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说文解字》中与语言审美范畴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语言内容的充实性、语言教化的伦理性、语言运用的思辨性等方面考察了中国先民的语言审美意识,从中发现先民语言审美意识与道德教化、传统修辞等有着密切联系,进而发现《说文解字》中蕴涵的中国先民语言审美意识既具有质实性、人文性,又有和谐性。  相似文献   

2.
以《说文解字》中与龙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社会实用功能、天文气象感知、艺术纹饰审美等角度考察了中国先民的龙文化意识.发现龙为人豢养、可供驱役,并被用于天气预测,最终上升到纹饰美化,成为中华民族图腾象征,进而发现龙文化意识具有多效性、和谐性、典型性.  相似文献   

3.
以《说文》中与龙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在原型、象似性、隐喻等方面考察龙族字词的形、音、义,发现龙的原型为上古一种大型爬行类动物,其主要特征通过象似性投射到社会各个方面,并因频繁使用具有隐喻的修辞功能,成为中国先民感知世界、体悟生命的重要认知范畴,从而构建了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模型,洋溢着厚重盼汉字文化精神,并具有文化类型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言意之间——从语言观看中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符号作为文化的第一载体对文化本身具有潜在的制约和铸塑作用。对语言的膜拜和轻视在西方和中国文化传统中形成差异和对比。《圣经》的语言创世观和道家的得意忘言说对于中西文化的结构和特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西语言观的对话与交融是现代人类在思维和文化方面达成互补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语言观,是儒家学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滥觞。本文从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首倡“正名说”、明确语言能力要求和应有态度、确立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范等四个方面,探讨孔子语言观的构成内容。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意识外化过程中符号系统的体现,其表征背后是主体意识的活动内容与活动过程。《边城》浓郁的诗意性语言,反映了作家沈从文的心理诉求。通过《边城》的语言景观探究语言表征背后的主体意识,解读沈从文对于人性的思考,探索作者对于现代意识与中华传统价值观的碰撞所产生的价值抉择,而非简单的语言结构,由此形成对小说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体育教师动作语言的界定,分析了它的直观性,交际性,首因性,辅助性,审美性等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8.
韩东的诗歌是耐读的。《你见过大海》《有关大雁塔》是对传统价值的“叛离”,成功的退隐在文本之外、追求口语陌生的美学原则等构成了抒写本我真我的情怀,形成了朴素抒情的诗学准则和审美判断,有意无意地反抗着传统文化赋予语言固有的价值观念,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一种品质性语言:口语精神。  相似文献   

9.
翻译教学中语言审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 ,美学功能是语言的重要功能 ,因此 ,翻译必然要涉及审美问题。在俄汉文学翻译活动中 ,译者必须以其审美意识对俄文文本进行审美认识和体验 ,然后用汉语思维将认识的结果转化为译文 ,实现汉语文本的审美再现。一个译者必须具有审美能力 ,以充分感受并传达原作的美 ,但审美能力源于审美经验 ,并非人人生而有之 ,关键在于后天培养。  相似文献   

10.
韩东的诗歌是耐读的。《你见过大海》《有关大雁塔》是对传统价值的“叛离”,成功的退隐在文本之外,追求口语陌生的美学原则等构成了抒写本我真我的情怀,形成了朴素抒情的诗学准则和审美判断,有意无意地反抗着传统文化赋予语言固有的价值观念,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一种品质性语言:口语精神。  相似文献   

11.
柏格森指出了语言符号的局限性,认为它是僵化的、静止的和空间化的,因而无法表达动态的、整体性的和时间性的心理绵延,庄子也论述了言不尽意的语言观。他们都认识到语言不能表达直觉,不能认识实在,而他们的哲学著作都具有文学特质,都采用诗一般的语言,构建了他们独特的诗化哲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白酒酒名的语言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搜集到的800个白酒酒名进行分析,从语言的角度看,酒名在专名与通名的组合方式、音节选择、词汇语义选择、修辞选择、语法结构选择上都有其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出白酒命名存在一定的规律,鲜活地承载着中国独特的白酒文化。  相似文献   

13.
岑泽丽 《职大学报》2012,(6):27-30,60
毕淑敏小说以生命与死亡为常用的创作主题并对其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她的多重职业背景也使其小说带上了"职业化"的语言色彩。她的小说创作的语言特色具体表现为语言富含哲理、简洁凝练、善用修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符号学理论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语言学转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与语言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符号学在语言学中的确定性追求;符号学与语言学的包含关系;符号学中语言与文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是上个世纪语言学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就是语言决定思维即语言相对论(我们在这里指的是“弱式”假说)。作为一种语言理论,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中的合理成分对第二语言教学具有积极作用。语言是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样式,那么不同的语言结构具有不同的价值系统和意义系统;第二语言教学就应该以目的语特点出发,以目的语的结构特点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6.
在语言问题的看法上,庄子与海德格尔存在着高度的同一性。在他们看来,一切语言的出发点并不是人,而是语言本身,人们能够在语言中去体悟道、体悟存在。这里借助海德格尔对语言的分析对庄子《齐物论》之言进行了探讨,从多方面阐述出二者在语言道路上的契合。他们的语言不是人对事物的描述,而是心与物的交流,放弃偏执,使其自然显现。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从负面去诠释语言冗余。实际上,冗余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内在属性。语言冗余可划分为语法冗余和语境冗余,它们有诸多重要的功能,都是确保成功交际的重要条件。因此有必要客观、科学地对待语言冗余。  相似文献   

18.
《晋语》为《国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尚书》一样,《晋语》以记言为主,同时叙述历史、传记人物。在史传文学中,其语言独具特色:含蓄而流畅,生动而严谨,优美而准确,灵活而工整,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技巧。《晋语》运用语言的艺术成就,为后世史传文学的语言提供借鉴,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报纸作为传统大众传媒的“老大哥”,其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广度、深度等一直被行业内所重视。其中,作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更成为新闻报道能否第一时间吸引住读者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词句选择和修辞运用两个角度对报纸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运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顺应理论对口译的解释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开始用语用学理论解释翻译现象。运用语言顺应理论解释口译过程中的译语如何顺应语境因素,顺应在语的语言结构成份,顺应口译的动态过程,使译语连贯、得体地再现原语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