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日本人小林一博的《出版大崩溃》被引入国内以来,出版的“崩溃”一时成了出版界关注的话题。老出版家宋木文和巢峰在2005年初的对话更是敲响了警惕崩溃的警钟。假如说,中国的出版业也处在崩溃的边缘的话,那么,这一崩溃是一时的,还是长期的?是毁灭性的,还是一次小波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实际上取决于对出版产业发展阶段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自日本人小林一博的<出版大崩溃>被引入国内以来,出版的"崩溃"一时成了出版界关注的话题.老出版家宋木文和巢峰在2005年初的对话更是敲响了警惕崩溃的警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日本出版业的"大崩溃"现象引起了我国出版界的强烈关注。但是从笔者看到的反思与探讨日本出版"大崩溃"的文章来看,虽有不少启迪,总觉得有"隔靴搔痒"之感,没有说到"根子"上。日本出版学者小林一博所著《出版大崩溃》尽管给我们展示了日本出版"大崩溃"的种种风景,对许多具体而微的方面作了叙述,甚至令人看到了诸多典型而生动的细节,但是综观起来,加上我国学者的反思与探讨,归结为一句话,还是令人不得正解。  相似文献   

4.
亚洲,特别是中国,原有城市的结构正处在全面崩溃的过程中.这种崩溃,是与大规模的建筑建造同时发生的.不管愿不愿意,这个城市结构、生活方式和建筑语言的崩溃与瓦解的过程即是今天建筑学直接面对的全部对象.让人感兴趣的是,不同时间不同方向的多种可能性同时并存.在这个特殊时刻,城市问题比建筑问题更加重要.建筑学需要一种方式,把对建筑单体的关注转向对城市结构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美]戴蒙德上海译文出版社定价:40元当一个社会面对其复杂的环境问题,无法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决策时,往往会走向崩溃。本书以对失败的比较案例研究,试图为当今的人类社会提供一条生存与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6.
影子银行如今已成为人们在探寻中国经济崩溃的潜在原因时经常提到的话题。在此之前,充当这一话题的是房地产泡沫与廉价劳动力成本上涨。做空中国的人士因其中的既得利益而不断做出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预测。事实上,中国经济减速的可能性很大,但不会是出于做空者所提出的此类原因。  相似文献   

7.
张李松 《新闻世界》2014,(4):255-256
小林一博的《日本出版大崩溃》一书描写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日本出版业大崩溃的现象。本书深刻具体地分析了日本出版业的泡沫化现象以及面临的困境,试图找到解决之道。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中纵深去看,日本出版业的困境,很多方面其实并非日本所特有,中国的出版业也正面临着相似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传媒     
6月28日在新加坡出版的《联合早报》发表署名王斯靖的文章,称在世界各地普遍看好中国经济稳健起飞之际,美籍华人章家敦的《中国即将崩溃》以唱反调的姿态问世,引起世人瞩目。作者认为,对“中国即将崩溃”的预言不能当真,否则将误了自己在中国发展的机会和前程。 中国即将崩溃?这个句子看了令人毛骨悚然。别紧张,至少后面还有一个问号,表明对此深表怀疑甚至不以为然。然而,如果书名赫然就是《中国即将崩溃》,  相似文献   

9.
两种崩溃论     
在美国人兴起中国崩溃论的风潮时,中国实际上也存在美国崩溃论。两种观点,在短时间内难分对错,但在长时段中,必有一对一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小林一博《出版大崩溃》一书中日本出版业从辉煌到崩溃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对我国出版业应从出版供应链整体的角度考虑行业的发展,而不能仅仅考虑每个实体的利益。信息技术对出版业的冲击巨大,其影响涉及供应链各个环节。文章提出,发展按需出版,利用信息技术对出版供应链进行流程重组以及参与知识生产是出版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的中国图书市场带给2004年的中国出版人一个不安的数据:市场实存图书品种70万种,动销57万种,实现销售额461亿人民币,库存码洋401亿人民币.其间,业内人士对于小林一博的<出版大崩溃>带着热情去看,又生出许多忧叹来--有人甚至得出中国出版业有可能步日本出版业崩溃之后尘的恐慌性论调.又是在这一年,来自政策面主导的关于出版业自身改革的呼声渐高.我的看法是:中国出版业不会步日本出版业的后尘,中国不会出现所谓的出版业崩溃.中国出版业最需要正视的是数字化时代带来的书业变革,中国出版业有着光明的前途.  相似文献   

12.
我不欣赏对日本出版业用"大崩溃"这种夸张的语言来描述.但中国有句古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所谓"大崩溃"的说法,对我们不无警示作用. 日本人为什么会发出如此惊世骇俗的哀叹?这种"大崩溃"的基础,中国出版界是否亦已显现,两国不同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中国出版界有哪些自身独有的潜在危机?我认为思考这些问题比简单地跟在日本人后面变本加厉地惊呼"大崩溃"即将来临,要理性得多,有益得多.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情境崩溃理论出发,将“仅三天可见”视为微信朋友圈情境崩溃后的情境再分离的用户实践,探讨情境崩溃之后“再分离”的过程和策略;同时挖掘中国社会情境的关系内涵,把中国人的脸面观和关系逻辑纳入到处理情境崩溃的具体实践之中。这种情境崩溃与情境再分离在中国语境下,不仅仅是社会情境意味的自我呈现问题,更是关系情境中的关系建构、关系中的自我建构和脸面建构的问题。研究发现,“仅三天可见”作为一种技术装置,赋予了用户改变情境定义和自我呈现的可能性,也赋予了观众对新的情境定义和人际关系理解和接受的可能性。用户通过对“仅三天可见”的创造性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与他人的边界确定、自我与角色的分离、熟人与陌生人边界的确定,从而缓和了情境崩溃引发的冲突,实现了中国人对人际关系的“维持”倾向与脸面的修复,也引发了关系中的自我变化和对熟人关系的重构,从而使得“仅三天可见”作为一种情境再分离在中国语境下是一种社会-关系情境的再分离。文章最后讨论了“仅三天可见”作为技术可供性与用户创造性实践的中介,将作为宏观的加速社会结构和行动者对技术的中介使用的能动性连接起来,在社会-关系情境中,实现了结构与行动的松散耦合...  相似文献   

14.
佘晓灵 《出版经济》2005,(12):30-30
记得一年前,一全<日本出生大崩溃>图书在国内特别流行,也引起出版界很大的影响.研究这本书的观点,结合我国的图书出版的实际,我个人认为中国出版业离崩溃也不远了,2005年的中国图书市场除了一些乏善可呈的亮点图书以外,一片沉寂,每每问起各地出版界同仁最近日子过得如何,大多以摇头代之回答.书业喧嚣之后寂静,也许更能让人反思.  相似文献   

15.
江苏人民出版社在2007年初重点推出财经管理类力作《崩溃——左右企业存亡的十大定律》。两位作者围绕企业崩溃以及企业家的生存状态等经济领域甚至是社会大众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凭借其特别的观察角度、思考过程和直觉领悟,以对话的形式探讨了左右及解救中国企业崩溃的十大定律。该书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诚信问题是一种文明危机,诚信的全面崩溃也是社会和个人的问题。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的兴亡执政党有责,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信息和出版大国.日本的出版业在二战前后有过辉煌的历史,其市场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峰,而在上世纪末涨幅下降,开始进入十年萧条期。日本出版评论家小林一博在《出版大崩溃》中,列举了大量触目惊心的出版“大崩溃”的事实。直至今日,日本的出版业虽有回暖,但仍然是在艰难中前行。  相似文献   

18.
方君 《湖北档案》2002,(10):22-23
当我端坐在一位八旬老者面前,观看着他五十年代在内务部社会福利司的那张照片,自己那点自鸣不凡一下子崩溃了.  相似文献   

19.
刘黎 《兰台世界》2015,(6):12-13
清代实行银钱本位的货币制度。铜钱紧缺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又出现了银贵钱贱的问题,清廷对此首鼠两端,直至货币体系崩溃而无有效措施。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东川府铜矿的命运是其经济社会崩溃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书店纷纷倒闭缩水 2001年可以被称作是零售书业大崩溃的一年,倒闭和缩水的连锁书店数目史无前例,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现在的图书零售点的数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