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平常心是道"是马祖道一禅师创立的洪州宗的重要禅学思想,是禅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以南泉普愿禅师及其弟子赵州从谂禅师、长沙景岑禅师为代表的南泉法系是洪州宗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也是继承与发展马祖道一禅师"平常心是道"思想的主要力量."平常心是道"思想经历了马祖道一的创立、南泉普愿的纯化、赵州从谂与长沙景岑等禅师生活化运用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唐代高僧南泉普愿禅师建立了以道为本体,以平常心为用的"平常心是道"的禅学思想体系,并首倡向异类行.他培养了一大批禅门高僧,其公案为后世禅师所喜爱,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即心即佛"是禅宗的重要禅学命题,马祖道一对这一命题自觉进行了论证,并成为他禅学思想的标帜.南泉普愿提出并详尽阐释了"心不是佛,智不是道"的禅学命题,这是对马祖道一"即心即佛"命题的修正与发展,旨在纠正"即心即佛"所带来的"错将妄心言是真心"的"认贼为子"之"相似般若"现象.南泉强调"大道无形,真理无对",真正的"大道"非见闻知觉之心所能体认.在扬弃"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命题的基础上,南泉提出了"平常心是道"这一重要禅学命题."即心即佛"、"心不是佛"和"平常心是道"这三个重要禅学命题,构成了南泉普愿较完整的禅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南泉透脱的人生风格,一方面表现于他不崇拜、重自我、追求彻底自由的个性特征的生命历程,另一方面表现在他冲决一切网罗、追求终极自由的禅学运思.南泉通过其深遽的禅学运思,彻底消解了人的一切世俗依傍,引领人们回归到自在悠闲的本然状态."平常心是道"的透脱而又悠闲对于现代日益物化与繁忙的人生无疑是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5.
长沙景岑在我国佛教文化史上是位有着重要影响意义的人物,但是研究者甚少.从长沙景岑禅学命题看,其主要特点和影响有以下方面:强调佛身乃是人身,不离现实世界求佛,佛不在世外,人佛无异;深化了"平常心是道"的思想,提出"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乃真修行;景岑继承了前辈的般若空的思想,并把这种般若空更进一步推到更高的境界--"无佛亦无人",彻底扫除学人的一切念头.因此,本文认为景岑秉承师祖马祖道一的洪州禅学风范,继续慧能的"顿悟"宗风,在身体力行中使其得到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使禅宗更进一步人性化、生活化、世俗化、大众化,本文对推进南泉普愿禅师佛学思想的学术研究,以及了解我国佛文化演变史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泉普愿之所以成为禅宗史上深具影响的人物,就在于其禅的"游戏三昧"旨趣.正因深"得游戏三昧",其禅理才能上合"性空缘起"之旨,下能超越"即心即佛"带来的时弊.游戏三昧既是南泉设立宗派的根本原因,也是其禅学的价值之所在.因而,它也是本文解读南采佛性思想与其"独超物外"、特言独行的基本视角.  相似文献   

7.
洛学是北宋黄河流域出现的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地方学派.此后,以它为源头的宋明理学成为河洛文化与黄河精神文化的核心部分.洛学在北方从黄河中游辐射到上下游,在南方发展为福建闽学、湖湘学派、江西学派、浙江永嘉学派和四川涪陵学派等地方学派,并演化为宋明理学,广播中华大地.洛学的演化轨迹为世人展现了一幅黄河精神文化在...  相似文献   

8.
南泉普愿禅师是晚唐佛教禅宗的著名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对南泉普愿求学修证经历、知识结构、学识素养、思想渊源及其禅学思想特征的考察研究,认为南泉普愿是中国禅宗史及禅学史上一位思想独异、特立独行的禅者.其禅学思想最重要的特征,是通过对部分佛教传统观念、教条、准则、规范、理性、逻辑等的颠覆,以达到超越生死、超越因果的彻底"自由"和"逍遥",从而成为一位由智返愚、由巧返拙的"智者".他的这一独异思想的来源之一是中国先泰的老、庄.彻底的自由与逍遥不利于宗派传统的建构,这也是南泉普愿及其弟子们虽然在当时乃至以后都影响甚巨,但却始终未能建立起自己宗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南泉普愿是中国禅宗史上一位影响广泛的高僧.文章一方面考证了南泉普愿生活的三个时期即入马祖之室前、马祖门下时期和南泉时期的主要事迹与活动;另一方面考证了南泉普愿的弟子及其简要情况.  相似文献   

10.
惠能奠定了南宗禅顿悟法门以后,神会确立了顿悟禅法的理论基础.洪州宗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通过把宗教实践推向极致的方式,丰富发展了禅宗理论与实践思想,提出了即心即佛之佛性论,平常心是道之修证论,应机接物之教化方便.  相似文献   

11.
禅宗作为唐以来佛教的主流,其传播充分利用了佛曲俗化中俗曲的力量。禅宗极其重视俗曲的开悟功能,还积极从事俗曲的创制,进一步促进了佛曲的俗化。敦煌经卷与禅师语录中的禅宗俗曲在体制上有只曲与联章体两类,它们的运用主要是上堂开法,表现出了一种新的典型形式:上堂——曲、舞、(偈赞、机锋、棒喝)——下堂,充盈着音乐文艺的运用。从俗曲可以窥探到禅宗的世俗性特征与音乐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中使用的语言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面貌,从宏观的角度对《金瓶梅》中俗语的运用体例、分类分析、语言形式、思想内容、来源及其在俗语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力图阐释《金瓶梅》中的俗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面貌以及对近代汉语俗语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禅诗审美境界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禅宗诗歌表达独特的禅悟体验,其审美境界的范型是一切现成现量境、水月相忘如如境、珠光交映圆融境、任运随缘日用境。现量境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如境能所双亡,色相俱泯;圆融境珠光交映,重重无尽;日用境饥餐困眠,脱落身心。体证禅诗审美境界,对建构21世纪中国禅诗研究学、整合传统诗学的境界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结合文献和现今活的方言例证,对禅宗语录中“四楞塌地”、“停囚长智”、“头头物物”、“兀兀堆堆”、“椀脱丘”等数则词语作了考释。  相似文献   

15.
采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法对中体产业经营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01-2004年,公司体育核心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较低分别为:54.26%、52.56%、11.03%和16.25%.且增长缓慢.原因是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国际中介机构和商业集团在我国体育市场形成垄断优势、体育彩票业务进展缓慢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2008奥运的日益临近,公司的体育核心业务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禅宗公案孤立地看,具有突发性、随机性,于剿绝情识中呈显着灵性的感悟;宏观地看,具有指义性、确定性,于肌理稳密中彰显着般若智光,组成了一个庞大严整的象征体系。这些公案与吟咏它们的颂古结合起来,形成了禅宗公案颂古象征体系。通过对雪窦《颂古百则》和圆悟《碧岩录》的考察,我们发现,禅宗公案颂古表征着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本心论揭示自性澄明超越的浑融特征,迷失论反思悖离浑融导致自性沉迷的缘由,开悟论提示消解二元对待回归于浑融澄明的方法,境界论标举悟者生命清明澄澈的高华情境。揭示禅宗公案颂古体系,阐释其禅悟内涵、运思特质、取象方式、美感质性,对拓开中国禅学、诗学研究新天地,建构21世纪禅悟诗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道宁是北宋末年临济宗著名禅僧,他的禅法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出了现实世界本原之相的"实际"理论,认为现实世界是一个活生生的、自然而无为、清净而不染、浑融而莫辨的完全原初的真实的世界;二是在"实际"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示了达于实相之理的"慈悲"精神,指出了通向世界绵密处生命真实性所在的根本途径与方法,在中外禅宗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山水诗的审美观念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每次转变都与那个时代特定的文化思潮密切相关。盛唐时代兴盛的禅宗,无论从生活行为还是审美情趣上都对当时的诗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这种影响的直接体现便是山水诗审美观念的转变。在先秦两汉时期,中国人的山水观念以“游”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赏”为主;盛唐时代,则以“归”为主。虽然不能排除在盛唐以及此后的山水观念中有多种审美情趣并存的现象,但是作为一种美学情趣,人们所追求的正是以王维为代表的那种“清空”、“无染”之境。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新形势下,贫富差距呈加剧的趋势;公众面对贫富差距的心态;提出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就业和"三农"问题等有利于加强社会稳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