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实证分析老年人生命质量和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为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和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对男女配对抽取的2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体育锻炼项目数、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行为阶段的生命质量8个子维度得分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生命质量各维度与参加锻炼项目数、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坚持均有显著相关,总体来讲老年人参加的锻炼项目数量越多、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越多、在90 min内老年人单次体育锻炼时间越长、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越长,生命质量得分越高。老年人在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坚持方面比较好,但参与体育锻炼项目数较少,在锻炼内容的丰富性上有较大欠缺;老年人生命质量较差,需要加强体育锻炼促进生命质量,重点在于增加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丰富性和促进锻炼坚持性,适当增加锻炼频率、时间。  相似文献   

2.
对大学生健康观念和体育锻炼行为特征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法,分析大学生的健康观念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特征。结果认为,大学生具有正确、全面的健康观;健康控制意愿倾向于内控;健康观念与体育锻炼行为具有时代特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为首要目的并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特征,学习忙、惰性大、缺乏场地是其三个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宗延伟 《体育世界》2012,(12):20-21
本文通过陕北城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阆、动机、形式、项目、场所、坚持性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闻长短和频率等方面进行调查,探讨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为促进老年人健康水平和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科学》2016,(4):107-114
目的:了解南京城区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现状,及人口学变量、体育锻炼等因素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得分的影响。方法:应用自编的老年人基本情况问卷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随机抽取的南京市城区60岁及以上的1108名老年人进行测查,评定其人口学变量和是否参与体育锻炼对其自测健康得分的影响。结果:(1)老年人健康总体状况良好,其中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都处于良好状态;(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年龄、性别、原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体育锻炼等对其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和总体健康得分都有显著影响;(3)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因素对老年人生理健康和总体自测健康得分影响较大,婚姻状况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影响较大,体育锻炼因素除对老年人社会健康得分影响较大外,对老年人生理、心理以及总体自测健康得分也都有一定影响。结论:南京市城区老年人健康得分良好,不同特征老年人之间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年龄和婚姻状况因素是危险因素,体育锻炼因素是保护因素。我们要重视"非在婚"状态老年人的社会关怀与支持,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促进老年人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沈阳市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动机、锻炼的自然情况和组织形式等行为进行分析,发现沈阳市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增进健康;老年人在锻炼时间和频率上均高于青年人;锻炼的场所以公共体育场所为主,有一半以上居民体育锻炼意识较强;自我健康评估能力和体育与健康知识不足是多数居民在体育锻炼中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对沈阳市和鞍山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对比分析,明确了两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项目、频度以及对身体的影响,揭示了两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特征与异同,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应注意的事项,为开展老年体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自测健康和体质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自测健康水平和体质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老年人男性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自测健康总分显著高于女性.(2)60-69岁的老年人与7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体质得分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以及健康总分和体质状况明显优于不锻炼者.(4)参加集体形式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自测健康各因素和体质得分均高于以个人形式进行锻炼的老年人.(5)文化程度不同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水平和体质状况也不同.文化程度越高,老年人的健康和体质状况就越好.(6)文化程度的高低是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国计量学院2005级大学新生的健康观念和高中阶段体育锻炼行为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新生在高中阶段参加体育锻炼以得到快乐为首要目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并初步形成了现代多维的健康观念;高中阶段根据运动兴趣参加体育锻炼,并有较高的频度;将跑步作为体育锻炼的首选内容,也呈现多元化特征;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和体育行为表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杨凯  曾小玲  王岐富 《体育科技》2014,35(4):105-10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8%的初中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23.9%的初中生认为体育锻炼的作用是保持健康、不生病;65.9%的初中生赞成自己现应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41.5%的初中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增进健康、提高免疫力;31.3%人已达到体育人口锻炼标准;初中生一般是在下午5到7点间在学校体育场馆与同学、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研究发现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学习任务重与家庭是否支持、锻炼环境等是影响初中生参加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因素,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了解影响上海市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原因,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市6所高校在校1588名大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和体育锻炼行为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大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不理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体育锻炼行为方面,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频率、负荷等明显不足,由此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广播电视工作者健康观念和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培基 《体育科学》2002,22(6):64-68
采用问卷高校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广播电视系统职工进行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广播电视职业群体健康乐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职业特征,主要结论:大部分职工具有正确的健康观念;健康控制意愿倾向于内控;健康观念与体育锻炼行为具有职业特征;健康观念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存在偏差和背离;工作方面的因素是造成健康观念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产生偏差和背离的主要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2.
推动居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不仅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必然选择。探索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潜在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可为提升我国居民体育锻炼水平提供干预方向和路径,是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计划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全国大样本调查数据探析健康素养对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发现健康素养、健康信念、年龄世代、性别、城乡类别、教育程度、配偶状况、个人收入会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健康信念在健康素养对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鉴于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加强居民健康信念在促进居民体育锻炼行为中的显著作用,应加强对不同年龄居民体育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信念水平,倡导居民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及与体质的关系.方法:随机分层抽取浙江省60 ~ 69周岁的3 958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体育锻炼的行为分为经常锻炼组,偶尔锻炼组和不锻炼组.以“2010年国家国民体质监测”的老年人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以“2010年国家国民体质监测手册”测试标准进行体质测量.所有数据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体育锻炼行为在性别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城乡、受教育程度、退休前职业分布上有显著差异(P<0.01);有体育锻炼行为习惯者与不锻炼者居住场所体育设施的配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每周散步时间、每周家务劳动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体育锻炼行为与城乡、受教育程度、退休前职业以及每周散步时间显著相关(P<0.01);有体育锻炼行为习惯者腰臀比、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均好于不锻炼者(P<0.05).结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行为受城乡、教育程度及退休前职业等人口因素的影响,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及家务劳动对其影响减弱;有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老年人的体质好于不锻炼者.  相似文献   

14.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通过调查上海市10个区共500名60~69岁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包括动机、运动量、项目、场所)和影响因素,探讨了上海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1)增进身体健康是上海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上海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运动量比较适宜;走步、太极拳/剑以及健身体操、广场舞等是上海市老年人的主要锻炼项目;锻炼场所主要集中在社区、公园和广场等户外、免费的场所;(2)上海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天气因素、家庭因素、缺乏组织、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缺乏锻炼内容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育健康认识、态度和体育锻炼习惯进行研究,分析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与行为方式特征和影响因素。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开发培养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方式的途径与方法。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深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测量法、问卷调查等方法从2012年参加体质测试的1 600名辽宁师范大学学生中随机抽样选取800人,将其中血压出现异常状况的275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析血压出现异常大学生的体重指数情况、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及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频率等。发现在随机抽样选取的800人中,血压异常的总检出率为34.4%。血压出现异常状况的大学生同时出现体重指数超出健康体重范围的情况,且实际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不足。这些大学生虽然对体育锻炼行为态度积极,但行动力不足。  相似文献   

17.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家庭微观环境视角研究其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探索中国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现低度负相关;父母参加锻炼状况与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正相关;父母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对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相关不密切;兄弟姐妹参加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有正性影响;大学生的原居住地与其参加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相关。来自农村乡镇的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优于其他居住地的大学生;同一居住地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男生明显好于女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淮安市区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制约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发展的不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淮安市区中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较低、每次锻炼持续时间较短,影响淮安市区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原因主要是学习负担重,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主观上没有锻炼方法和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从家庭方面考虑如父母的体育态度、父母的体育行为、家庭的经济水平等几个方面探讨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通过本研究,为当前淮安市区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陈熙 《当代体育科技》2020,(3):173-173,175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脏器功能都会有些减退,免疫力大大降低,容易出现多种的慢性病,研究老年人健康行为的特征,了解更加全面的老年健康知识,增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进一步提高我国老年人健康整体水平。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总人口的11%,这表示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根据相关研究调查表明,引起老年人出现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多来自老年人日常生活之中的行为,因此,作为老年人群体,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健康行为,而只有这样才能够远离疾病的困扰,减少心理问题及提高生活质量。本文以当下我国老年人群体的健康行为特征为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及健康意识,促进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老年人健康行为与健康素养水平情况及其相关性,提升健康素养水平,实现全民健康,为健康老年化提供重要策略。老年人在相关基本知识和理念、基本技能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得到优化,为有效提升健康素养提供了基础。从老龄化视角出发,深入了解老年人健康水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健康行为与健康素养进行比较,探究老年人健康素养提升策略,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