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表达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它一般分为语言表达和非言语表达.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情为基调,并运用教学表达艺术,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学语言表达艺术的一言一语总关情和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的于无声处见真情,使学生在情满心田、心理共融的愉悦状态下获取知识,增长才干,为实现减负增效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小学高年段学生应具备运用科学语言与人沟通交流的基本能力。调查发现,当前学生参与科学语言表达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不高,科学语言知识基础及知识应用能力较为薄弱导致 表达精确性与合理性的缺失,言语组织与执行的熟练度欠佳影响表达过程与结果的流畅性与简洁性。结合现状,教师应从学生情感态度出发完善内外言语条件,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优化知识教学过程,从学生表达实效出发帮助他们在言语实践中实现科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充分锻炼与提升。  相似文献   

3.
教学非语言表达的特点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非语言表达的特点与功能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李如密教师教学中的非言语表达,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非言语因素进行教学表达的活动,它具有鲜明特点和教育功能。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对教师有效地提高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水平将大有稗益。一、教学非言语表达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数学语言表达是学生知识储备和思维逻辑的体现,在新课标教育理念应用背景下,教师要提升、锻炼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准确性,促使学生可以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完整地表明自身思想和意识。文章简单阐述言语表达能力的内涵,分析影响学生言语精确性提升因素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重要性,并基于新课标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提出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5.
学习言语总是学习语文的核心,感悟写法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因此阅读教学要指向言语表达,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表达的精妙,体会个性表达形式,并从读促写,实现读写迁移,内化言语表达,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杨忠丽 《成才之路》2014,(16):77-78
语用智慧,语言素养中听说读写的运用经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切身经历语言实践运用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获取言语表达的内蕴,生长的体验,实践的规律和语用的经验,才能真正获取自主表达的口语智慧。不管是学生语言表达的生长过程,还是最终的言语表达的结果,学生的口语表达智慧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教师语用教学形成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不过关,学了几百篇课文却不能说一段通顺的话和写一篇完整的文,这导致语言表达的遮蔽.语文教学要找到阅读表达的突围路径,就要创设表达情境“场”、挖掘言语训练“点”、凸显言语方法“线”、链接言语活动“面”、夯实言语表达“体”、构建言语表达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说明教学非言语表达系统分类的基础上,着重阐明语文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特征,并探讨提高语文教师非言语表达能力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应该从阅读本位向表达本位突围,从传统"教课文"向"教语文"转变,引导学生在品味、发掘语言中感悟言语形式,解开言语表达的密码。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辨析比照、吟诵咀嚼、联想模仿等,让学生在解开言语表达密码的基础上,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艺术语言是言语交际双方以互为逆向的建构活动和解构活动,共同创造社会化最佳表达效应的言语审美活动的直接产物。因此,阐释艺术语言表达效应的艺术语言评价,对艺术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说来,艺术语言评价具有主体选择性、社会化性、流动开放性三大基本特征;而艺术语言评价的方法就是:积极性评价方法、拓展性评价方法、动态性评价方法三种。  相似文献   

11.
杨丰落 《考试周刊》2023,(13):51-54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深化,小学语文教育培养儿童创意言语表达能力变得尤为关键,其能促进学生语文言语表达能力发展,培养儿童的言语思维创造力,积累更多言语创意表达技巧手段,系统化丰富儿童创意言语词汇储备,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创意言语能力发展的要求。此外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语文课程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沟通交流不可或缺的能力,所以学生创意言语表达发展尤为关键。对此,文章将深入分析儿童创意语言表达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非言语表达,也称无声语言或非语言行为,它包括眼神、手势、头语、体态、表情等。在传统教学观念中,课堂教学表达只是口头语言表达。口头语言是教师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但在现代教学中,口头语言表达的局限性日益显露。  相似文献   

13.
一、肢体语言的特点及作用1.肢体语言的特点。(1)辅助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做出各种表情、态势,这些表情、态势包括手势、眼神、体态表达等。态势表达系统与教师的语言表达系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是教师语言表达的辅助语言,被称为是教学表达的"第二渠道"。一般来说,言语行为的适用范围更广泛,表情达意更确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肢体语言通常作为辅助手段,帮助言语行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言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的功能在于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语言习得,是语文教学的本义所在,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文本语言文字的表达入手,紧紧抓住语言,强化学生对文本言语智慧及其思想内容表现力的认识,最终习得言语的智性表达。  相似文献   

15.
低年级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目标是学会规范表达,能够初步实现自由表达。然而,语文教材所包含的教学信息的丰富性和隐秘性的特点,为言语表达的训练带来不少问题。另外,农村低年级儿童生活环境特点,孩子在课外得到语言表达训练更不容易。因此,笔者认为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就承担着培养孩子言语表达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6.
指向以表达为中心的单元统整教学,将言语活动设计与学生读写实践融为一体,通过设计写句、构段再到谋篇的多样化、多层级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表达情境中,参与完成多样化、层级化学习任务。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实现语文学习空间拓展以及语文学习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7.
表达过程存在着“历时”和“共时”差异,体现着表达者的个性追求,所以变异是语言表达的必然。中学语文课文中涉及到的变异现象大致可分三类二十种;它们在语言形式上具有新颖性,在语义意蕴上具有含蓄性,在表达功能上具有多样性,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教学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8.
非言语表达,也称无声语言或非语言行为,它包括眼神、手势、头语、体态、表情等。在传统教学观念中,课堂教学表达只是口头语言表达。口头语言是教师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但在现代教学中,口头语言表达的局限性日益显露。在十余年职校德育课教学过程中,笔者深切感到正确使用非言语表达的重要性。一、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众所周知,德育课教学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侧重的是对学生素质和情感意志的培养,当教学内容涉及到情感成份深厚的观点时,比如说在讲授《哲学基础知识》中人生观和人生理想的内容时,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平板单调,…  相似文献   

19.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体心理的影响,不难发现,给学生一个自由说话和论辩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慢慢地他们的表达思路就会清晰完善,表达的过程就会流利完整。表达的方式就会越来越符合语言运用的规范,语言表达的成功几率就会越来越高!所以只要让学生走出尝试的第一步,他们规范的言语表达成功就会近一步!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作文中的语言表达还存在单调枯燥、人云亦云、缺乏思考、表意含混、词不达意、积累欠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针对作文教学实际及学生语言表达存在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作文语言应有生命,表达才能更清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