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18,(4):94-96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教育精准扶贫是实现教育脱贫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农村教育扶贫是"扶教育之贫"的目标性指向,通过确定农村教育可行能力维度多方共同研制贫困识别标准,从个体与学校层面确立精准帮扶措施,制定教育扶贫对象监督评价机制,以期实现教育脱贫。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是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模式。在精准扶贫基本方略指引下,中国贫困治理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中国贫困底数大,脱贫攻坚还面临着多元帮扶主体角色定位不清、力量分散,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脱贫成效巩固难等问题。未来要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优化脱贫攻坚路径,就必须从"多元主体"的视角出发,激发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整合多元帮扶主体力量与资源,构建基于内生发展的科学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3.
教育扶贫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当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近年来,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植根老区,面向秦巴,对接产业,服务民生"办学理念,恪守"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思路,采取教育引智、产业支撑、多元助力等举措助力扶贫攻坚,有效实现了对帮扶村的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背景下,随着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进行,留守儿童作为教育扶贫的一大弱势群体,其家庭教育现存在父母角色作用缺位、祖辈教育能力不足、资助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并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感缺失、品德丢失以及负担过重。通过学校帮扶、社会扶持、政府精准扶贫寻求脱贫路径,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主体共同构建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精准扶贫格局,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致力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早日成功脱贫。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社会工作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在精准扶贫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仍然是主要矛盾的聚焦点、精准扶贫仍然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政策导向。"增强权能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坚持认为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是有优势的基本理论假设及其科学的工作方法,在精准扶贫中能够助力提升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优化精准扶贫的农村社会环境。发挥专业优势,因户因人帮扶、链接社会资源,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跟进评估,实现精准扶贫的动态追踪在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根据西部基层农村扶贫工作的实践情况,可以看出在当前我国全面打响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还存在着粗放帮扶、帮扶对象在扶贫中主体地位缺失、帮扶过程中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及专业"造血"帮扶缺失等农村帮扶工作中的结构化治理困境~([1])。这些结构化治理困境致使多年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宝贵成果失去了长效性,最终影响我国扶贫战略目标的实现。要想改变这种困境实现扶贫战略目标,在优化基础农村治理结构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工作参与到脱贫攻坚实践中,充分利用社会工作独特的专业优势,重塑帮扶对象的主体性地位,积极构建社会工作参与的专业化帮扶治理格局,引导帮扶工作从"输血"帮扶到"造血"帮扶的实现,推动帮扶工作朝着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特色村寨建设中,民族文化保护与精准扶贫有着内在关联:民族文化是村民实现精准脱贫的文化资本,而精准扶贫能有效推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特色村寨包括制度供给不足、民族文化规约、自然条件约束、先天弱势及内生发展能力不足等五种类型的贫困,且当前的扶贫工作中存在扶贫效果不明显、扶贫靶向偏移、扶贫监测机制缺失等问题。基于此,在下一步扶贫工作中不仅要从认识上辩证地看待特色村寨中的贫困问题,而且从行动上要采取内外发力的扶贫措施。前者包括政府扶贫去"上帝化"、社会帮扶去"同情化"、内部帮扶成"常态化";后者包括政策驱动与产业联动双管齐下、就业带动与市场推动双线并行、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双重并举。  相似文献   

8.
教育扶贫作为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的一项重点工程,需要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对发达国家教育扶贫相关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发现发达国家贫困地区教育支持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经费投入上,实行差异性的经费分配机制;在师资配置上,采取优惠政策、交流轮岗、定向培养等多种措施;在扶贫监管上,实施绩效管理模式和行动计划管理模式.鉴于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应加强立法,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实施差异性的经费分配制度,建立贫困学校进入和退出机制,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和扶贫对象精准;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确保师资保障精准;完善教育扶贫项目的监管制度,实行分层评估,确保扶贫成效精准.  相似文献   

9.
物质贫困人口的精神贫困是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缺乏摆脱物质贫困的精神动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精神状态,主要表现为"等靠要",是勤劳、自强、知耻等德性缺失的表现。贫困人口精神脱贫的道德要求是要知耻、自强、劳动。精准扶贫的道德支持是多元的:物质帮扶,奠定精神脱贫的外在基础;思想教育,唤醒贫困人口的脱贫意识;榜样示范,激发贫困人口的脱贫信心;规则干预,根治贫困人口的脱贫惰性;环境改造,营建积极向上的脱贫风气;科学用人,提高扶贫人员的帮扶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城乡二元结构给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对教育水平起着关键作用,面对农村教育的相对落后,走进基层的"教师轮岗制度"便颇为引人关注。而扎根于乡村的教育现场会发现,轮岗制度的实施遇到许多困境。轮岗教师家、业两地,生活极为不便;有些轮岗教师只是教师评比制度下的被动参与者;轮岗教师与乡村教育环境还存在着教育逻辑的隔膜。"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对于乡村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并且其发展受知识背景与学习硬件的限制,难收实效。而对于乡村的学校来说,轮岗教师的衣食住行已成为这些贫困学校的负担,并且轮岗教师人少,对学校的帮扶作用杯水车薪。针对此些问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完善轮岗制度的评价体系,增加投入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并且应把"师徒制"的传授方式引渡到城乡教师的交流中来,从而提升轮岗制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社会的精英知识分子,在融入乡村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具有实现在场式专业发展、提升扶贫质效的价值。乡村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应具有与乡村社会文化、与乡村学校学生以及与乡村社会资源的社会融入意蕴。基于乡村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时存在主体性困境、环境性困境以及制度性困境的日常事实,具体的融入路径有:以乡土情怀培养激发乡村教师的内源性责任感;促进乡村教师观照扶贫对象的职业教育恰切选择;融通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价值取向;改善社会支持体系以提升乡村教师的乡村社会融入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倩 《成人教育》2018,(5):75-79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关键之举.文章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进行了解析,指出当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即精准发动宣传职业教育,转变贫困人口教育观念;优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精准培养帮扶对象;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完善职业教育扶贫机制,提高精准扶贫效能.  相似文献   

13.
教育精准扶贫是新时期脱贫攻坚中“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重要举措。文章围绕扶教师之贫、扶学生之贫、扶家长(贫困群众)之贫三个层面,从信息化助力的视角讨论了面向乡村学校教师提能、学生保学、家长(贫困群众)再教育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乡村教师提能,利用大数据精准施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家长(贫困群众)接受再教育的路径、方法与策略。在后扶贫时期乡村振兴衔接中仍有值得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个体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力量。在后脱贫时代,探求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现状有助于优化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民生功能。民族地区教育扶贫面临与经济社会发展欠协调、民族文化内生力量被忽略、民生改善主体性待提升等现实困境。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困境源于教育扶贫目标窄化、教育扶贫制度不健全、学校教育职能单一、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不力。注重教育扶贫的民生价值取向,转变教育扶贫政策重心,优化学校教育类型结构,加强培养民族成员的文化主体性,是推进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已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但贫困地区的农村和农民的脱贫仍面临巨大挑战。晏阳初在乡村改造中积极开展农民教育,针对农民“愚、贫、弱、私”四大问题,从生计教育到公民教育,将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相结合,具有丰富的现代价值。鉴于晏阳初农民教育思想,我国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应大力发挥教育脱贫作用,激发农民内生力量;开展精准职业教育与培训;强化人才支撑,充实扩大农村专业化人才队伍,更好地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是促进学生个性养成、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亦是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应有之义.我国普通高中通过建立导师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社会体验,整合校内原有资源建立评估系统等方式来强化对学生的发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选择,实现自主发展.各校的实践同时也暴露出了学生发展指导理论支撑不够,政府责任缺失,专职专业教师匮乏、进修渠道不畅,编制、经费不到位等现实问题.未来我国学生发展指导必须走向制度化、专业化、体系化.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是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在教育均衡化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中小学教学名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对教学规律具有科学系统的认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专业成长既需要外力助推,也需要内省式自我发展。然而,当前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依然存在发展目标功利性较强、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较弱、系统化的专业引领欠缺以及反思教学与行为转化意识欠佳等问题。原因在于名师的专业成长受社会历史文化、教师自我理解与身份认同、实践共同体的共建共享等多重因素共同制约。因此,新时代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需设定"以师为本"的培训设定、构建"需求为基"的培训内容、创新"多元参与"的培训方式、实施"行为导向"的培训评估。未来的中小学名师培养要实现四个转变,即培养目标由"外促"到"内生"、培养方式由"共性"到"个性"、培养内容由"反思"到"建构"、培养价值由"个体优秀"到"群体共生",进而促进中小学师资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李梦  吴娟 《中国电化教育》2020,(2):50-57,82
精准教育扶贫工作至今已取得多种成效,深入课堂研究提升贫困地区教学质量的措施与办法,不仅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途径,也是精准教育扶贫的根本需要之一。该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与西南地区G省F市的项目合作为背景,以提升广大教师深耕课堂教学的综合能力为发展目标,构建了"高校专家智力资源为牵引力-当地教育行政管理为助推力-基层学校教师实践为执行力"的"深耕课堂·三方协同"精准教育扶贫模式。该模式历经三年的实践检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精准教育扶贫方式,是实现教育脱贫的有效途径之一;(2)三方协同的深耕课堂教学的工作实践,使当地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和能力水平显著提升,项目校学生的学科能力显著提升,当地教学开展从依赖智慧输入转变为可自我持续发展;(3)该研究为不同组织机构(高校、地方行政部门与实践学校)协同努力实现精准教育扶贫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Current reforms in the Maltese and Scottish educational contexts can only be fully implemented if teachers radically transform the way they teach.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that policy-makers, school leaders and administrators have to achieve this.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is, above all, situated within the specific social workplace environment of teacher practice. Thus, schools need to be recognised as important sites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for teachers. In Malta and Scotland teachers were asked about their professional learning to identify how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within individual schools affects professional learning. In both countries, collaboration and school leadership were key components in determining a school’s learning environment. Data analysis led to the production of examples of expansive and restrictive features. Policy-makers, school leaders and administrators can use these features to examine how schools operate in terms of helping or hinder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in the schoo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成就显著,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脱贫智慧,其中高校资助是教育扶贫的重要手段,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对开展资助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从脱贫攻坚队伍建设、精准理念、扶志立志入手,结合目前资助工作短板展开分析,提出实施高校资助工作队伍“三提升”、聚焦精准资助“三精准”、构建立志教育长效体系等,以期推动高校资助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充分发挥资助育人长效作用,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