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对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基础"课课程建设与学生社团协会活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研究,讨论了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势在必行,互联网与教材的结合,互联网与课堂的结合,已经成为新的时代标签,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已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作为出发点,通过共享网络资源库平台的建设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从而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和发展寻找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意识的重任,明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任务,正确处理好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几个关系,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授方法对于实现该课程开设的目的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京 《中国科技纵横》2011,(23):396-397
教学方法是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科学合理的运用案例教学法、对话教学法和拓展教学法,加强本门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对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价值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视角,针对"中国梦"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展开分析讨论。主要分析了"中国梦"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融合途径,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国梦"宣教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必须基于具体课程教学的需要,有效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特点、教育教学需要及拓展活动所具有的实践教育价值,将拓展活动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形式的改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进而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和终身受益的基础课程。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但它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非常密切。本文初步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基础”课的可能性、必要性,融入的内容和方法等,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李诗夏 《今日科苑》2010,(8):304-30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研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设计具有学术性的理论意义与可操作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基础>课建设的研究意义、现实目的、具体内涵几方面进行构建,通过把握课程内容、设计实践活动和丰富讲授形式,为课程教育有效性的发挥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两课"系列课程之一,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并不能完全照搬其他课程的教学方法,而是需要结合课程实际和学生实际,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将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采用的方法进行分析,以促进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一门针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特点,重新认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以引导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开展道德实践和法律实践活动为基本途径,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1.
王梓宁 《科教文汇》2011,(20):58-59
史铁生.一个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龄残废了双腿的人.苦难命运的突然降临使他原本光鲜亮丽的人生霎时显得苍白无力.“原本能使他活下去、走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目的曲子”。然而他用手中的笔完成了自我的生命延续.有限与无限、完满与不完满等一系列生命课题的上下求索和不懈追问在他笔下一一书写.那张苍白的人生白纸上又重新焕发出了色彩.勾勒出了一幅“史铁生式”走向过程的生命美学的历电面兼  相似文献   

12.
阎连科的《日光流年》讲述的是在耙耧山脉深处的几乎与外界隔绝的三姓村的故事。三姓村村民全都活不过四十岁,这也注定了死亡与生育生活生存的较量。历届村长带领村民与死亡斗争,充满北方人的对“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三姓村村民的“生的坚强”表现在生育、生存和生活三个方面,而“死的挣扎”则表现在死亡的方式、意义和对棺材的重视三个方面。阎连科这种对死亡和生育的变态迷恋正是出于他对生命的热爱与绝望。  相似文献   

13.
杨文选 《未来与发展》2010,33(11):81-84
"美好生活"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什么是美好生活?显然不同社会对其具体内涵的理解存在差异。德尼·古莱教授认为,"维持生命、尊重和自由"是所有个人和社会都在追求的美好生活目标。美好生活必须通过发展"拥有"足够的物品,但物品富足并不等于美好生活。古莱从伦理学视角研究发展的思路及其观点,对于目前正在苦苦反思"发展为了什么"的中国社会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姚瑶 《科教文汇》2012,(28):70-70
余华在《活着》里通过一次又一次对死亡的描述,突出了“活着”的艰难,也表达出了他对“活着”的理解。本文通过品读《活着》,试图探析余华创作从“先锋”走向“现实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孙程芳 《科教文汇》2020,(10):50-51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如火如荼,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但研究生的素质和学术能力也需要逐步提高。《江村经济》作为社会学、人类学的经典著作,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调查范围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晓彬 《科教文汇》2011,(8):44-44,55
如何使用教材插图.是教材资源观的重要体现。教材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一种便捷有效资源.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探究。明确插图与教材关系.或在导入新课.或在理解教材内容.或在解决重难点时适时运用.就能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利用对插图多种形式的运用,设疑促思.创设积极思考的教学情境.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原生态”是“顺应天性、自主开放、思维灵动”的本色体现,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自然、单纯、原汁原味、发自肺腑的状态。沉浸生活,追寻幼儿数学活动的“原生态”,是唤起孩子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动机和兴趣,围绕“自主学习、自觉成长”的中心,坚持儿童立场、立足于儿童的生活经验、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性由天成,促其发展”的教学策略,使孩子们在喜欢数学、愿意学习中张扬个性,释放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作为一部经典的反殖民主义小说使她在文学界一举成名。本文试结合莱辛自身经历,从后殖民视角,借用女性“他者”观点和精神分析相关理论.对小说主人公玛丽的三种未完成角色进行解读.提出外部社会背景本身的内部矛盾。和与个体心理之间的外部矛盾使她难以对自身进行身份构建.从而无法在殖民社会中得以生存。莱辛站在白人女性的立场上讽刺了战后白人殖民文化的丑恶本质。  相似文献   

19.
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类型有着巨大差别,能够有效地融入进影视艺术创作中,为观众们呈现出声画结合的艺术效果,突出影视作品的主题内涵。在电影故事内容中,音乐旋律能够借助不同声调、声音、节奏等多种变化来展现出电影角色的内心情绪,让影片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在如今的影视创作中,电影影视俨然已经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钢琴音乐艺术作为影视音乐的重要途径,在影视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电影《海上钢琴师》作为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的经典作品,以其塑造的生动形象与深刻的主题内涵成为世界电影史上获得较高赞誉的影视作品。其中运用的大量钢琴元素让观众们在欣赏电影过程中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0.
"结构与功能"是美国新版K-12科学教育框架中的7个跨领域概念之一[1],其在现代科学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结构与功能观,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研究美国高中生物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中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内容的编排特点。研究发现美国教材内容衔接紧密,逻辑性强,彰显其科学化与人性化,对我国课堂教学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