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比喻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段之一。文章通过对英汉比喻句的分析和对比,指出比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相同、相近及相异之处,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能正确地理解,使用和翻译两种语言的比喻句。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比喻句,展现了英汉两个民族的独特文化的文化特征。由于两国之间的地理环境、生产文化、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的差异,导致两国在比喻意象及其联想意义截然不同。在英汉互译中,由于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使译文有时让人哭笑不得。因此,在对英汉比喻句进行互译时,要灵活应用直译法、意译法、套译法、优化译法等方法,力求使原文和译文保持一致,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3.
比喻是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极为常见的修辞方式。但由于两种语言之间的种种差异,比喻修辞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从自然生存环境、习俗与社会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四个方面分析英汉习语中比喻喻体选择的差异和成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英语比喻的语言层面分布入手,着眼于英汉两种语言比喻形式上的差别,通过对喻体选择的分析对照,从而发见这两种语言在比喻上的异同之处。此文对英汉比喻的翻译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李喜珍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3):174-175,188
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习语比喻形象的对比研究,探讨英汉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差异。从英汉动物比喻联想中有无对应翻译着手,表明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不仅要准确无误地传达语言信息,更要重视隐含在语言里的文化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颜色的词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了迥然不同,又丰富多彩的比喻和联想意义。但英汉不同的文化也存在着共性。所以本文比较和对比了同一种颜色在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中的相同的,和不同的文化内涵与联想意义,并发现部分同一物体或现象,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却用不同的颜色词来比喻和描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肯定三分法后,对儿童语言与成人语言在比喻的运用上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儿童比喻句与成人比喻句有较大区别:儿童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多为身边常见事物;比喻词的运用上也有较大区别;同时还分析了成因。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小语12册360篇课文中,出现比喻句1000句以上,平均每课3句。可见比喻句教学是小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像”字句中,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比喻,又是比喻句教学中的难点。下面介绍两种科学简便的区分方法。 一、条件辨析法 构成比喻句有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9.
英汉之间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也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其中,比喻性词语之间的差异很好地体现了两种语言背后不同的文化内涵。英汉语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比喻性词语,两种语言之间的比喻性词语中有相通的一面,也有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如果想要进行更好地沟通,就需要掌握这些比喻性词语的语义和内涵。本文通过分析英汉比喻性词语的意义和文化内涵,提出更加贴合内涵要求的翻译方式,帮助加强英汉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语言中比喻性表达与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晓楠 《文教资料》2006,(26):178-179
比喻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独特的文化色彩。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比喻性表达。本文拟从喻体和喻义的对应关系入手,分析两种表达的差异,并着重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各民族人民长期以来语言使用的结晶,是语言演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髓,它蕴藏着极为细腻的文化传统及特有的生活习性.在英汉两种语言的成语中常采用比喻这种修辞格,并且其比喻情况相当复杂.文章就这两种语言中习用性比喻的设喻情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英汉翻译中比喻修辞格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存在于一切语言之中,也是英语常见的修辞方式之一,可以分为明喻和暗喻两大类。比喻运用得当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形象性。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社会历史、风俗习惯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比喻的使用上也自然存在着不同之处。因此在处理英语比喻这种修辞时,应根据英汉两种语言对应程度的大小,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汉语规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比喻修辞,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两种语言在喻体的选择及对喻体所赋予的联想意义上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文化和认知的二维视角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中喻体及其联想意义的相异性,并讨论了汉英互译中喻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比喻是一种修辞格。它通常由本体、比喻词、喻体组成。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述比喻句时,却难以弄清本体和喻体的关系称谓,这就牵涉表述比喻的语言形式问题。一般来说,表述比喻的语言形式有以下三种: 一、把本体比作喻体  相似文献   

15.
习语包括比喻性词组、俚语、俗语、谚语等,是语言词j1-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汉两种语言无论是从文化背景上,还是组合结构上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英汉习语互译中存在很多困难。如何克服种种难关.顺利完成英汉习语的相互转换是许多译者思考、研究的课题。本文以英汉习语翻译为载体论述了尤金·奈达的翻译对等原则在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各自的民族色彩。比喻作为常用的修辞手段,受到各自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在表情达意,增强语言感染力等方面各显千秋.  相似文献   

17.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着丰富的动物习语。本文从三方面对英汉习语进行比较:(1)比喻物体相同,比喻意义也相同;(2)比喻物体相同,比喻意义不同;(3)比喻物体不同,比喻意义相同,进一步分析了英汉动物习语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习语承载着一个国家丰富的文化信息。搜集和研究它们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18.
成语、谚语等习用性熟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是语言中具有民族个性的成分。其采用的比喻既体现了汉英两种文化的共性 ,更富于民族个性。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习语性比喻的喻体和喻义进行了比较 ,并阐述了影响喻体和喻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比喻乃语言精粹,民族风雅之遗产,因而比喻往往都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翻译时很难驾驭。本文拟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比喻喻体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文化信息差异的比较,探讨其翻译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比喻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是使语言形象化的重要手段。通常,人们是从句中使用的比喻词及本体是否出现来分析、辨识比喻句或比喻种类的,其实,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从构成比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层面上来认识、分析比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