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文娟 《今传媒》2013,(11):5-7
随着信息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版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出版逐渐向数字出版转变,数字图书馆、网络出版系统开启了数字阅读时代。读者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Ipad 等电子设备可以实现随时随处访问阅读。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其价值不仅在于弘扬优秀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更是要通过出版行为,引导社会和大众的阅读方向。因此出版人要以独到的眼光、敏锐的思想分析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把握文化发展脉搏。当下中国,文化正在树立国际视野,坚持“走出去”战略,文化融合提升文化内涵,文化出版传播文化精髓。他身为英国出版科技集团中国区副总裁,以丰富的出版经验剖析海外庞大的中文阅读市场,研究数字出版的新模式,为我国跨文化传播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他在数字出版产业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他就是英国出版科技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康宁临。  相似文献   

2.
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是20世纪英语世界重要的文化批评家、是英国文化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伯明翰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威廉斯关于文化的定义和分析是任何从事文化研究的学者不应也无法忽略的。他的著作对于我们理解文学、文化、戏剧、传媒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早期的作品《文化与社会》(1958)、《漫长的革命》(1961)被认为是英国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3.
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利维斯等学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捍卫与坚持,其理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娟 《新闻爱好者》2011,(20):64-65
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利维斯等学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捍卫与坚持,其理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探讨雷蒙德·威廉斯与英国文化研究的关系是理解其理论话语的一个重要方面。试聚焦于威廉斯对于语言和意义问题的探索及其对"文化"概念的重新定义和文化唯物论的提出,并就这些方面的理论话语和英国文化研究话语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进而指出其自身理论话语经历的变化及其对英国文化研究的扩展和贡献。  相似文献   

6.
雷蒙·威廉斯和英国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击 《现代传播》2003,(2):39-43
雷蒙·威廉斯是英国文化研究(British Cultural Studies)最重要的先驱者。他用完全英国式的经验观察的方法从近代以来英国的文化观念史中读出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变化”的重要意义。经由英国文学批评当中的利维斯主义(Leavisism),他开启了英国正面研究大众文化的大门,并双双救赎了大众文化和工人阶级文化。他把英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迁看作是一种漫长的革命,这一革命是由工业化、民主化和文化变迁三个部分组成,提出了传播是当代文化变迁的主要机制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国际媒介     
《青年记者》2012,(1):64
大众报业集团编辑杨晓白编译的《纽约时报新闻采编部门价值与实践手册》,本期刊发最后一部分。英国大学是中国媒介研究学界的重要参考对象,然而,中国学界对于英国媒介研究和媒介教育的特殊性存在一些误读和忽视。请看英国拉夫堡大学媒体与文化分  相似文献   

8.
社群档案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多样性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从历史上看,英国悠久的地方史研究传统为社群档案在英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英国社群档案的地缘性、自治性、多元性等特征,使其对于构建集体记忆、强化身份认同、维护社群权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社群档案实践打破了档案活动的传统框架,引发了档案界对档案边界、参与式档案模式、档案职业融入等问题的现实思考,促使人们从更为广泛和动态的视角去探索和挖掘社群档案的现实价值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谢骏 《新闻大学》2001,(2):52-55
王韬的一生都与文字打交道,是我国近代第一批职业文人。他的职业文人生涯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上海墨海书馆协助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翻译西方经典;二是在香港英华书院及赴英国协助理雅各翻译中国经典;三是在香港独立主持《循环日报》。这独特的人生经历,铸造他个人独特的风格,也留下了他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足迹和成就。重温他的业绩,对于我们认识当今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一体化的冲突与融合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文化研究视野中的传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兴起为传媒研究提供了一条新路径。该学派重视传媒研究 ,与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及该学派重视通俗文化及文化与权力之间关系的学术传统有关。该学派在文本分析、符号学方法及受众理论方面为传媒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将民族志方法引入马克思主义传统,保罗·威利斯的《学做工》并非首创。恩格斯早在1844--1845年所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便已运用这种方法来考察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和政治意识。20世纪英国文化研究承续了这种民族志传统,而其关注点则主要集中在工人阶级文化。  相似文献   

12.
英国中世纪的法律、财政署卷档,尤其是庄园账簿中包含着丰富的价格文献,解读这些价格记录,对于解开中世纪的历史真相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对于中国价格文献的挖掘和价格史研究也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魏殿林 《新闻界》2012,(8):26-29
影视剧作为一种主流的传统大众文化产品,近年在网络视频领域再次成为竞争的热点。本文从网络视频中影视剧文化消费形态的快速发展及竞争现状入手,分析当下文化消费的特征与趋势,拟从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以及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大众文化观的后现代性分析作为理论工具两种路径进行推论,提出两个学术追问,以从学界及业界的共识中发掘出这种新型文化形态所蕴含的重要潜在价值与昭示未来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正>吴宓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先驱,他为开创和发展现代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吴宓的比较文学观植根于他主张“溶铸中西文化精华”的思想。在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修养的基础上他大力提倡“保存国粹,倡明欧化,融会贯通”,这也成了其比较文学观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基础。在他看来这“融会贯通”的目的是创造和发展中国的新文化。在其导师白壁德的影响下,他提倡古典主义,反对浪漫主义,强调文学在保存传统价值方面的作用。出于这样的立场,他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反对者。他主编的《学衡》杂志成为当时反对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之一。他的大部分论文、译著和他所写的一些旧体诗词,都发表于该杂志。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限制和他的古典主义的学术主张,他的比较文学观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兰台世界》2018,(Z2):12-14
<正>一、引言1.研究背景和意义。文化对于国民的生活和素质有非常大的影响。近年来,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的战略任务。档案文化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忠实地记录下了文化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档案文化现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如何挖掘档案文化的价值,使其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是当今学者和文化传播部门关注的热门问题。在信息化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与计算机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习惯于通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引领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步的旗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了一系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节目,其艺术呈现手段具有广择传统文化瑰宝、现代化转译、促进文化内容向文化记忆升格、采用融媒体传播逻辑等特征。总结其成功经验,对于思考主流媒体如何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进行传统文化的艺术呈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告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承担着重要的文化职能,传播主流价值观、引导精神追求的公益广告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内化于人心的民族心理必然会影响中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公益广告只有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心理,才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因此,研究其传播机制,增强对传统文化心理运用的系统性对于公益广告创造性地利用传统文化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研究四十年--理查·霍加特访谈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查·霍加特是英国文化研究的奠基者之一 ,在该领域早期发展历史上 ,其思想被国际学界广泛引用。他的著作《文化知识的用途》 (TheUsesofLiteracy)与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漫长的革命》 ,E·P汤普森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一起 ,成为后来斯图亚特·霍尔所称英国传统的文化研究成型的标志。 196 4年在伯明翰大学建立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过程中 ,霍加特是为该领域建立机构形式的第一人。该中心后来成为文化研究成长的基地 ,具有其他地方难以匹敌的强大的活动能力和影响力。第一期《国际文化研究》 (以下简称ICS)恰逢《文化知识的用途》出版 40周年纪念 ,同时 ,正值国际学界对文化研究进行反思 ,认为目前文化研究到了转折点的时刻。在过去的十年里 ,该领域的“爆炸”不仅极大地扩展了以其名义进行的工作的范围 ,而且也开辟了新的读者和新的场所。但是 ,对其定义及完整性也造成了困惑。该领域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政治动机是什么 ?言说对象是谁 ?它从何来 ,要去何处 ?这些问题难以适当简化 ,更谈不上清楚地回答。正是在这样的语境里 ,1997年 9月《国际文化研究》 (ICS)对理查·霍加特进行了访谈 ,以期获得对英国目前文化研究与 5 0年代后期文化研究之间的连续性和差异的认识。自从他对 5 0年代  相似文献   

19.
索昕煜 《出版广角》2013,(21):64-65
现代图书的装帧设计要获得较为长远的发展,并且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注重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并将其应用到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我国的传统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图像资源,对于我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来说,是一种非常巨大的话语资源和文化资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现代图书装帧设计中,对于我国图书装帧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研究视角的转换与研究材料的拓展,有助于推动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目录结构既是一个书目检索系统,也与文化意义的表达和人伦价值的证成相关。作为检索系统,其语义化和语用化取向提供了不同于西方语法化的文献组织模式,对于纠谬西方式的理性偏正和理性滥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意义的表达上,基于古籍收集、整理和利用的古代目录学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与理解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独特性和惟一性,只要承认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就必然要认可古代目录学的现实意义;在人伦价值层面上,古代目录学另有超越旨趣。书目提供的文献规整性的小序直接对应于社会人伦之大序,由此形成的理想诉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批判意义。对这三个方面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将构成中国古代目录学之当代研究的必由进路。而材料的拓展,尤其是对出土简帛材料的充分挖掘与利用,必将改变基于传世材料的以文献证文献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