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艺术家的创造意识是在一种全新的情感、全新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中得以体现的,然而艺术创作的完成,最终得借助其具体的创作方法诉诸于视觉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来实现,并因而形成创作个性。创造意识与创作个性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艺术家的创造精神是指艺术家在艺术活动里所呈现的原创性,它表现为情感内涵的独特发现或美学形式的创新,在艺术风格中呈现为情感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艺术家的创造精神有一个生成周期,即模仿期与形成期,创造精神发育成熟的标志是个人艺术风格的呈现。但是,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并非一劳永逸,而是通过不断探索来完成的。为此,艺术家必须保持艺术探险意识,坚持创作个性。创造精神是艺术家的基本品质,一位艺术家若想留住艺术青春,就要保持不衰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3.
艺术风格是一个艺术家全部人格的体现,是作者艺术创作个性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创作成熟的标志,这种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他所属的民族和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特点。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及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群体,这就是人们所称之为的“流派”。流派的出现是艺术史上艺术发展的一个标志。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的每一件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是由该时代所产生的艺术家的独创性所决定的。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艺术思潮对当时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时代风格往往是一定时代的社会精神的反映。时代风格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艺术风格是一个艺术家全部人格的体现,是作者艺术创作个性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创作成熟的标志,这种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他所属的民族和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特点。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及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群体,这就是人们所称之为的“流派”。流派的出现是艺术史上艺术发展的一个标志。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的每一件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是由该时代所产生的艺术家的独创性所决定的。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艺术思潮对当时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时代风格往往是一定时代的社会精神的反映。时代风格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的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它具有可译性,但这种可译性也有一定的限度。译者在翻译风格的过程中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原作的风格,尽量削弱自己的个性,以完美再现原作的风格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的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它具有可译性,但这种可译性也有一定的限度.译者在翻译风格的过程中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原作的风格,尽量削弱自己的个性,以完美再现原作的风格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谈到艺术创作就离不开情感这个词,艺术情感的完美表达是艺术家终其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从绘画作品中艺术情感的五个特征,尝试剖析艺术情感与画家个性、风格、情绪以及创作环境、背景时代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帮助人们深刻理解艺术情感对创作者的重要作用,它是始终贯穿在创作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或创作个性,它是通过艺术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内在和深刻、从而更为本质地反映出时代、民族或艺术家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在特性的外部印记。风格的形成是时代、民族或艺术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摆脱了各种模式化的束缚,从而趋向或达到了成熟的标志。而风格化艺术则着重体现着人们总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最终从视觉传达中延伸出更具发展性的风格化艺术,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更不一样的奇迹。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美术事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但一直存在着这样两种观念 ,一种是传统是一切创造的基础 ,学好传统 ,个性创造会自然流露。另一种观点是认为传统是累赘 ,攻击传统 ,否定文化 ,我认为他们大多文化根基不好。有的“艺术家”研究了一辈子的传统终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也有的“画家”守着自己枯朽的没有生命根基的个性渡过了一生 ,这两种人都很固执。传统是一定要继承和研究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延续的过程 ,个性创作 ,风格的形成是我们对艺术追求的目标 ,但只一味的继承传统或一味追求个性探索都是不能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10.
艺术家的创造意识是在一种全新的情感、全新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中得以体现的,然而艺术创作的完成,最终得借助其具体的创作方法诉诸于视觉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来实现,并因而形成创作个性。创造意识与创作个性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情感的宣泄是艺术最重要的功用之一,音乐艺术是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音乐艺术的意象也直接与人的生命情感相联系。音乐是表现情感,诉诸情感的艺术。关于音乐风格的表达与情感相关。对于音乐风格与情感的研究古已有之,钢琴对诠释音乐风格的范围更具广泛性;对情感的表达更丰富。同时,在钢琴演奏中的情感在表现音乐风格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音乐作为这种特殊形态的艺术,其作品的创作又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体现,它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渗透着生产者主体强烈的情感意向、独特的艺术个性、气质和风格,物化着艺术家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得宜的美的形式构成。因此,在其产品——音乐作品中,必定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意蕴和美学特征。其主要体现在情感与自然的完美谐和、意蕴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和时代与个性的有力张扬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跨界演唱风格"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的我国特有的演唱风格."跨界演唱风格"淡化人为的歌唱方法界定,注重艺术作品情感的表达,强调歌唱为表达声乐作品的情感服务,使演唱在民族、美声、通俗和原生态演唱风格之间自由转换,将几种演唱风格巧妙地融会贯通、兼容并蓄、优势互补,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声乐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探究"跨界演唱风格"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宗璞《风庐散选》的内容和艺术风格都很有特点,她的悼亡伤逝散、游记散和随笔散的“真情”,以及典雅雍容风格和精致灵动的语言特点都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5.
情感作为艺术的本体,它与形式的和谐运动,构建了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笔者将结合古代文论,对两者的综合审美意蕴,以及它们所体现的韵味、风格、文气等作些论述,力图对情感与形式的辨证关系有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民族声乐演唱者的培养和训练,必须从声音、吐字、感情、韵味、表现、修养、形象七个方面着手。每个环节都是重要的,只有达到七个方面的统一,才能形成民族声乐艺术的风格,才能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17.
微型小说虽然篇幅短小,其写作依然要遵循小说文体的规范.微型小说不等同于"小故事",它要求作品的内涵要深藏隽永,对"意境"、"蕴藉"的追求成为其美学原则.因此,它在结构上讲究"空白的艺术",通过有限的字面上的表达,给读者留下想像、联想的空间,引领读者参与"再创造".在语言上微型小说力求洗练精当.  相似文献   

18.
书法是塑造汉字艺术形象,展现书家审美意识的一种纯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由于其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特点,所以具有诸多社会功能。前人对其多有提及,但均无系统论述。书法的"传播功能",是书法社会功能的一部分,它不仅能传播文化、风格、时尚、情感、审美理想,而且是人们喜爱、迷恋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古典主义时期在钢琴艺术史中是一个核心时期,它传承了巴洛克时期的理性,预示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情感。这时期的钢琴音乐更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它以其真挚的感情、朴实的语言、理性的步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古典主义时期在钢琴艺术史中是一个核心时期,它传承了巴洛克时期的理性,预示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情感。这时期的钢琴音乐更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它以其真挚的感情、朴实的语言、理性的步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