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课程应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而非虚假生活 文本知识是前人从客观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概念、原理、观点等,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距离太远,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让课程回归生活,就是要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依托自己的活动体验来领悟和感知文本知识.以促进其知识的内化和建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到学生的生活背景中去寻找原型。  相似文献   

2.
一、课程生活化应是学生的真实生活,而非虚假生活让课程回归生活,就是要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依托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领悟和感知文  相似文献   

3.
景中梅 《教师》2013,(33):89-89
体验学习就是在课程实施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直观感受、体会、领悟去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理解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因为,小学数学教学中迫切需要提侣“体验学习”,要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知识。  相似文献   

4.
好玩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在实现数学化的进程中体验数学乐趣、体验自主探究、体验数学价值,使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学自己的数学,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  相似文献   

5.
朱延冰 《考试周刊》2014,(96):129-130
<正>中专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要立足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用现实中的各种社会现象,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情境教学的界定情境教学引起广泛关注,但到底什么是情境教学,大家在  相似文献   

6.
情境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必要条件,真实化是跨学科学习情境建构的基本要求。真实化情境主要是指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真实感受,真正能够基于情境探索思考,提升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实化情境的关键在于情境符合生活逻辑、合乎生活关系,能促成真实生活体验且具有生活意义等。跨学科学习的真实化情境建构一方面要立足生活,基于现实建构情境;另一方面则需要尽可能地使学生深度沉浸于情境中,使之与情境互动,促成学生的真实化体验。  相似文献   

7.
创设情境是活化知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因而思想政治新教材特别注重创设情境。但只有教材情境还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还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改造,使教材情境能与本地、本校的真实生活融通,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文本知识与学生思维之间构筑桥梁与台阶,使“给定的知识”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课程”,使“文本课程”转化为“体验课程”,提高教学效果。根据笔者体会,以下方面应是“两境”融通的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应还原真实的社会与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认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情境中的语言学习是最接近真实语言交际的,是体现了语言的语用功能的语言学习。在PEP教材中,大量教学文本以情境中的对话形式呈现,教师不仅要把对话的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把对话中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言语体验和语言积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认知的构建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识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让学生自己去亲身体验探究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途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迫切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多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实际和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之中,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在体验学习中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0.
用一种开放的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自己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生活课程",体验自己所获得的是真正"有价值的数学"、"必需的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质量、教育的质量、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也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在历史教学中可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创设学习情境、回归情境、分享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历史素养。  相似文献   

12.
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教学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积极在真实或准真实语境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语法规则,通过语言操练后,在生活语境中内化语法规则,从而获得新的语法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3.
传统教学是“去情境”化的,把知识作简单化处理,以便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抽象、概括的知识。去情境化的教学常常会脱离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的知识教条化、僵化而无法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迁移,更不能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强调把所学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挂起钩来,让学生解决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真实问题。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从中挖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辅以生产、生活、科学实验等实际问题,将其设计成有一定情境的生物问题,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局限于课堂和教材,而且思想品德知识与现实生活相悖离,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体验不到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价值,而且不能将道德认知、情感态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品质,学生的道德修养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建构。所以,让课程学习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联系,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使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和获取道德知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目前应重点研究和探索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数学教学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数学课堂回归到生活本位上,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由书本中"学数学",向生活中"体验数学"和"做数学"转变。充分有效地利用生活实际中的事实进行数学教学。一、寻找和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呢?笔者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1.关注文本,让朗读"情有所依"文本是作者生活感悟的文字再现,朗读是学生体验、感悟文本的重要途径。教师引领学生研读文本时,首先,要提醒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去  相似文献   

17.
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接触文本、感悟文本、体验文本。每一次体验,都是学生与作者、人物、文本的对话,借此,来让学生获得独特的体验,提升审美的情趣。一、构建情境,激活想象老师单一的说教、分析、总结,是无法引发学生共鸣的。阅读教学就要从体验开始,关注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激发学生的潜能,丰富其  相似文献   

18.
杜增科 《新疆教育》2013,(11):136-13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形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迫切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多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实际和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之中,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在体验学习中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9.
项目式学习的本源特征是它的真实性。项目式学习的"真实性"包括真实问题、真实情境、真实学习和真实评价这四个要素。真实问题让项目式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真实情境让知识回归其产生意义的具体环境;真实学习让学生通过体验生成和建构知识;真实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技能得到发展,也让项目式学习通过不断迭代实现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20.
《广西教育》2006,(9B):8-8
邓玉明、李国华在《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课程既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特别是要与学生生活体验相结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之与文本知识相融通,让课程返回生活世界,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和谐统一。然而一些教师在实践中对课程生活化的理解出现偏差,致使“生活化”走样、变形、失真,这不仅无助于学生依托生活体验来理解文本知识,还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