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张丽 《围棋天地》2005,(18):55-55
“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以此来形容围棋的博大精深,动静相宜,是很贴切的。于是,归纳修改,一副漂亮的小楷“动静方圆,围棋天地”便在2002年的夏天贴在了我专门为《围棋天地》辟出的书架上。  相似文献   

2.
读后编后     
《围棋天地》2006,(24):95-95
天地相伴 平生遂愿 纯粹是机缘巧合,我与围棋结缘,始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恰好与《围棋天地》创刊同步,屈指算来,不经意间,我的棋龄竟同天地的历史一样,已长达二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3.
聚友天地间     
杨文星 《围棋天地》2014,(17):110-110
为了推动围棋活动,增进棋友间的交流,满足棋友以棋会友.切磋,提高棋技的要求,由成都围棋联合总会牵头,成都棋院指导,聚友天地问围棋俱乐部承办的2014年第一届棋友围棋联谊比赛活动于7月6日至8月10日在聚友天地问围棋俱乐部举行。  相似文献   

4.
《围棋天地》今年第五期刊登了黔仁的《为什么还棋块头》一文,记得以前也见过类似意见的文章。虽作者信言“现今的棋规在地域本质与归属的判定上误入歧途”,但笔者拜读再三实在不敢苟同。我以为有不同意见的讨论是件好事,因为讨论可以把平时模模糊糊的东西辩得清晰起来。尤其规则是围棋的根本,在围棋日益走向世界的时候,在大家都在议论围棋进入奥运会的今天,围棋规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围棋天地》关心规则是对围棋长远发展的远见。  相似文献   

5.
杨晓华 《围棋天地》2005,(10):69-69
1998年3月去非洲埃塞俄比亚参加路桥工程建设,作为一个围棋迷,我忘不了带上一副棋具和几本《围棋天地》杂志,心想在国外那漫长寂寞的岁月里,围棋将是我的一位好伙伴。  相似文献   

6.
《围棋天地》2006,(2):32-32
千里单骑走狂草,李氏农心城不落。 2005年3月,中韩两国主流围棋媒体上出现一个格调有趣的现象。《围棋天地》第6期第一棋评是常昊VS崔哲瀚的应氏杯决赛,第二棋评是李昌镐VS王檄的农心怀5连胜;  相似文献   

7.
《围棋天地》2010,(5):89-89
2010年.围棋天地《棋书一道》栏目向各位喜爱书法的棋友征集作品,要求如下。 内容:经典术语,棋诀。棋谚,围棋典籍,历代名家诗词歌赋等均可,唯不得与2009年已刊登的词句重复。  相似文献   

8.
群芳谱     
叶桂 《围棋天地》2004,(23):32-34
各位棋友,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在《围棋天地》上给大家介绍我下的两盘棋。  相似文献   

9.
人类进化     
王元 《围棋天地》2013,(15):M0001-M0002
本期中.读者“不过壹盘”的《棋理助我人生决策》.相当有意思。认识围棋理解围棋和会下围棋的好处.我们当然想大力宣扬。只是.在围棋天地里浸得久了,以棋中理念为尺子.差不多也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0.
启事     
吕游 《围棋天地》2006,(18):74-74
我第一次接触围棋是从与我老公谈恋爱时开始的,现在算来已经有十六年了。十六年来,打谱声、棋子碰撞声成了我们家业余生活的主旋律。读《围棋天地》上的棋闻棋事,也成了我每月的必修课。在我们家,围棋就是一瓶酿造发酵多年的美酒,猛喝一口还有一些辛辣,细细品尝却回味悠长。  相似文献   

11.
邱振宇 《围棋天地》2013,(19):105-105
一路至今,购买的棋书用数不胜数形容自然有夸张之处,不含历年的《围棋天地》等杂志,纯围棋书洋洋三五百本是只多不少。部分棋书现已不记得去向,但这本《围棋八大课题》“品相”虽一年“老于”一年,自己却一直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12.
新局之始     
《围棋天地》2020,(1):17-17
睁开眼睛,已抓不住时光的影子,对2019年的殷殷眷留尚在,《围棋天地》的脚步已经踏进了2020年。那裹挟着一年记忆的纸墨流香,伴随着新年的钟声飘散于全新的季节,让人感受到一种希望的气息。棋如人生,人生亦如棋。走过35年历程的《围棋天地》,开始了新一年的布局,面对新时代这个神秘而陌生的棋秤,该如何落子?自然让人联想到围棋史上那些难忘的开局故事。  相似文献   

13.
王洪军 《围棋天地》2007,(23):74-75
《围棋天地》的少年行栏目邀我写篇介绍廖行文棋风的文章,这是《围棋天地》今年所介绍的最后一位少年棋手。鉴于行文年龄尚小,棋风远未定型,所取得的成绩也远远比不上先前的几位大哥哥。所以,在这里,我只想就行文的一些棋和事谈一下我个人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围棋天地》2013,(5):20-21
《围棋天地》2013年3、4期合刊详解2012年八大名局。利用春节闲暇逐一详细摆谱拜读,忽发奇想:现在好多事都有评奖,棋局讲解能不能也来个评奖呢?8局棋共有7位撰稿者,谁的棋评更好?由此延伸,《围棋天地》上列位撰稿者中谁的棋评更好?当然我们作为业余爱好者评棋评,主要着眼于表达效果,基本上不对技术问题抱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15.
《围棋天地》2010,(6):106-106
2010年,围棋天地《棋书一道》栏目向各位喜爱书法的棋友征集作品.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围棋天地》2010,(16):86-86
2010年,围棋天地《棋书一道》栏目向各位喜爱书法的棋友征集作品,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其实有两局棋终身难忘:一局关乎个人,一局关乎集体——往小了说,关乎北京新闻界;大了说,关乎中日新闻界围棋孰强孰弱。既然《围棋天地》征稿征的是“一局棋”,只好“舍小就大”。  相似文献   

18.
孙志刚 《围棋天地》2008,(19):63-63
《诘棋物语》专题报道推出之后,颇受许多读者和棋迷的欢迎。围棋就是如此,只要你走入它的世界,无处不是绝美的风景,用心去观察,平时不甚留意的诘棋中也有着巨大的学问。从本期开始,天地将连载孙志刚三段的《日本诘棋名家纵览》,和各位读者一起欣赏诘棋世界的风光。  相似文献   

19.
琐碎的记忆     
近年在棋人论坛上出没,主要以坛上人物、事件为背景写系列笑话。偶尔写些别的。今年初受邀为天地写了一篇丰田杯美东预选赛的系列报道。接下来天地问及可否写些美国普通人的棋人棋事,待我与棋友沟通时,他们都很赞成并承诺帮我回忆往事。我与纽约地区的棋友相识十七年,年轻人已到中年,中年人都已壮年,壮年人皆老矣。感谢天地为我们提供一个因围棋结下的友谊留下永久纪念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艾琳 《围棋天地》2004,(10):53-54
作为一个酷爱围棋的人,从几乎是世界围棋中心的北京来到英国——这个在围棋辞典里可以荒漠一词代之的国度,要怀着一颗怎样的心情来度过没有围棋,没有棋友,没有《围棋天地》,没有那种像每天都要呼吸的空气一样重要和习惯了的热火朝天的棋的氛围,感觉,那份沮丧和隐痛,是一般人难以置信和想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