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可就业能力及其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知识经济和职业观念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对西方发达国家可就业能力的概念、评价、培养和开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对可就业能力与终身学习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国外可就业能力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可就业能力的内涵及其演变过程 可就业能力指获得并保持一份有薪工作的能力.它是在就业过程中,识别个体特征和相关环境制度时产生的.从外层看,可就业能力涉及经济、社会以及政策等方面的问题.从内层看,可就业能力反应了个体内在的特征,它是由一系列的成分构成,其中一些成分来自于潜在的或职业活动中获得的人力资本,一些成分则来自于职业活动外获得的社会资本.可就业能力开发被看作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种手段,在工作期间它被作为一种预防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顺茗 《科教文汇》2008,(31):32-32
充分发挥个体潜能在个体生涯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潜能开发已得到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对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生,职业潜能开发对于其提高就业能力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潜能开发的理论阐述,重点分析潜能开发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充分发挥个体潜能在个体生涯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潜能开发已得到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对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生,职业潜能开发对于其提高就业能力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潜能开发的理论阐述,重点分析潜能开发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可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以及市场对人才需求方向,结合高职计算机专业特点提出了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可就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可就业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小平  杨淑薇 《软科学》2006,20(3):15-18
在市场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员工激励方式以及职业发展的竞争力与连续性,而这些问题都与员工可就业能力有关。对可就业能力的概念及其结构模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可就业能力在高校及企业两个领域内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等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从供给质量的角度分析,就业能力不足是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在探讨"就业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院校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当前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使得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话题。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非常复杂,其中就业能力的欠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及内涵的阐述,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的表现,以及高校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欠缺,并提出了改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静 《科技风》2011,(16):155
本文基于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分析,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概念,设计出了用于衡量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课程教改模式——人力资源教学计分卡。围绕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既可改进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绩效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运用多层次个体行为问卷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绩效形成的环境匹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指出就业环境的不同维度对就业能力和就业绩效的影响效应显著不同,其中工作环境、学校环境和劳动力市场环境是重要的影响环境.  相似文献   

11.
郭雪  张华  王佳 《科教文汇》2012,(15):192-193
大学生就业能力随着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根据印刷包装类毕业生就业过程的状况,通过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并分析了毕业生就业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个人就业能力较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提升大学生个人就业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可雇佣能力的视角,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提出在可雇佣能力的各维度中融入创新要素的内容,推导员工创新行为产生的机理,并将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内在因素及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与员工的可雇佣能力密切相关,外在因素与组织创新氛围紧密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引导员工创新的策略。本文开辟了员工创新行为形成机制研究的新视角,为组织实施创新激励政策提供新的思路,也为组织识别、开发、培养员工的创新潜质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魏巍  彭纪生 《软科学》2017,(4):61-65
探讨可雇佣性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调节作用.统计分析发现:可雇佣性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于长期雇佣,可雇佣性对短期雇佣员工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同时,回避失败倾向、雇佣方式和可雇佣性的三项交互作用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可就业性的测量及其与求职行为和求职绩效之间的关系。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结果表明大学生可就业性分为内外两个维度。层次回归分析(HRA)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外部可就业性有助于内部可就业性的培养,并藉此积极影响自我探索、环境探索和求职强度,内部可就业性是完全中介变量;学校承诺和就业抱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可就业性,并藉此积极影响求职绩效,可就业性完全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5.
包慧君 《科教文汇》2012,(19):196-197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用人单位、高校、学生各方都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我校部分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着自身的特点,并构建了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推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满女 《科教文汇》2011,(21):41-43
随着近年来广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当前广西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存在旅游本科学生缺乏就业竞争力,专业对口就业率低;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缺乏特色,实践教学环节问题突出等不足。本文提出提高旅游学科地位,提升旅游本科学生就业竞争力,突出旅游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色,改进实践教学环节等旅游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为广西旅游院校构建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谢辉凡  韩庆红 《科教文汇》2013,(24):181-181,186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雇主、高校、学生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基于雇主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问卷调查,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结构并对大学生的能力状况进行评估,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大学生自我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关系到大学生获得并保持工作机会的重要能力,而心理资本强调对积极心理因素的利用,进而使个体获得职场的竞争优势。本研究从心理资本的视角出发,选取某师范大学大一至大四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现状及二者关系,在此基础上寻找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方苏 《科教文汇》2012,(29):194-195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文章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能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