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牧誓》选自《尚书·周书》,是周武王伐纣的誓师词,因誓师在牧野,所以题名《牧誓》。《牧誓》记录了牧野之战的时间、联军的组成、伐纣的原因、战术动作、军事纪律等,是一篇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献。传统的说法,纣王是残暴荒淫的典型。从《牧誓》中周武王列举的罪状看,纣王似乎并不像传说的那么坏。对于殷纣王的评价,历来也有不同的意见,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张金龙:《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相似文献   

2.
张增香 《教师》2011,(10):22-22
"《牧誓》选自《尚书·周书》,是周武王伐纣的誓师词,因誓师在牧野,所以题名《牧誓》。《牧誓》记录了牧野之战的时间、联军的组成、伐纣的原因、战术动作、军事纪律等,是一篇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献。传统的说法,纣王是残暴荒淫的典型。从《牧誓》中周武王列举的罪状看,纣王似乎并不像传说的那么坏。对于殷纣王的评价,历来也有不同的意见,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张金龙:《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相似文献   

3.
《伊米德史》是近代中国新疆维吾尔族学者、诗人毛拉·木萨撰写的一部史书.它是研究1864-1877年新疆维吾尔族、回族农民起义期间的重要的历史资料,在维吾尔史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本文通过《伊米德史》对毛拉·木萨的史学思想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陶希圣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究竟占有何种地位?陶希圣最大的史学贡献,是创办和主持了《食货》半月刊。《食货》的创办,是陶希圣对中国社会史论战作学术反思以及在政治失意后转向教学之境遇的一个结果,也是适应时代思想和学术发展的需要,开拓历史研究新领域的一个结果。《食货》创办的史学意义,在于明确打出“社会史专攻”的旗帜,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开展,起到了拓荒与奠基的作用,在中国史学融入世界史学新潮的历程中,起到了推进的作用。《食货》的成功,得益于陶希圣在会通史料与理论之研究理路上的探索。所有这些对他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最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史学发达的国家,但对史学发展史的研究,迄今仍较薄弱,特别是近现代史学史研究方面的论著更是寥寥无几,近几年史学界重视中国史学史研究,先后出版了尹达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白寿彝的《中国史学史》(第一册)和仓修良、魏得良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等专著,但大都围绕在古代史学史部分。因此,开展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研究更显得迫切而又艰巨。最近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吴泽教授主编,袁英光、桂遵义教授编著的《中国近代史学史》(上、下册),洋洋数十万言,可谓为研究中国近代史学史的开创之作。中国近代社会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八十年的风风雨雨激荡起各种思潮,在史学领域有着充  相似文献   

6.
从孔子《春秋》到印鸾章《清鉴》史学思想乃陈陈相因,一直停留在“忠君”、“鉴戒”、“神命”、“资治”水平上,没有长进。中国史重词藻轻理论的传统就是史学研究误向的表征。按中国传统的史学标准衡量,《清鉴》乃不失为成功之作,可是,从科学角度考量,是书除了保存史料之外,并无创见,积淀着中国史学研究的沉渣。《清鉴》存在着重彩轻理论、袭旧习疏创新、崇康熙时代潮流、重史料轻论理、详战争略其它等史学研究的误向。这种史学研究误向于过去,具有普遍性,于当前,仍有影响。史学研究的误向需要拨正,传统的史识需要更新与提高。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史识、活跃思维,中国的史学研究才作为,这就是《清鉴》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孔子一生从事文献整理和教育工作,他在整理文献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以往史学作了反思和审视,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史学认识,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而孔子作《春秋》,是借记事以明义、垂言以立教,寄寓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蕴含了"微言大义",《春秋》从多方面创立的史学传统,对我国传统史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史学上,通俗史学历来受到重视,唐人写的《蒙求》,宋人写的《三字经》,明人写的《幼学琼林》等,都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还有各种正史的"节要"读本以及清人编写的《纲鉴易知录》等,在不同程度上,都可以看作是通俗史学的范围。近代以来,用新的形式编写的各种通俗历史学读物,数量很多,发挥了历史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大家也注意到,长期以来,从史学发展上和理论上,对通俗史学作深入研究的论著并不多见。近年出版的朱慈恩副教授所著《二十世纪中国通俗史学研究》一  相似文献   

9.
明清之际,研究《通鉴》的学者很多,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解放前后,又有不少学者致力于《通鉴》的研究,取得不少重要成就,但在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偏向。例如偏重于《通鉴》一书本身的思想内容及史料价值方面的研究,而从中国史学发展史的角度作系统全面的研究就很不够。笔者在探索司马光史学思想中写成此义,旨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从历史编纂学方面粗略地探讨《通鉴》的编修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史学传统,源远流长。自孔丘据鲁史策书成文作《春秋》、司马迁继承父任写《史记》,而国史始具规模;至刘知几撰《史通》,郑樵创《通志》、章学诚著《文史通义》,而史学始有体系。无论从历史哲学、编纂学或史料学的角度来看,这三位杰出的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并提高了中国封建社会史学的理论水平,丰富了中国史学史和文化史的内容,把饶有优秀传统的史学推向了当时可能达到的高峰。今天,从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的角度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探讨《牧誓》成书年代入手,进而运用早期国家的理论,通过对《牧誓》中周武王声讨商纣王诸罪状的分析。重新认识商王朝的国家形态,得出商王朝到纣王时期仍然处于早期国家阶段的结论,并对”美女破国”之说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周易》是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典籍,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史学。从先秦到清末,历代史学大家都学习、研究《周易》,他们观察历史变动、思考现实斗争的方法,也大都得益于《周易》。《周易》对传统史学的影响,是一个大问题,需要做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仅就《周易》与司马迁史学思想的相互联系做一初步探讨,以期能通过这一探讨加深对司马迁史学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1983年8月20日至24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邀请十三所院校二十多位同志讨论该校为函授生编印的《史学概论》教学大纲和教材.会上除对大纲、教材进行了细致认真的讨论外,还广泛涉及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有关问题.现将讨论情况作一综合介绍.一"史学概论"课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呢?《教学大纲》提出:是"必修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它的主要任务是讲授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知识,是历史专业学生学习、研究历史的入门课".与会的同志同意这个提法,但认为这门课程只是入门课,要完成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的任务,还应该开设一系列的史学理论课,如史学思想史或历史哲学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社会发展史论、史学方法论、名著选读等.会上对"史学概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史学概论是讲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问题方面的具体运用,使理论密切联系客观历史和历史研究的实际,形成史学概论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陈垣先生的史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期间,陈垣先生撰写了《明季滇黔佛教考》等宗教史作和最能代表他学术成就的史注研究专《通鉴胡注表微》,贡献出一批精审的史学研究成果。他的研究在考证方法和材料运用诸方面有新的突破,同时由于倡导有意义的史学,将史考与史义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使他的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吴善中教授等编著的《太平天国史学述论》于2013年1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太平天国史学述论》按史学史的基本理路,对新中国成立后太平天国研究作了阶段性或专题性的述评,较全面地反映了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成果,是一部太平天国史研究的总结性著作,既可以作为历史系研究生的太平天国史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太平天国史研究者的重要工具书.  相似文献   

16.
对《史通》的史学比较研究.是从方法论的视角探讨刘知几的史学理论与史学思想,笔者曾撰写了《论<史通>的史学比较》等文(见《廊坊师专学报》)1996.2、《河北学刊》1997.3)论述了刘知几在《史通》中运用的“区分类聚与辩章流别的史学比较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对刘知几的“史学批判、求新”的作用,今继之,再论《史通》的史学比较,做进一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7.
诸子与史学的关系,是史学史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命题,而长期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显然不足。 林晓平教授的《先秦诸子与史学》集中论说先秦诸子与史学的关系,从这样的角度讨论史学,丰富了史学研究的内容,对于认识诸子学同样是有价值的。从这样思维出发,这也为研究秦汉以后的史学,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学衡派对西方现代史学理论的观察和评论中,唯物史观史学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部分肯定了唯物史观史学本身的价值,但基本态度仍以否定为主。对于中国唯物史观史学的开山之作——郭沫若所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既赞赏其在中国新史学之路上的开拓之功,也从自己信奉的古史观念出发,对其进行了批驳。其实,学衡派与唯物史观史学虽别为二派,其实在史学思想上倒还有许多相通之处。审视学衡派视野中的唯物史观史学,可从一个侧面看到唯物史观渐人中国时所面对的复杂学术面相和所遭际遇。  相似文献   

19.
傅斯年是现代卓越的史学大师。研治《诗经》承“史学就是史料学”之学术观念,从史学和语言学角度入手,以科学的方法。考证《诗经》产生的时代、地域及用诗情况等,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的观点。他是近现代第一个提出“《诗》是文学”的学者。在《诗》学研究上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一书是瞿林东先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史学与社会这一具有历史传统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在作者所揭示的史学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中,人处于核心位置、发挥本质作用,因此重视以人为联系而使史学在社会发展中具备现实意义(即重视史学在当下应有的作用)是该书所要强调的一点。这部书体现了史家出色的史识与学术自觉,对于推进史学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