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问题,既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要学习新课标,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教师引导,探索修改方法,要引导学生互改作文。  相似文献   

2.
<正>批改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某种程度上与小学生写作习惯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不太注重作文批改,或者敷衍了事,或者生冷简单,给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批改作文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点、缺点和错误,在教师的鼓励和启发下逐渐进步,并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呢?怎样在作文批改中贯彻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很  相似文献   

3.
<正>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现状是,大多数学生对其不感兴趣,或者应付了事,或者诚惶诚恐,或者拒绝抵制。学生为什么害怕甚至厌烦作文呢?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语文老师忽略了他们的自我期许和自我成就。如何达成学生的自我成就感,激发写作热情,从而促进作文进步呢?"成就感·目标"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破冰之剑。所谓的"成就感·目标"作文教学,就是必须让每一位学生在习作时都能找到自己的成就感,从而树立写作自信心,诱发习作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经过多年的实践与跟踪,我们的作文教学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下面是我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  相似文献   

4.
杨小红 《教师》2014,(27):65-65
正著名作家老舍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意思是,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反复的修改,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使其更加完美。鲁迅先生说:"作文的精华就在于修改。"新课标对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提出要求,要求中年级"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高年级"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自己修改作文就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作文批改中,加大学生全体参与力度,是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措施。一、当前农村小学高年级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注重体现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这样做的意义不仅仅是可以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而且对学生的人格养成也大有益处,能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一种不同一般的思想认识或独特的生活体验。一、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总认为这样有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的目标要求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然而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很多小学生都"谈作文色变",更多的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是敷衍了事。如何树立学生的习作主体意识,使学生明白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在作文  相似文献   

7.
作文评改是指导作文的延续,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推卸的一项教学任务,是指导学生写作、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提高学生对作文评改认识,教给学生修改作文方法,培养学生自己批改的能力,养成“文章不厌百回改”的良好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8.
没有个性,人类的活动都只能变成动物的生存本能.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是培养具有人格独立、思想独到、个性鲜明的学生.作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和思想独创性的基本和必要必要手段,对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文教学必须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健康作为作文教学的灵魂,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思维、学会创新、学会做人、学会审美.现实中面临当前小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众口一词、千人一面的作文通病,我们应该改变这种亵渎学生思想的作文教学方法,在作文中尽量避免使学生说假话、空话、套话,让学生养成独立的人格,做自己的主人,做新时代的主人.因此,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使学生不被庸俗思想左右,保持自尊自立的自我,是学校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马纲 《现代语文》2014,(11):148-149
作文是作者用自己的言语表达自己的认识,是把作者内心的想法和对外界事物的观点加以外化的行为。作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付诸于文本的过程。作文教学的实质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用恰当的言语、恰当的形式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与此同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确立良好的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10.
钱平泉 《语文天地》2012,(18):44-45
写评语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老师的评语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程度问题。作文评语是师生的心灵会话,优秀的评语"润物无声",可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完善学生的人格。要想引领学生走进作文的广阔天地,教师的评语方式必须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一、内容上三忌三宜1.忌冷语贬抑,宜热言赏识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鼓励能给学生以希望和力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作文教学"重技法,轻积累;重模式,轻创新;重范文,轻实践",导致很多学生愁作文、厌作文,学习多年仍不会写作文。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应当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自觉积累习作素材。日常教学中,要通过激发兴趣、广积素材、指导构思、由说到写、互动批改等措施,真正让学生放手写作,逐步由"怵写"变成"乐写",让写作天地真正成为儿童的乐园。  相似文献   

12.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是费尽心思,而学生却收益甚少。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呢?我尝试让学生自改作文。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3.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花尽心思,而学生却收益甚少。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呢?要尝试让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能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中发现,即使学生有了习作素材,写出来的作文仍然显得空洞,不够具体。究其根源,在于学生缺乏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往往忽视自身的感受。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  相似文献   

15.
与认识生活、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认识自我作文教学是日本现代国语教育中作文教学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形成的作文教学方法。其作文方式有:通过关注日常生活,形成自己看法的作文,“父亲与工作”的社会认识课题作文,在阅读同龄人的经历、表达中反观自我的作文等。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这句话道破了修改文章是整个作文过程的重要环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也一贯主张学生自改作文。他认为,“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重视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作文训练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养成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修改水平,才能有效开展小学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作文意识,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能力和观察、分析事物能力。然而,许多小学生却很怕写作文,其主要原因是认为没有写作素材或者不会运用素材等。作为教师,应教会学生积累素材,培训学生写作兴趣,养成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修改水平,从而写好小学语文作文。  相似文献   

18.
学生“评改”能力的强弱是独立写作能力的重要标志。我们不但要指导小学生怎样写好作文,而且还要指导他们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小学生评改能力的培养,并初步养成修改和评价作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小学生初步修改作文的能力很重要,可以从培养自我修改作文的兴趣做起;讲明意义,教给学生方法;分步训练,循序渐进;加强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多鼓励、少批评,讲究策略。  相似文献   

19.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写作辅导的有效途径,也是师生相互学习的良好平台,批改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不断的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批改学生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写作辅导的有效途径,也是师生互相学习的极好机会。批改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点、缺点和错误,明确今后写作文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以便经过多次反复的写作实践,使学生逐步领悟到作文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从而调动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