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全球经济的发展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为应对经济波动,各国纷纷创新宏观政策,央行不断降息,借助“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鉴于国际环境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安倍政府上台前实施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安倍政府上台后实施的安倍政策的效果及对经济的影响,并对我国应对日本这一政策的措施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阶段的通胀主要并非因美国等核心经济体一致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形成的输入型通胀,与非周期性的通胀不同,而是一种源自我国既往政治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的、累积已久的、具有自强化特征的制度性通胀。这种制度性通胀的实质上是由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形成的生产洼地效应所致。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艰难,使靠投资与外需拉动的经济增速放缓,致使我国改革、开放与发展之间不协调而累积起来的矛盾日益尖锐,内外因素促成的通胀显现并不断恶化。此轮通胀治理必须立足于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加快汇率、利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继续加大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力度。具体对策上应遵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改革与货币政策工具本身的完善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汇率工具先行,利率市场化紧跟的步骤,标本兼治,以使我国经济社会尽快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高企以及财政悬崖尚未最终解决的背景下,美联储于2012年12月12日宣布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企图通过货币政策对较长期利率构成下压,支持抵押贷款市场,推行使金融市场环境更为宽松的方式,促进美国经济复苏.然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实施的依据和政策方向都存在严重的问题.从奥地利学派的货币观、市场过程理论和商业周期理论来看,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会使得这种政策像吸毒一样上瘾,变得永无止境.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整体上弊大于利,需适当应对.  相似文献   

4.
美联储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美国经济增速加快,国际商品市场和外汇市场反应平稳,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较为复杂.面对错综的形势,我国应慎用宽松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环境的稳定,并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另一方面应加快结构调整,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采取过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之一。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是指央行直接向市场注资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本文分析了实施货币政策中面临的几个约束条件,研究了日本在经济泡沫破灭后实行的零利率政策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最后说明了零利率政策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采取过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之一。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是指央行直接向市场注资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本文分析了实施货币政策中面临的几个约束条件,研究了日本在经济泡沫破灭后实行的零利率政策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最后说明了零利率政策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影响意义深刻,在对危机后经济复苏政策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尤为突出。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产生背景着手,分析美国采取该项政策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通货膨胀、资本流动、汇率、外汇储备和出口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货币盛宴逐步收场。2009年前所未有的大力度刺激性政策挽救了全球经济,2010年国金证券认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将面对如何协同收回宽松货币政策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尹博 《华章》2012,(31)
本文通过对美国推出的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行分析,认为本轮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增加了物价上涨的可能性;其次会加剧汇率的波动;第三不利于短期内出口的改善;但总体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0.
面对始自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在经历前期利率这一价格型政策工具到激进的“量化宽松”政策干预经济后初见起色,然而随着系列政策工具经济效应的释放,美国经济走势路转峰回。根据目前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美国政府果断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再次实施“量化宽松”新政策。新政是一种数量型的非传统干预经济方式,实质是以增发货币为核心的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组合运用,是凯恩斯主义政策在新时期的新变种。美国经济政策的新调整必将对美国和世界经济产生大而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的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相继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稳定和刺激经济,对我国外贸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政策与对外贸易趋同走势分析的基础上,阐释国际货币政策对国际贸易传导机理,采取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知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政策对我国外贸存在一定滞后影响,在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外汇储备三方面体现尤为明显。最后在宏观政策调节、外贸结构改革、外汇储备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采取的第一轮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物价水平产生深远影响。对此,我国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控制热钱流入规模;继续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少汇率波动;外汇储备多元化,丰富外汇资产投资渠道;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建立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争夺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等等。  相似文献   

13.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作为本外币政策的连接点,外汇储备及其变动改变了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影响从基础货币投放到实现货币扩张的速度,即货币供给时滞.我们运用基于自向量回归(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对我国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时滞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外汇储备的增加会缩短货币供给的时滞,并且其对广义货币供给时滞的影响比对狭义货币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3~2012年共40期季度数据,通过在货币供应量(M2)、货币市场利率(CHIBOR)、贷款利率(LR)和产出水平(GDP)之间构造VAR模型,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仍以数量调控为主,利率传导机制只在货币供应量向货币市场利率传导环节通畅,货币市场利率和金融机构存贷利率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政府通过制定贷款利率来直接干预经济的渠道也不畅通.完善货币政策调控需要优化货币市场结构,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确立金融机构完全市场主体地位,促进民间金融发展,为金融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当败诉方不执行裁决时,DSU现有的救济方式包括补偿、报复,然而这些措施并非总是能够满足成员方的期望值,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救济方式进行重新审视,找出更有效的救济方式以达到促进执行和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双重目标。当前发展中成员方在争端解决中的角色有了很大的改变,引入货币补偿机制的呼声愈来愈高,在DSU中引入货币补偿机制已具备了可能性,这一趋势应引起我国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是连接货币供给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指标,它反映出货币流通状况和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其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我国自1978年以来,货币流通速度大幅下降,给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了难度。目前导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因素较多,本文对此梳理总结,以找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张立新 《德州学院学报》2001,17(1):79-81,74
马建忠深受西方重商主义思想影响,力主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对外贸易方面,主张提高产品质量,建立股份公司,开采金银矿,轻减税厘,分类征税,调整进出口税;在引进外资方面,主张取信有本,官司为商借,偿负有期,借债办企业不能让洋商入股等。其思想尽管有时代的局限,但在当时能够运用西方资产阶级学说论证和说明中国问题巳是难能可贵了,而且他所倡导的外向型经济体系学说终究为中国经济赶超世界水平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洗钱是一种将违法所得资产加以隐瞒掩饰,通过中介机构使之变为合法财产的特殊犯罪形式。自从西方发达国家加大了打击洗钱犯罪的力度,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金融、税收制度后,我国也对洗钱行为进行了立法,并不断完善。但是针对日益猖獗的洗钱犯罪活动,我国仍应加强国际合作,不断完善刑事立法,加强对洗钱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体,建立在陈旧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基础之上,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严惩的负面影响;从贸易全球化看,将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增长”;从投资自由化看,将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受到威胁;从金融自由化看,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将因此受到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成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指导思想必须明确,具体而言,应当以统一国内市场作为贸易的指导思想,以发展企业主体作为吸引外资的指导思想,以完善货币供给机制和货币传导机制作为金融开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加工能力的逐步提高及日趋减少的货币基础需求,使得人们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中央银行影响市场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实际上,信息经济时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中央银行影响经济的方式已发生改变,这时,有效的预期引导或预期管理将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而不是单纯地控制货币数量;并且,货币基础需求的减少并不能削弱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目标,只不过目标的实现已转向控制短期利率的渠道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