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大前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几经曲折,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已进行10年的探索被迫中断。社会主义道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由于对社会主义理解的误差和把社会主义模式凝固化以及急于求成、超阶段发展的“左”倾思想与情绪长期占上风。  相似文献   

2.
我党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在党的八大前后已经提出,但八大后不久,这一思想在实践上又被否定了,致使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入迷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伊始,我党又重新开始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十四届三中全会,这一理论已经系统化并趋于成熟。这一探索过程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因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彻底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又重新摆在了全党的面前。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提出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十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扭转了“左”倾错误方向,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逐步确立一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十年来,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  相似文献   

5.
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是斯大林错误被揭露对中国产生的震动,并非内部自觉意识变化的结果,更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起始。恰恰相反,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惯性,使得这种探索明显地呈现出对斯大林体制维护的特征,从实践上和理论上把它推向极至,成为“左”倾“运动治国”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中共八大前后提出“以苏为鉴”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端,形成和发展了八大的正确路线与方针政策,在诸多方面开始酝酿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框架。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此,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十年“文革”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6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形成?这个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实和发展着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8.
对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功勋,是怎么评价都不会过高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地认真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当代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的重大决策,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从而使我国开始出现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局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发展。一句话,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观念的演变分四个阶段。建国初期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观;八大前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维;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从总体上脱离了正确轨道,步入了歧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重新走上正确轨道,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拨乱反正研究综述孙大力拨乱反正,即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左”倾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后面临的首要任务。从粉碎“四人帮”到党的十二大的几年时间里,全...  相似文献   

11.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后经挫折,成于邓小平。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著述的《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代表作,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党在"八大"及其前后提出的正确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为形成我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初步基础。后来由于缺乏经验等原因,我们逐渐违背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背离了"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失误,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直到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我们才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才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比较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但是,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登峰造极地歧视与迫害知识分子,使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遭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  相似文献   

13.
1956年9月党的“八大”总结了我党“七大”以后的历史经验,为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确定了适合我国情况的马克思主义路线。本文认为,“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贡献有四个方面:适时提出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方针和新模式;对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道路作了有益的尝试;在加强和巩固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问题上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相似文献   

14.
1981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标志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历史决议》的酝酿和提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不是偶然的。首先,是开辟新道路的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它从根本上纠正了党内“左”的错误,重新确立了党的政治、思想、组织路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但是,如何运用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  相似文献   

15.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72页,以下只注页码),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邓小平文选》的基本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同志这一论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这是毛泽东同志一贯的思想。建国以来,党和毛泽东同志曾经致力于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当时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后来又在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致使这一问题未能彻底解决。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的经验教训,再一次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第149页)那么,究竟怎样走自己的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十年探索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10年,作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主要成员之一的刘少奇对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作了艰辛的探索,并获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找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党的许多领导人都为此艰辛探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毛泽东在党的八大前后率先探索,他所提出的正确思想和理论观点,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是在非常低的起点上开始经济建设的。为了振兴经济,老挝人民革命党对本国经济发展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老挝人民革命党对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充满“左”倾色彩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阶段、经济政策的初步调整阶段和全面革新开放的阶段。建国30年以来特别是实行革新路线后,老挝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展望未来,老挝党和人民只要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就一定能够实现党的“八大”和“六.五”计划所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共“八大”突破苏联模式,探索中国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道路。从实际出发规划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展的指导方针;毛泽东、刘少奇、陈云、李云、李富春等领导人,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尽管“八大”路线并未坚持下来,但“八大”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八大”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济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努力。毛泽东适时提出“以苏为戒,走自己之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江泽民深化了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坚持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三代领导核心既一脉相承,又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