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振宁博士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 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后经吴健雄教授实验证实。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获此殊荣的两位中国人。杨振宁博士1993年获美利坚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该学会的执行官说:“授予杨振宁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是因为‘杨振宁教授是自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  相似文献   

2.
杨振宁  (ChenNingYang) 美国物理学家。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 1 92 2年出生于中国安徽合肥。 1 942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1 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 1 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 949年后历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 1 986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杨振宁教授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进行了长期创造性研究 ,取得了许多杰出成就 ,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性的贡献。( 1 ) 5 0…  相似文献   

3.
李政道  (Tsung DaoLee) 美国物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 92 6年出生于中国上海 ,原籍江苏苏州。 1 944— 1 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 1 95 0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 95 3— 1 96 0年历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1 96 0—1 96 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 96 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教授 ,1 98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大学教授”。李政道教授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及其它一些对称性不守恒的发现 ,与杨振宁教授共获 1 95 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从 40年代…  相似文献   

4.
杨振宁生于1922年,其父留美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数学教授,杨振宁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后在清华大学从师于王竹溪攻读研究生,1944年获硕士学位。1946年至194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从师于有‘氢弹之父’之称的泰苈并获博士学位,后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期间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5.
杨振宁,著名物理学家,1922年9月出生于安徽合肥。1938年到1944年就读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先后得获学士、硕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创立"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因与李政道先生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历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席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和洛克非勒大学董事。美国国家科学院、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西班牙皇家科学院、台北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科学院荣誉院士,曾经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美国费城富兰克林研究所鲍威尔科学成就奖,费萨尔国王国际奖等科学奖项。2019年4月29日,杨振宁先生应明德讲堂思想系列主持人、人文学院汪前进教授的邀请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做客"明德讲堂",李树深校长主持了本场讲座。杨先生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近两千研究生再次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与研究经历(图1),并明确重申,对于几年前反对中国建造大型对撞机这一观点,"我的看法完全没有改变"。本刊特将报告及听众交流全文整理,经杨振宁先生审定发表,以志盛事。  相似文献   

6.
<正>爱德华·劳伦·塔特姆(美国,1909-1975),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塔特姆,1909年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鲍勒德市。1930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获化学学士学位;1931年获微生物学硕士学位;1934年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37年至1945年,任斯坦福大学副研究员、副教授。1945年至1948年,受耶鲁大学聘请,任植物学教授,后任微生物学教授。1948年至1957年,回到斯坦福大学,任生物学教授。1957年后,长期任职于纽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江夏 《华夏星火》2008,(Z1):21-22
人物简介林毅夫,生于1952年10月15日,籍贯台湾宜兰。1971年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8年获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82年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8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1987年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1987-90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0—9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8.
杨振宁1948年6月获得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在密执安大学度过了那一年的夏天。秋后,杨振宁返回芝加哥大学,被聘为物理系的讲师。他一边教课,一边继续做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研究。1948年尾,李政道和杨振宁合作研究衰变及俘获,发现这些相互作用与衰变具有非常相似的强度。  相似文献   

9.
《科协论坛》2008,(7):F0002-F0002
张纪岩,2000年毕业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从1995年起,主要从事炎症调控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2003年5月至2005年12月赴美国芝加哥大学Ben—May癌症研究所做博士后;2006年晋升为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学副研究员。2007年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三类);2007年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相似文献   

10.
口腔卫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炎 《科学中国人》2009,(2):112-115
王松灵小档案:王松灵教授198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1989年获该校医学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1992年在日本东京齿科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6-1998年及2001年5月-9月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立牙颅颌研究所(NIDCR)做高级访问学者。1999年始任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北京口腔医院副院长;北京口腔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05年2月至今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1.
《科教文汇》2020,(11):F0004-F0004
阿格·玻尔(丹麦,1922-2009),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尔,1922年出生,是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尼尔斯·玻尔的第四个儿子。他从小就在其父亲身边接受了科学研究的熏陶。1940年成绩优异的玻尔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物理,1946年获硕士学位,随后在其父亲主持的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1948年先赴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进修,1949年转哥伦比亚大学随拉比工作1年多,1950年回到哥本哈根(这时莫特森正在这里,两人从此开始长期合作)。  相似文献   

12.
《科教文汇》2013,(35):F0004-F0004
卡尔·西格班(瑞典,1886—1978年),因对X射线光谱学领域的发现与研究,于192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西格班,1886年12月3日出生于瑞典的厄勒布鲁。1906年西格班中学毕业后,进入隆德大学,并于1911年获博士学位。1907—1911年在隆德大学物理研究所担任当时著名的光谱学家里德伯的助教;1920年接任物理学教授;1923年担任乌普沙拉大学物理学教授;1937年任瑞典皇家科学院实验物理学教授;同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研究所物理部成立,西格班任第一届主任。1938ff起,他入选瑞典诺贝尔基金委员会,主持物理学奖金的评审工作。  相似文献   

13.
陈克求,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应用物理系主任。1986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湖南大学理论物理硕士学位,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2001~2003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任副研究员;2005年调入湖南大学应用物理系,任教授,  相似文献   

14.
<正>专家简介:戴瀚程,2006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13至2016年于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1月起,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组建了能源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室。他一直围绕全球气候变化经济与政策分析、能源与环境经济学等领域,针对经济绿  相似文献   

15.
封面人物     
朱光亚(Zhu Guangya, 1924—)核物理学家,1924年生于湖北省宜昌市,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9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1956年,先后在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任物理系、技术物理系副教授、教授。1957年后在二机部工作,先后任原子能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副主任、北京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1970年起,先后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5,(2):176-180
王承书(1912-1994)女,理论物理、同位素分离专家。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研究员。湖北武昌人。193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1年赴美留学,1944年获密执安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密执安大学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56年回国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原子能所和核工业部三院任研究员,从事受控热核聚变反应、铀同位素分离等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并积极培训理论骨干。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17.
哈克 《今日科苑》2012,(16):89-91
人物小传吴良镛1922年5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1946年协助梁思成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1949年毕业于美国匡溪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投身新中国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管理》2014,(6):82-82
李玉尚,1975年生,山东即墨市人.2004年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获史学博士学位.2004年4月任职于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同年12月破格副教授.2008年8月调入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任历史系教授、科学史博士生导师.2013年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19.
《学会》2006,(9):14-15
<正>丁肇中教授,1936年2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西根州安阿伯镇,原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7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土。现在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74年,因为发现了J/ψ粒子,他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  相似文献   

20.
王应睐 ,生物化学家。 1 90 7年 1 1月出生于福建金门。 1 92 9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化学系 ,1 938年留学英国 ,1 941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1 945年回国任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生化研究所教授 ,1 950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1 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 ) ,1 958年筹备创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并任所长至 1 984年。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名誉理事长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名誉主编 ,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名誉会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