大陆自身的教育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一贯重视教育,并曾拥有一套完整严密、标准严格、行之有效的教育制度。苏联解体后,政治和经济发生了突变,俄罗斯教育部在教育方向上也提出了新政策与新方针。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区域性组织将国际化教育视为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俄罗斯自上世纪90年代起,通过在国际和国内采取一系列不同层面的政策和相应的行动措施,对其高等人才培养体制进行改革,与国际通行体制相接轨,并将教育服务出口作为联邦教育发展大纲中的优先发展方向之一,从而使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日趋开放及富有竞争力。
Abstract:
Under the world economic globalization,more and more countries and regional organizations regar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ince the 1990s,Russia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measures at different levels both abroad and at home,carried out re-forms in the system of training advanced talents,geared in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given priority to ex-porting educational service in the program of feder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As a result,higher education in Russia has become more open and competitive.  相似文献   

19.
中华教育改进社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极具影响的民间教育社团之一,基于改进其时中国教育、构建"新教育"体系之需,该社积极展开教育交流活动.通过邀请欧美教育名家来华讲学、考察、指导教育改进以及主动参与国际教育会议、向世界宣传中国的新教育状况等方式,该社敏锐地跟踪世界教育新潮,从而引领着其时国内的新教育运动,加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步伐.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苏联及俄罗斯对杜威及其教学论思想的认知与评价经过了一个大起大落的曲折历程:从20年代的极力推崇,到30年代开始猛烈批判,50—60年代的评价落入低谷,80年代至世纪末又开始回暖。进入21世纪,俄罗斯学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更加客观的态度研究与解析杜威的教学论思想,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和再认识。出现这种曲折认识的重要原因是:苏联曾一度过分注重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对人进行评价,乃至将这一评价标准推向极端,从而对杜威及其教育教学思想的评价有失客观与公正。在新的时代,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健康发展的基石是“寻找契合点(或平衡点)”,这要求教育工作者摒弃那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