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黄丹斌 《学会》2001,(12):26-26,28
现代科普的迅速崛起,使各地呈现如火如荼的科普高潮,科技集市、科普一条街、科普村等如雨后春笋,遍及神州大地.但笔者从中国科协科普研究所<关于公众科学素养和对科学技术的态度调查>的几组数字中,特别是"在过去的6年时间里,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水平停滞不前,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公众的比例依旧是0.3%,而美国和欧共体却分别为6.9%和4.4%".由此可看出,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和外国相比,望尘莫及,同时与"科教兴国"战略的目标、要求的差距又何其远.每一个科普工作者,都会对目前我国科普工作的现状,及其在"科教兴国"中作用低微的现实忐忐不安.  相似文献   

2.
微博、微信推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科普场馆面对当今的传媒新形式,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抓住目标群体的眼球,扩大科普信息的有效传播将至关重要。本文就将探讨科普场馆如何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平台"推动科普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初,广东科普教育基地群迅速崛起,同时呈现"五个跟不上"发展趋势。广东确立推动"社会办科普——科普社会化"为发展科普基地的指导思想,对科普基地采取"积极发展,规范管理"的发展方针,倡导基地"科普服务先行,经营效益跟进"的经营理念,实施基地资助计划,推动基地间合作等系列对策,实现科普基地可持续发展。科普基地成为广东科普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科协论坛》2014,(12):30-33
近年来,武汉市武昌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国科普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基本原则,健全完善科普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推进基层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科学化的创新之路。但要建立完善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使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与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新要求相适应,武昌区还要从三个方面努力:充分认识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在科普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把科普益民作为加强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的着力点;把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作为加强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力发展科普产业,实行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并举,全面推进我国的科普工作已成为社会共识,而理论界对科普产业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相关概念缺乏清晰界定,对于激励科普产业的政策尚未达成共识等,导致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滞后于产业实践,阻碍了科普产业的发展。该文通过分析科普产业和科普社会化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发展科普产业的必要性入手,讨论了发展科普产业的政策依据和经验战略,指出:发展科普产业的目的在于让科技馆通过经营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获得经营性收益,让消费者通过市场购买来满足自身的科普需求,并通过消费过程获得科学技术知识和信息,提升自身的科学素质。科技馆应重点体现公益性,发展"经营性科普产业"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益性科普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上海市科普作家2014年学术年会暨"新兴产业圆中国梦"科普创作理论研讨会于9月23日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共有80余名会员出席会议。本次活动是上海市科协学术年会的重点内容之一,分别进行了"科普与‘新兴产业'创作谈"和"科普创作的理论与实践"的研讨。一、科普与"新兴产业"创作谈"科普与‘新兴产业'创作谈"由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普读本》丛书总主编褚君浩院士的报告拉开序幕,报告的主题是《从第三次  相似文献   

8.
《学会》2011,(9):21-22,58
<正>※科普队伍现"短板"打响人才攻坚战"虽然目前我们国家的科普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科普人才发展现状还是不太能够满足科普事业的发展。应该说,科普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瓶颈,是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9月16日,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就科普人才的培养与发展问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9.
丁以周  彭晓霞 《学会》2001,(6):23-25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对科普工作十分重视,把它摆在重要的位置.1995年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施意见>. 1997年12月和2000年7月先后召开了两次全省科普工作会议,把"科普工程"列为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十大工程之一,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开创我省科普工作的新局面作出了全面部署.全省各地相继建立了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党和政府对科普工作的领导.经过全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省科学技术普及在健全网络、发展队伍、建设阵地、完善设施、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推动科普事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的两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科协论坛》2013,(7):49
科普微童话(画)是科普创作的新形式,2012年8月举办的"低碳我先行·科普微童话(画)"大赛是我国科普创作和科普活动的一次创新。大赛由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科学普及出版社主办,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资助,是"低碳我先行·全国青少年系列科普活动"项目的系列活动之一。大赛分为"科普微童话"和"科普微童画"两个阶段。最终两个阶段各评出特等奖1篇、一等奖2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30篇、优秀奖100篇。评审专家对大赛中涌现出的优秀作品和优秀作者给予了褒奖,并建议在报刊、网站上对大赛及获奖作品进行广泛宣传,将优秀作品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11.
12.
旅游科普--现阶段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新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从分析我国科普事业的困难入手,提出旅游科普将在扩大科普客体范围,改善科普投资主体结构,利用科普设施、开发科普资源,调动科普人员积极性,吸引优秀人才加盟,激活科普运作机制诸方面有利于困难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科学普及问题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一霎间,有关科普的新概念、新名词不断见诸于报端和学术期刊。科普是同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选择合适科普理念,制定正确科普战略对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有事半功倍之效。笔者基于21世纪国际竞争力发展趋势,着眼科普事业在社会进步中的战略意义,提出素质科普思想,强调素质科普是一个面向新世纪的科普理念,是新世纪我国科普事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CAS is the highest academicorgan in natural sciencesand a 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center for science and high-tech development in China. It is notonly a key component in the nationalsystem of S&T research anddevelopment, but also a vehicle forthe popularization of S&Tknowledge. Acting as a think tankand database, it is endowed with keyduties in spreading scientificknowledge, encouraging scientificspirit, and giving publicity to scien-tific ideas and related methodology.Over the past 50…  相似文献   

15.
我国科普评估体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科普评估的理念和功能进行了概要述评,对构建我国科普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结构框架、技术方法及指标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TRIZ理论是创新方法中最为系统、完整、有效的方法。在现行的TRIZ理论应用推广中多以企业为主体,对于中小学、大学、社会群体没有相关的导入机构、教材、师资等,而这些群体是全社会创新活动的主体,也是未来创新的主体。此文从创新方法科普化的需求出发,从促进TRIZ理论的传播与普及、提高全民创新素质、加快创新进程三个方面阐述了TRIZ理论科普化的重要意义。并在经典TRIZ理论的基础上,将原有庞杂的体系进行简化,形成一套入门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明确的应用体系。最后分析了我国在TRIZ理论的科普宣传与普及培训体系、科普力量、教育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完善科普体系建设、TRIZ科普进校园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作为创新发展的一体两翼,已成为决定国家物质文化发展水平和民族创造力最根本的因素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作为我国科技界的优秀代表,在我国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积极承担科普社会责任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知识爆炸和数字化时代带来的诸多挑战,推动科普理念转变、实现高质量科普供给、构建大科普格局、谋划大科普战略,以高质量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基于院士群体开展科普(以下简称“院士科普”)的特征分析和实践经验,从新的历史方位重新理解院士科普的作用和意义,并对更好发挥院士作用推进科普事业繁荣发展提出了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普法治建设是落实关于“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两翼理论”,实施大科普战略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系统回顾,探讨了我国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发展脉络、当前状况和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在“两翼理论”的指导下,文章提出了加强科普法治建设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大科普战略与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实施夯实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已于2002年6月29日颁布实施.参与本期专题笔谈的几位专家学者,就<科普法>实施的意义、对科普工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现阶段科普事业发展的障碍、政策缺陷进行了分析,还提出了若干宏观与微观的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明确提出,未来15年我国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如何落实《规划纲要》,真正提高国民科学素养,本期专题笔谈邀请了6位专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