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建设"一流"要靠人来实现,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可是,大学,现在还没有精力把目光投向作为个体的教师. 虽然"以人为本"的口号整天挂在领导的嘴边,而且每位校长都能脱口说出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说的"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但是,依照长期以来形成的惯例,我们在教育投资上,注重盖大楼、买设备,而较少关注人力投资,重视大楼甚于大师.  相似文献   

2.
反抄袭软件的局限及『学术打假』之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我们的"学术造假者"频频创造"雷人"壮举.在2009年涌现出"学术高产之最":井冈山大学教师钟华和刘涛短短几年内在<晶体学报>创造了发表论文70篇的"神话"."学术‘拿来'之最":东北财经大学一硕士生运用了"拿来主义"的勇气,把南京财经大学一篇硕士学位论文的地点"江苏"两字改为自己学校所在的省份,硕士学位论文即刻就大功告成,成为天底下"最容易"写的学位论文.  相似文献   

3.
在革命烈士金汉虚诞辰百年之际,笔者重温他的"湘西散记"——《劳蛛之美》,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金汉虚,这位1912年12月出生于安乡县城关镇一个教师家庭的水乡孩子,其事迹被选为《三湘英烈传》和《沅澧人杰》等.1988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李锐在常德市丁玲文学创作奖励基金会上情不自禁地说:"在湖南党史上,有一位很有知识、很有影响、很有贡献的人,他就是金汉虚!可惜知道他的人很少.我们应予重视,给予他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我出生在自古素有"岭南都会"的广西玉林市一个书香文化浓厚的家庭,母亲是教师.小时候,我们家住在学校图书室的隔壁,每天看着人们的进进出出,我就产生了好奇.  相似文献   

5.
教师兼职 明止暗增 教师这个职业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一个只讲贡献不讲回报的穷差使,以前老师课外当家教是不得已而为之,还得躲躲藏藏,只是为了略微补贴家用而已.而现在,老师们用"知识"创造"财富"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初期的不适应和躲躲藏藏也逐渐被经济意识所取代.我们说教师这一职业容易进入"中产",其中许多是靠兼职这一形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传统教育下的教师评价多是数量化评价,它虽然比较客观、准确,但也存在着一些诸如操作形式化、内容单一,忽视教师心理与道德的引领等比较突出的问题.为了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必要建立多元化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评价标准.通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转变了评价的观念与行为,评价观念由过去的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通过教师的发展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评价内容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既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素质的评价,有单项评价也有综合评价;评价方式多元化,由"量化评价"转为"多形式评价",有教师自评与他评、有结果评价也有过程评价、有诊断性评价、也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实施,我们逐步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实现了教师教学与评价、工作与学习的一体化,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7.
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它既包括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全部内容,也包括个人成年后与社会之间发生的教化、内化与调适的全部内容.人的社会化贯穿于人一生全部过程.当今,人的社会化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共同关注的课题.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馆与人的社会化有什么联系,起什么作用,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现对档案馆的社会教化功能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个熟悉而寓哲理的声音,在我们耳畔回响了半个世纪,与我们的心弦共振了几十年.这就是诗的力量,也是这首诗的作者,著名诗人臧克家的力量.这位伟大的诗人是在山东大学土壤中培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说起故事,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我们也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神笔马良"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那么故事为什么让人爱看爱听?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有情节,有曲折,能够吸引人,二是有人物,有性格,有喜怒哀乐,能够打动人.  相似文献   

10.
现在风行商业界和书业界的"长尾理论",普遍被公认是美国<连线>杂志(wired Magazine)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先生发现、发明并创立的.这是我们出版传媒人的骄傲.同时,追溯一下他研究"长尾理论"的历程,对我们出版科研人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在审视"传播知识信息(这里也包括上电视--笔者注)是‘那些学问做得不够好的人'做的"这一假设时,法国学者巴勃罗·延森等人的研究显示:"如果我们承认分析指标支持‘做学问好的人',那么我们的研究清楚地否定了‘传播知识信息是"那些学问做得不够好的人"做的'这样的假设.  相似文献   

12.
董强 《新闻实践》2009,(10):27-29
互联网让地球"变小"了,让人的距离"变近"了,也让传统媒体感到有点"紧张":我们将去向哪里?我们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又在不断变化发展中的问题,尚无终结的答案.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观"五湖四海",听"八面来风",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最初的教师并非一种谋生的职业,教育活动也只是古代圣贤自发的一种行为.教师既是古代社会传授知识的人,又是古代"圣贤文化"的代言人.他们以"圣贤"的学问及人格修养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以此砥砺学生的德行,成就了中国各代教师德行高洁的君子人格,为后继者的人格修养树立了典范,对中国古代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教师的称谓及生存状态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认知世界     
近日欧洲行,所见所闻,想到认知世界的话题,即我们对自己生存的这个地球整体、各个国家的了解与认知.我想说的是,这种了解与认知,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认知者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譬如我. 对于"世界"这个概念,按照我们这一代人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分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前者称"同志",后者是"敌人",外加亚、非、拉"兄弟"."同志"们都很幸福,"敌人在一天天烂下去",剩下的就是"待解放的三分之二受苦人". 遇到三年"自然灾害",彼时中苏交恶,于是有了"苏联逼债,搞得我们挨饿"的说辞.  相似文献   

15.
新闻媒体要讲社会责任、社会效益,这是新闻媒体和新闻人常讲的一句话,尤其是在学习教育活动中,或者是在总结工作时.但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社会效益"究竟有哪些?可能很多人都说不清--你不问,我好像还清楚;你一问,我倒不清楚了.即便是经常提到的"社会",也是.我们或许对"黑社会"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对"社会"是什么,大多说不清.  相似文献   

16.
龙应台 《出版参考》2005,(35):21-22
在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全球化"第一次发生"戒心"是在一九七五年刚到美国时.在台湾读大学时,教英语的美国教师会要求每一个学生选一个英文名字,因为她可记不得几十个中文名字.于是一整班的学生都变成了Dick,Tom,Harry;我的名字叫"Shirley".到了美国,我开始教美国学生英文写作.面对二三十个美国学生,很难记得谁是谁,我花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把人名和脸相配起来,认得了.于是我回想,为什么教我的老师没坐下来花时间,把我们的中文名字记住,反而让五十个人都为她的方便而改名呢?  相似文献   

17.
任迎春 《青年记者》2016,(32):124-125
社会科学中,意识形态是一个非常抽象和复杂的概念,它是一种"实体",塑造人的思想,构建人的私人身份和社会身份.意识形态受制于权力关系,并通过语言实现和更改,语言解码意识形态与权力互相作用的整个过程.政治领域之外的翻译研究中,意识形态的定义是中立的,是"一套思想,组织我们的生活,帮助我们了解我们与环境的关系".美国当代翻译研究学派重要学者安德烈·勒菲弗尔强调"意识形态在某种意义上不限于政治领域",认为"意识形态是统领人行动的一套形式、惯例和信仰".  相似文献   

18.
"魅力城市"无疑是运城人对外宣传的金字招牌.这张招牌曾一度使许多运城人近乎痴迷.然而.什么是"魅力城市"呢?当年运城市被评上魅力城市时,不要说外地人对我们表示过怀疑,就连运城人自己可能都难嘲其说,运城真的够得上一个魅力城市吗?我们和同时登上魅力城市名单的苏州是一个档次吗?作为一个魅力城市,运城的魅力何在呢?  相似文献   

19.
袁岳 《图书馆杂志》2008,27(5):81-88
袁岳: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很多人都说中国国情是什么?老外在我们中国做生意,我们会说他们不懂我们的国情,人家就请教你了"你说中国国情到底有些什么啊?"我们会发现国情也不容易说出来,我们到底是什么国情跟人家不一样?事实上在我们中国,国情有两样法宝.  相似文献   

20.
<正> 为了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科技文献检索水平,同时培训给学生开课的师资,我校图书馆和师资培训科一起试办了一期文献检索教师进修班.通过试办这期教师进修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1、实践表明,科技文献检索进修班是深受教师欢迎的.据我所知,目前中青年教师在查阅文献方面有二个特点:①较多人对与本专业有关的少数几种检索工具略知一二,会查一点,但不熟悉,因而效率不高,也有部分人几乎完全不会;②有关科技情报及专利的知识非常贫乏,甚至一无所知.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