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行音乐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大众文化中一种重要的文艺样式。尽管它走的是一条从小众型艺术开始的坎坷之途,但它还是顽强地生长起来,并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流行音乐冲破某些社会观念和美学传统的束缚,以贴近人性的世俗化表达获取了现代人的审美心理适应.以丰富灵活的艺术样式和独特的美学价值影响着人们音乐审美规范。流行音乐所包含的通俗美学、消费美学、身体美学、动感美学等都是其独特价值的具体体现。在当今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对中国流行音乐进行美学价值探析,井从文化批判的角度对流行音乐进行现象上和学理上的探讨,有利于这一文艺样式的艺术规范化,并使之成为体现民族审美价值的音乐演绎形态。  相似文献   

2.
魏晋玄学是一种形而上的本体论哲学,对魏晋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学艺术、美学理论都有很大影响.魏晋玄学对魏晋美学的影响奉要表现为得意忘言的审美方式,重神遗形的审美鉴赏和重情适性的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产生的精神食粮,在丰富人们听觉享受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流行音乐指的是某个时代被大众乐于接受的音乐,代表着某一时期大众的审美观念.由于年龄段的不同,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流行音乐对他们的审美也有着不同的影响,文章将研究流行音乐对大学生审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音乐是瞬息万变、推陈出新的领域,是社会敏感的神经,在其身上集结、纠缠了丰富、复杂的政治、文化、时代信息。流行音乐所反映出的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和人性之美,远远超越了流行音乐本身的艺术之美。本文从美学角度分析、研究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对其美学特征、审美趣味变迁历程及审美价值取向等方面作了详实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流行音乐自身特点迎合了中学生心理需要,决定了流行音乐在学生中盛行是一种必然现象.这要求我们充分认识流行音乐对中学生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利用积极因素完善美育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随着大众媒介的不断发展,流行音乐以较快的速度传播开来,而且在新的时期高校学生以其独特的身份成为流行音乐的主要接收群体。流行音乐在新的时期成为一种新的力量对高校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主要对高校大学生的审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是对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审美影响的探究,希望可以对高校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化美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网络技术的推广都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空间及价值观念.人们似乎沉醉于审美的世界,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实生活中的这些所谓的"审美"只是一种假象,因为它并未使人感到幸福,相反是使人感到空虚.所以,需要借助一种新的美学方法来对现实生活中这种所谓的"审美化"进行批判.作者认为文化美学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方法,它除了研究艺术以外,主要研究一切审美文化现象,并且要对现实生活进行批判,克服审美异化和审美泛化,引导人类向自由、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胡祎晨 《文教资料》2012,(20):84-85
MUJI无印良品是当今世界知名品牌,其简约主义的美学风格彰显了现代人群对于朴质真实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尊重,通过这种尊重,自然也反馈给人们一种轻松愉悦,恬淡静谧的心灵关照。与此同时,无印代表了一种高品位、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满足了购买者对于其社会地位和内心情感的诉求。随着审美进入日常生活领域,无印具有独特的自然美审美方式的产品,代表一种简约主义美学风格与当下浮躁的社会现状形成对抗,在未来的消费文化潮流中有着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前,人们对于艺术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涨.个人的审美能力体现了自身的文化素质,全民族的审美能力则体现了国家的文明程度,因此,加强艺术教育,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对于增强民族的精神文明十分重要.艺术美学是一个边缘学科,由艺术学和美学相互渗透而产生的.要完善艺术美学这一课程,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本文结合当前艺术教育的现状和艺术美学的意义,对艺术美学的定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自8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传媒不断的发展和网络普及的不断深入,有一种音乐的表现形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被时代和潮流所承载,在不同阶层、不同时代这种音乐的表现形式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精神生活都起到很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音乐形式就是现代流行音乐,这种音乐具有时代性、娱乐性、创造性的特点.本文就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社会功能在时代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入手,根据人们追逐时代音乐的发展热潮,挖掘流行音乐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旧实践派美学,还是各式各样的新实践美学,他们把美学的逻辑起点看做实践,实践恰恰不应该是美学的逻辑起点,因为实践只是主体存在的一种基本方式,美学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存在,即我和世界的共在。基于实践概念,实践美学家们注定把审美与主体联系在一起,把审美看成是主体的自我欣赏或自我升华,相反,审美是存在的回归,从残缺的现实生存达到本源存在的唯一途径。另外,实践美学往往注重审美的证明,却缺乏审美的发现,发现和证明二者缺一不可,审美的发现本质上是一种个体性的发现和体验活动。现象与表象的关系上,实践美学往往把审美当成主体性的一种表象,而主体性表象只是主体思维的一种表达,根本触及不了审美的本质,相反,审美的本质是一种现象,即一种呈现,这种呈现基于主体和世界的双向交流、对话。  相似文献   

12.
美学研究对提高人们的审美欣赏能力,提升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促使人们情操的审美化,尤为重要.文学创作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复杂意识活动的结晶,凝聚着人们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追求,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体.文学创作是运用形象、意象、象征和想象等手法反映和创造客观现实,所塑造的成功文学形象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陆象山完成了心学美学本体论的建构,为其心学美学工夫论确立了美学的起点.本心即美的本体的确立,直接蕴含着和内在规定了审美实践的途径与方法.象山的审美工夫论是围绕发明本心而展开的,成己(做人)工夫强调机缘体认和直觉领悟的审美体验;成物(做事)工夫表现为“知前行后”、“随事尽道”的审美实践.审美既是一种本心体验,也是一种躬行实践,又是一种境界化育,最终引向“成己成物”、圆成审美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审美言说使人与自身、与外部整体世界形成一种对话关系,并确立了审美活动中主客体间的平等交流关系;包括“一切活动和行为”在内的实践活动,既是关系性的也是超越性的,关系性使人既成为个体的也成为社会的人,超越性使人在自由创造中打开了通往审美的理想之路。在西方美学框架内展开的生命美学的言说方式,并未向人们昭示出全新的美学意义,没能真正架通人生现实与审美理想之间的精神桥梁。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在音乐界一直存在着对“经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审美价值大小的议论。从美学原理上看,对于审美价值的判断是带有明显主观色彩的,主体感觉的适宜性是其核心依据;在审美活动中,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感受是普遍存在着的客观事实。本文试从时间的角度和音乐流传的角度分析经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在价值判断有效性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声乐表演中,流行音乐演唱和美声唱法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形式,这两者有着一定的共通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流行音乐演唱中会在发声过程中借鉴融合美声唱法,而美声唱法则也会借鉴和吸收流行音乐演唱的表演状态及其乐感。而随着人们对音乐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逐渐使得流行音乐演唱与美声唱法有了相互结合的发展,两者之间通过相互融合渗透,满足了大众的音乐审美需求,并不断增强了演唱的艺术表现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悲喜剧(tragicomedy),是与悲剧(tragidy)和喜剧(comedy)并峙而立的一种具有独特审美形态的戏剧体裁。它们只有美学品性和历史顺序的区别,而没有价值轻重的不同。东西方戏剧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作为一种审美思维方式,悲喜剧的存在具有无可争辩性。然而,在戏剧美学的王国中,悲喜剧远没有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悲喜剧的非驴非马的混血性质的观念,至今仍然没有得到理论清理。尽管悲喜剧在日常生活中的术语使用已经十分普遍,但在戏剧美学中仍  相似文献   

18.
杜夫海纳作为现象学美学代表人物为现代美学体系的构建了一条与近代哲学美学不同的思路.他的审美经验现象学,超越了近代美学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提出以知觉为联系主体和对象的中介,而艺术品的表演召唤欣赏者介入审美经验,欣赏者则依靠鉴赏完成对艺术品的接纳.这样一来,艺术品的命运通过审美经验和欣赏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观",这一中国美学史上的范畴,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闪现出不同的美学光彩。从艺术哲学维度看,它强调对审美主体的观照,要求人们清除内心的各种杂念和成见,凭借"仰观俯察"的观物方式,实现"观"在艺术创作上的美学解读。从文艺美学维度看,"观"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之"观",是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融入感性认识,将审美情趣寄寓于审美客体之中,从而获得一种更高级的精神愉悦。从宗教美学维度看,佛教典籍中的"观",注重用理性的佛教智慧观照世界,在心与物交合的瞬间,体味精神上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审美文化自20世纪末崛起以来,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并毋庸置疑质疑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然而传统审美文化与现代审美文化的生活化趋势日益不符,迫切需要建构向日常生活回归的美学。以大众文化为基础的日常生活美学在美学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讨论。作为一种新的美学形态,其存在质疑和颠覆了传统日常生活的审美原则和价值,背离了传统审美文化。生活美学是在倡导现代生活的基础之上建构的,其既继承了传统美学中的精髓,又超越了传统美学的审美原则和价值立场。因此,构建现代生活美学,既须与传统审美文化有机结合,又要超越传统文化的审美原则,进而升华出新的价值观念,才能真正显示出生活美学在现实社会中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