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分析了在两个ODM制造商和两个销售商组成的双层市场结构中,ODM厂商选择自主研发或者与销售商结成纵向R&D联盟从事R&D活动的最优战略决策,探讨了知识溢出水平对ODM厂商R&D战略决策的影响,通过重复博弈分析给出了ODM厂商主导的纵向R&D联盟只进行一次R&D合作和进行无限次R&D合作的战略决策影响因素以及稳定性条件.研究结果发现,知识溢出效应的存在导致自主研发的投资成本上限下降,当R&D投资成本高于自主研发的投资成本上限而低于纵向R&D联盟的投资成本上限时,ODM厂商可以选择与销售商组成纵向R&D联盟,在增加联盟各方收益的同时,提高了社会总产量和整体福利水平;同时,有效的违约惩罚机制和适当的贴现因子可以保证纵向R&D联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与研究机构都是科技创新主体,其研发活动各有特点.在分析2000-2010年浙江省高校与研究机构R&D投入差异的基础上,利用DEA方法评价其R&D活动的相对效率,结果发现:浙江省高校平均R&D效率略高于研发机构,但评价期内高校R&D效率有效年份少于研发机构;高校与研发机构的纯技术效率都明显高于规模效率,并且规模非有效的年份都是规模报酬递增的.因此应增强R&D投入规模,合理组合配置R&D资源,以实现最优效率,提高浙江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R&D型动态联盟是一种高度柔性化的模块化组织,这种合作型研发组织通过对合作企业核心能力和资源的整合,降低了研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研发竞争力.将R&D型联盟中的合作企业按功能进行模块化分解,并将各个功能模块转化为项目活动,以实现对R&D型动态联盟的项目式集成管理,并运用网络优化原理对R&D型动态联盟各模块的进度进行优化,为最优工期的确定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合作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薇  龙勇 《科研管理》2010,31(1):160-169
摘要:竞争性战略联盟是一种新兴的战略模式,有助于通过创造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而已成为战略管理学界研究的焦点之一。基于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发展,本文讨论了竞争性战略联盟合作效应的内容,对其进行了分类;并进一步利用来自国内企业的调研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研究了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合作效应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联盟的外部行业环境和内部资源特征均对联盟结构模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同时结构模式又显著影响着联盟的合作效应。  相似文献   

5.
R&D效率评价是企业R&D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评价方法的设计与选择是目前研究中的难点和核心。本文将DEA方法引入到对企业的R&D效率的评价中,以我国生物制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像,对样本公司R&D效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数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R&D效率差距不大,R&D效率与企业规模存在一定的联系,部分公司的R&D经费投入使用效率高于人员投入的使用效率。同时证明了DEA方法在企业R&D效率评价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龙勇  李世清 《科研管理》2011,32(5):112-119
本文以规模型竞争性战略联盟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类型与合作风险角度,提出了竞争性联盟结构模式选择的概念模型,建立了研究假设,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以及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检验了竞争性联盟中资源类型、合作风险与联盟结构选择偏好之间的直接以及间接影响关系。研究发现,这三者间确实存在密切联系:合作风险对联盟结构选择偏好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资源类型对联盟结构具有直接与间接双重影响,其中通过合作风险而产生的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这些结果表明,从事前角度,规模型竞争性联盟的合作成员主要是依据合作风险对联盟结构进行决策的。  相似文献   

7.
知识型竞争性联盟的主要动机是获取合作伙伴有价值的知识资源并将其应用进而创造共同收益或私有收益.本文探讨了竞争性联盟的知识交易活动;界定竞合指数以表示竞争性联盟的竞合程度及联盟边界的动态性,构建竞争性联盟收益结构和成本结构函数,剖析竞合指数、共有收益、私有收益、吸收能力、激励成本和认知成本等变量对知识交易和边界效率的影响机理;分析了Crolles2联盟的动态演化及其内在机理,印证相关研究结论;结合这些理论与案例研究,提出知识型企业对竞争性联盟知识交易活动、联盟边界和合作效应进行动态管理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品差异化的企业战略联盟形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海燕  达庆利 《软科学》2009,23(7):61-64,67
基于产品差异化建立了一个具有R&D过程的双寡头博弈模型。从促进技术进步、产品的价格、企业的生产规模、企业的利润以及社会总福利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的战略联盟形式选择问题。研究表明,企业的战略联盟形式的选择不仅与研发成果溢出率有关,而且还与产品的差异度以及R&D的效率有关。  相似文献   

9.
竞争性联盟内生合作效应的中介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竞争性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新兴的战略模式,因其可以通过协同效应为合作成员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联盟理论的研究焦点。本文基于205个竞争性联盟的调研数据,借助回归分析方法,从联盟内部角度,讨论和检验了竞争性联盟的合作效应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尤其是间接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联盟结构与内部风险在影响因素与合作效应因果链中均发挥着较为显著的中介作用,即影响因素对联盟合作效应的影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部分地、或者完全地通过联盟结构和联盟风险这些中介变量而间接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网络嵌入性视角下R&D联盟形成动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社会网络嵌入性理论,从关系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两个维度研究R&D联盟的形成动因。研究结果表明,R&D联盟效应的引导、勘探型战略驱动、减少不确定性以及形成战略网络能力4个因素是R&D联盟的形成动因。从社会网络嵌入性视角研究R&D联盟的形成动因,能够将研究视角从传统的双边关系拓展到网络水平层次,从而为我国研发企业理性选择R&D联盟策略提供理论指导,并为R&D联盟的后续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王晓红  陈浩  孙玮 《科研管理》2010,31(5):185-191
摘要:本文运用面向投入的C2R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十五”期间30个省市的R&D效率,得到我国“十五”期间省域R&D效率的相关情况。进一步分析相关结果显示:“十五”期间我国各省市的R&D效率整体处在下行区间,且省市间差异先扩大再减少,整体差异较为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各省市R&D效率,缩小省域R&D效率差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效率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与其他联盟的区别,构建基于主导者类型的联盟运行模式;其次,从提升科技创新视角构建联盟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两阶段关联DEA法对云南省23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行运行效率比较分析,构建基于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两阶段效率矩阵图;最后,对不同运行模式下联盟的运行效率进行分析,总结不同运行模式下联盟的适用条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R&D人员绩效评价的研究述评 /FONT /P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宗军  徐星  夏天 《科研管理》2008,29(4):89-9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R&D人员是企业保持知识创新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最终源泉。当前学者大多集中于研究R&D部门、项目和团队的绩效,对R&D人员的绩效评价较少涉及。本文对国内外R&D人员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评述了当前R&D人员绩效评价研究的难点与问题,指出了R&D人员绩效评价的发展趋势,希望对R&D人员绩效评价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创新绩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RD效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十五期间17个制造行业的RD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对RD投入利用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十五期间有60%以上的制造行业RD投入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仅见少数制造行业RD效率呈现逐步改善趋势,大多数制造行业RD效率未见明显提高,而是呈现波动变化状态。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制造业RD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家科技项目监测评估实践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如何开展科技计划项目的监测评估,是保障科技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科技计划项目实现国家目标的重要手段,并已成为科技计划管理的重要命题。目前,大部分国家科技计划实行了项目的年度进展报告制度和课题验收制度,部分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开展了中期检查、中期评估和绩效考评等方面的监测评估工作。这些监测评估工作让科技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和了解了项目实施状态、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为项目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资源分配提供科学依据,使项目实施的投资效果和研究水平得到一定的保证。但是,目前科技项目监测评估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面对这些困难与挑战,以及我国新时期对科技管理工作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项目监测评估体系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From the resource-based view, strategic alliances can be defined by a long-term cooperative arrangement between two or more independent firms that exchange and share resources to gain market power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Since knowledge has become the critical element for firms to achiev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ne goal of strategic alliances can be realized by acquiring knowledge through partners. In this paper,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creation in strategic alliances is explained and clarified based on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In addition, a mathematical representation is used to show how knowledge is created in strategic alliances, why firms are willing to create and share knowledge by entering into alliances, and what conditions are required to achieve successful knowledge creation under such arrangements.  相似文献   

17.
岳书敬 《科研管理》2008,29(5):173-179
本文以1998-2005年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使用随机前沿函数模型研究了我国区域研发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研发活动的平均研发效率在06左右。东部沿海地区的研发效率较高,而西部地区的研发效率较低,但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研发效率的差距在逐年缩小。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和人力资本都和研发效率呈显著的正向关系。同时,人力资本的提升和市场竞争的加强,可以进一步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对我国研发效率的溢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研发联盟:国际经验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科技进步加速、产业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环境下,促进产学研研发联盟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产业界的共同的战略选择。然而,对于这种新型的研发组织形式,如何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对各国的管理者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本文重点探讨产学研研发联盟的组织特性,总结国际上产学研研发联盟组织管理的基本经验,提出对我国政府推动产学研研发联盟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market reaction to the announcement of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TR&D) strategic alliance. Strategic alliances are typically hypothesized to add value to the partnering firms since they provide similar benefits as a merger or acquisition with increased flexibility. However, unlike the extensive research into the market response to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scant empirical evidence exists on the valuation impact of strategic alliances and the evidence that does exist is mixed. This study extends prior research by focusing solely on ITR&D alliances and by controlling for a previously documented size effect. We fi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abnormal return surrounding the announc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lliances. Further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is result is not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size of the partner. This last result is in contrast to prior research that argues that strategic alliances result in an asymmetric gain benefiting the smaller partner more than the larger partner in the alliance.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观和研发“加速化陷阱”理论,利用111家中国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1999-2005年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的申请数据以及2001-2006年的财务数据,使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专利产出与后续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与主营业务利润的关系,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专利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关系都表现为“倒U型”,表明过高水平的专利产出不但无法进一步改善企业绩效,反而会降低企业绩效,即专利研发中的“加速化陷阱”现象是存在的。本研究对于促进企业正确制定专利研发计划,提高研发活动的产出效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